三武一宗灭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9:22
本文关键词:三武一宗灭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周武帝废佛 唐武宗禁佛 后周世宗限佛 拜占廷破坏圣像 原因 进程 特点 影响 纵向考察和横向比较
【摘要】: 三武一宗的灭佛是中国古代史、佛教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及佛教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但迄今的研究非常零散,不够深入。因此,有对之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多维、贯通研究的必要。 第一次北魏太武帝的灭佛,其主要原因不是僧俗地主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因为当时的佛教寺庵僧尼还很少,占用耗费的社会财富资源也不多;而是怀疑佛教界企图谋反,与当时声势浩大的盖吴起义通谋。此外的原因还多,但都不是主要的。太武帝的灭佛是四次“法难”中最为血腥残酷的,所以我把它定性为“灭”佛;也是最为持久的。这是它的两大特点。太武帝的灭佛开了镇压消灭佛教(宗教)的先例,维护并提高了世俗政权、专制皇权。太武帝灭佛对国家和人民的利害影响比较微妙,不便简单地说它进步或反动、积极或消极。但不管怎样都太严厉了扩大化了。 第二次北周武帝的废佛,受到北朝各种反佛思想的影响。废佛的最主要原因是僧俗地主间尖锐的经济利益矛盾。此外的原因还有一些。北朝的两次灭佛中较为重要但一直被忽视遗漏的因素还有,北魏君臣太武帝崔浩、北周武帝都有借此争正统去僭伪与夷夏之辨的心理。因为北魏北周都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灭佛尊儒有助于避嫌。周武帝废佛特点鲜明,即没杀人流血;佛道俱废;反复讨论,比较慎重;提倡儒学;废佛分北周境、北齐境两次进行。周武帝废佛是三武一宗之厄中最为积极进步、利国利民、富有成效的。我把它们总结为减民负担,,富国强兵,统一北方;民族融合战胜民族分离;有助于避免出现政教合一,神权专制;使隋得以统一全国,北抗突厥。 第三次唐武宗的禁佛,受到了历来特别是唐代各种反佛思想言论的影响。而且这些思想已发展得较为系统全面,形成了初步的体系,其核心是儒家的修齐治平。会昌禁佛经历了从疏远到禁断的发展过程,又伴随着从亲道至迷道的倒退过程,因而是三武一宗之厄中迷道最深、佛道之争最烈的一次。会昌禁佛殃及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有碍中外文化交流。尽管如此,会昌禁佛带来的经济成效有助于削平一个反叛的藩镇,并解放了寺院奴婢,所以它总体上仍是积极多于消极,前进多于倒退。会昌禁佛是唯一的一次由全国统一王朝领导的自上而下的禁佛,因而对佛教打击最重,在历史上影响最大。而其他三次均是由南北分裂时北方王朝领导的。会昌禁佛始终有首席宰相李德裕的参与决策并坚决执行。这些都是它不同于其他三次排佛的显著特点。另外,对会昌禁佛记述最详的原始文 献是当时日本留唐学问僧圆仁的《巡礼记》,它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第四次后周世宗的限佛,史学界佛学界最缺乏研究。后周限佛是“四厄”中最为温和理性的。它不是禁止废毁,而是限佛沙汰僧尼缩减寺庵。沙汰方法是考试经业佛学知识,新出家剃度者也要通过考试,这样便把”学而优则仕”的原则推广到宗教界,即“学而优则僧”,从而推进 了文明。后周限佛废寺汰僧的数量历来认为是三万余所六十余万人,本文考证厘清为废寺三干 余所汰僧七万余人。在这个关键数字上的正确或错误,直接夫系着对周世宗反佛的论述与评价 是对是错。笔者自信,本文所考证的才是正确的。后周世宗限佛还是唯一没有佛道矛盾斗争因 素的一次反佛,这说明佛教己相对衰落和基本中国化,政教、佛懦、佛道矛盾己不尖锐。一 宗之厄后中国不再有自上而下的大规模的反佛。 在三武一宗灭佛的长时段里(510世纪),西方的拜占廷在ep世纪也发生了破坏圣像 运动。运动从726年开始,反反复复,断断续续,直到843年。在运动期间,圣像被清除,坚持 圣像崇拜的教会教堂修院的土地、房产、财物被没收,许多男女修士、教士被强制还俗,有些 还被强制婚配。运动期间,拜占廷国内的反对圣像派和崇拜圣像派进行了尖锐、复杂、残酷。 反复的斗争甚至战争,拜占廷与西欧(拜占廷是希腊化帝国)的崇拜圣像派也进行了复杂的外 交政治斗争。经过破坏运动,拜占廷东正教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势力受到很大削弱并 一耿不振,世俗政权专制皇权巩固强大起来。这种政教格局一直保持到拜占廷灭亡。 通过三武一宗灭佛和破坏圣像的比较研究,综合考察,我们总结出灭佛行动和毁像运动的 各自特色和优缺点,并探寻形成那些异同特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又进而考察和总结中西 社会结构、氛围、体制和历史进程的良奏高低。
【关键词】: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周武帝废佛 唐武宗禁佛 后周世宗限佛 拜占廷破坏圣像 原因 进程 特点 影响 纵向考察和横向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K207;B949.2
【目录】:
- 摘要(中文)2-7
- 绪论7-11
- (一) 说明7-9
- (二) 引言9-11
- 第一章、 北魏太武帝之灭佛11-38
- 一、 灭佛的原因11-32
- (一) 灭佛前并无反佛理论和思想体系11-12
- (二) 经济利益矛盾不是灭佛的主要因素12-15
- (三) 怀疑谋反应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15-19
- (四) 其他直接原因剖析——酒具,财物、淫室19-22
- (五) 佛道之争的因素与寇谦之22-25
- (六) 儒释矛盾与误会25-26
- (七) 崔浩主灭佛的出发点和所起的作用26-29
- (八) 争正统去僭伪的心理29-32
- 二、 灭佛斗争32-35
- 三、 灭佛的作用和影响35-38
- 第二章、 北周武帝之废佛38-70
- 一、 历史背景38-49
- (一) 北朝的反佛思想38-42
- (二) 尖锐的经济矛盾42-43
- (三) 周武帝的英明果断雄才大略43-45
- (四) 卫元嵩、张宾的进言和谶记45-48
- (五) 儒家正统思想与夷夏之辨心理48-49
- 二、 废佛斗争49-56
- (一) 从抑佛到废佛49-51
- (二) 周武帝禁断佛教的特点51-56
- 三、 废佛的作用和意义56-65
- (一) 减民负担、富国强兵、统一北方56-59
- (二) 民族凝聚融合团结战胜民族分裂离散歧视59-61
- (三) 有助于避免国教、政教合一、全民信佛、神权专制61-62
- (四) 使隋平陈、统一全国,北抗突厥、维持平衡62-65
- 四、 周、齐寺僧数问题述评65-70
- (一) 现代的研究述评65-68
- (二) 古籍史料问题述评68-70
- 第三章、 唐武宗之禁佛70-114
- 一、 唐代反佛思想的影响70-80
- (一) 经济说反佛70-72
- (二) 忠孝观反佛72-73
- (三) 夷夏情结反佛73-75
- (四) 左道旁门论反佛75-76
- (五) 经验认识反佛76-77
- (六) 老先释后论反佛77
- (七) 因僧徒行为不检为非作歹反佛77-78
- (八) 以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反佛78-80
- 二、 唐武宗统治下的的禁佛与崇道80-96
- (一) 疏佛与亲道81-85
- (二) 禁佛与迷道85-88
- (三) 各地执行禁佛令之情况88-89
- (四) 反佛与护法的斗争89-92
- (五) 李德裕在禁佛中的角色与作用92-96
- 三、 会昌禁佛的特点和影响96-114
- (一) 是禁断非灭绝96
- (二) 禁佛又崇道,佛道之争较烈96-99
- (三) 相对温和流血很少99-100
- (四) 殃及三夷教有碍文化交流100-103
- (五) 藩镇割据地和吐蕃侵占地没能禁止103-104
- (六) 打击佛教最重、历史影响最大104-106
- (七) 经济成效显著——会昌禁佛经济成效研究106-114
- 第四章、 后周世宗之限佛114-143
- 一、 英明贤良雄才大略的君主及他限佛的动机114-117
- 二、 理性之限佛117-126
- (一) 形成理性限佛的原因117-119
- (二) 理性限佛的措施及体现119-122
- (三) 理性限佛析论122-124
- (四) 限佛方面的唯物观念和战斗精神124-126
- 三、 后周限佛废寺汰僧数量考126-136
- (一) 问题的由来与严重126-127
- (二) 废寺三万余所汰僧六十余万人缺乏历史基础127-130
- (三) 与以后的历史不吻合130-132
- (四) 据政区和寺院僧尼的密度推算132-134
- (五) 南唐吴越是否追随限佛及其废寺汰僧数134-135
- (六) 从数学和概率的角度去解析135-136
- 四、 周世宗是否崇道辨析136-143
- (一) 优礼陈抟一人不等于崇奉道教136-138
- (二) 周世宗坐天下与道教无关138-139
- (三) 从寺观僧道的情况和对佛道的态度来判断139-141
- (四) 与唐武宗宋徽宗的崇道比较141-143
- 第五章、 中西(拜占廷)比较与结语143-155
- 一、 拜占廷破坏圣像运动研究概况143-144
- 二、 八至九世纪的拜占廷破坏圣像运动144-147
- 三、 破坏圣像与灭佛的异同及有关问题147-152
- (一) 中拜两国的相同与相近147-148
- (二) 两国的相异和各自的特点148-152
- 四、 结语152-155
- 附录:155-166
- 历史地图四幅(北魏太武帝时、北周武帝时、唐元和年间、后周世宗时)155-159
- 主要参考文献159-165
- 1997年以来发表的中国古代史方面的论文目录165-166
- 后记166-168
- 论文摘要(俄文、英文)168-178
- 英文目录178-18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金忠;;唐后期河北藩镇统治下的佛教[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2 公维章;;山西榆社崇胜寺《施地状刻石》的系年问题[J];晋阳学刊;2009年01期
3 卢忠帅;;中国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林魁;《广弘明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韩传强;禅宗北宗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恒显;北朝长安城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建;安史之乱前后唐与新罗诗歌交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8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2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