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学院川西园林化营造探索
本文关键词:藏传佛学院川西园林化营造探索
【摘要】:自改革开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台以来,佛教道场相继恢复,佛教教育逐渐展开,自八十年代起,内地兴办了大批藏语佛学院,现在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开展和正在筹办的藏语系佛学院培养佛教人才的事业。但是新的社会背景下应如何进行现代藏传佛教教育,创造怎样的现代藏语佛学院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现代藏语佛学院是以科学与哲学体系融汇传统藏传佛教,是建立现代藏语佛学院的宗旨。摆脱传统藏式佛教建筑的羁绊,赋予其时代精神,同时在校园的园林景观营造中体现地域特色,是本文力求探索的议题。 论文以跟随导师的四川藏语佛学院工程设计为例,通过分析传统藏传佛教寺院园林的形制来体会藏传佛教本身的内在精神,并且贯通到现代藏语佛学院的设计当中,使现代藏语佛学院不仅满足宗教本身的精神需求与僧伽的使用功能,还要满足当代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的社会需求。以其所处场地的环境与地域文化特征为研究背景,以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对景观设计过程中选址布局、空间对比、形式风格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解决地域环境与藏传佛学院结合的方法。从而资鉴于现代佛学院设计和建设。 文章分为5部分。 第一章(绪论)对论文选题的背景、缘由、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提出了藏传佛学院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背景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分别阐述川西传统园林与藏传佛学院景观进行简述,并简单分析总结了川西传统园林与藏传佛学院景观的发展起源、功能需求与设计特点。对比分析现代藏语佛学院的设计理论。 第三章通过对川西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分析总结,提炼出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探索对现代佛学院景观设计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并通过对藏语佛学院景观川西园林化手法的研究,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 第四章回归案例,从实践出发,对四川藏语佛学院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第五章结论部分:通过对四川藏语佛学院当地环境特征与传统景观的研究,和对材料、元素等的引入与重组的实验之后,川西地方的佛学院景观不是纯粹的藏族形式,也不是单纯的复古,应该挖掘地域的文化内涵,以更加易于被接受的形式走进信徒、或佛学爱好者的心中。
【关键词】:藏传佛教 佛学院 林卡 川西园林 地域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986;B94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1.1 藏传佛教的发展9
- 1.1.2 研究内容9-10
- 1.2 相关概念阐释10-11
- 1.2.1 川西园林界定10-11
- 1.2.2 藏传佛教寺院11
- 1.2.3 藏传佛学院11
- 1.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11-12
- 1.3.1 对于文化的传播的意义11-12
- 1.3.2 藏语佛学院景观设计的时代要求12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3-15
- 1.5.1 研究方法13-14
- 1.5.2 研究思路14-15
- 2. 川西园林与藏传佛学院造园思想与手法的总结15-27
- 2.1 川西园林造园思想与手法的概括与总结15-23
- 2.1.1 川西园林的产生与发展15-16
- 2.1.2 川西园林特色分析16-23
- 2.2 藏传佛学院发展简述及景观形态23-27
- 2.2.1 历史概况23
- 2.2.2 “扎仓”景观形态23-25
- 2.2.3 现状及主要问题25-27
- 3. 川西园林于藏传佛学院景观设计的研究重点与设计策略27-37
- 3.1 川西园林与藏传佛学院景观设计的研究重点27-29
- 3.1.1 精神空间的营造: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与表达27-28
- 3.1.2 地域文化与本源文化的结合28-29
- 3.2 川西园林与藏传佛学院景观的设计策略29-36
- 3.2.1 合理的景观构架29-31
- 3.2.2 完善的建筑群体空间31-32
- 3.2.3 浓郁的文化氛围32-33
- 3.2.4 丰富的外部空间景观组织33-36
- 3.3 小结36-37
- 4. 四川藏语佛学院设计实例37-57
- 4.1 总体概况37-42
- 4.1.1 项目背景37-38
- 4.1.2 设计要素分析38-40
- 4.1.3 困难与问题40-41
- 4.1.4 设计构想与目标41-42
- 4.1.5 设计定位42
- 4.2 川西园林因素导入藏语佛学院手法分析42-54
- 4.2.1 景观架构的完善42-48
- 4.2.2 建筑群体空间的完善48-49
- 4.2.3 文化空间的构成49-51
- 4.2.4 外部空间的组织51-54
- 4.3 小结54-57
- 5. 结论与展望57-61
- 5.1 结论57-59
- 5.1.1 藏语佛学院景观现状总结57
- 5.1.2 藏语佛学院的理论研究成果总结57-59
- 5.2 展望59-61
- 5.2.1 藏语佛学院与场地环境的关系59
- 5.2.2 藏语佛学院地域特色的传承与发扬59-61
- 致谢61-63
- 参考文献63-67
- 图表目录67-69
-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彤;张鹏;;城市规划观指导的一次建筑实践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规划研究及建筑设计方案[J];北京规划建设;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慧欣;;川南凉山彝族地区汉传佛教调查研究[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耿敬;;中国近代佛教教育的兴起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牛道生;;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朱竞;马陈;;宁波市食盐普遍碘化与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A];2009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燮平;;“五门三朝”与明代宫殿规划的若干问题[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6 赵一德;;云岗昙曜五窟的帝王象征[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7 徐心希;;闽台佛教的宗派与传承——以佛教福州鼓山系为中心[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8 单中惠;;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李燮平;;明西宫在永乐迁都过程中的政治作用[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10 范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一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傅一览;杭州佛学院新校区昨日举行落成典礼[N];杭州日报;2010年
2 记者 常川;把佛学院工程打造成优质样板精品工程[N];西藏日报(汉);2010年
3 全国青联宗教界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寺庙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王孺童;我国佛学院建设与发展刍议[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记者 黄俊杰;省民宗委领导到广东尼众佛学院调研[N];汕尾日报;2011年
5 王智汪 苏州大学博士后;对藏传佛教的三种误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记者 黄俊杰;广东尼众佛学院被定为市宗教培训中心[N];汕尾日报;2010年
7 记者 益西贡布;我州新认定13名藏传佛教界转世活佛[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8 ;致全省藏传佛教界倡议书[N];青海日报;2009年
9 唐艺铭;聆听佛音 洗涤灵魂[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毛晓舟;得荣县:深入开展民生工程项目建设[N];甘孜日报(汉文);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银豪;北京藏传佛教寺院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李翎;藏传佛教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3 安娅;西夏文藏传《守护大千国土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冯双白;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民间祭礼舞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5 刘勇;藏传佛教宁玛派历史论纲[D];四川大学;2003年
6 吴明娣;汉藏工艺美术交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诺布旺丹(俄日航旦);伏藏史诗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漆山;学修体系思想下的我国现代佛寺空间格局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9 李文君;明代西海蒙古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阮氏秋月(释如月);当代中、越佛教尼众僧团异同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阳;藏传佛学院川西园林化营造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建;现代藏语佛学院建筑创作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晓燕;当代尼众教育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达丽;新疆哈喇沙尔地区藏传佛教寺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丁亮春;略论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亚玛青错;略谈玛吉拉珍及其能断派[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杨蜀艳;浅析藏族礼仪文化中的哈达[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和淇;塔城来远寺、达摩寺社区藏传佛教信仰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宫学宁;内蒙古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五当召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10 庚文;试论北京地区覆钵式佛塔[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42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42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