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与慈悲的结合
本文关键词:“空”与慈悲的结合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近代佛教理论家印顺法师在佛教出世与入世理论上的贡献。 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变局之中,各种思想文化在此交融和冲突,而佛教在由于它的“出世”精神这场冲突之中备受批判。一些佛教理论家利用佛教既有的资源对佛教理论进行整合,以适应时代对于佛教新的要求。印顺法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印顺法师提出了三分法的出、入世理论:“恋世”、“出世”、“出世而入世”。实际上印顺是利用“出世而入世”的大乘佛教来应对外界对佛教“出世”的质疑,因为大乘佛教不仅能够“出世”得到精神上的超越,还能“入世”拯济众生。 印顺法师的“出世而入世”的大乘佛教是基于龙树的“中观”理论的基础之上构建的,龙树的“中观”沟通了佛教的空、有,大、小乘的对立。从某种程度来说印顺正是利用了中观理论的这种特点沟通了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 印顺认为慈悲是大乘佛教最根本的动机,“空”是佛教的本质,二者如同鸟之双翼同为大乘佛教的支点。“空”可以反映佛教超越世间的一面,而慈悲则是佛法入世的根本,二者之间的矛盾则反映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印顺正是利用了“中观”理论为基础使得“空”与慈悲在大乘佛教体系中实现协调。 最后“出世而入世”的大乘佛教落实在实践是法师的“人间佛教”理论,“空”与慈悲分别对应了契理与契机,“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正是“空”与慈悲的结合。
【关键词】:印顺 出世 入世 人间佛教 中观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2-6
- 导论6-9
- 第一章 背景9-19
- 一、佛教历史上的出世与入世思想9-11
- 二、近代社会矛盾以及东西文化思想冲突对佛教的影响11-14
- 三、中国佛教所遭遇的问题14-16
- 四、近代佛教理论革新略述16-18
- 五、本文对印顺佛教体系阐述方式概述18-19
- 第二章 “恋世、出世、出世而入世”三分法的理论建构19-24
- 一、“恋世、出世、出世而入世”三分法的理论建构19-23
- 二、三分法的意义23-24
- 第三章 贯通空、有,小、大的中观24-30
- 一、声闻与大乘(般若)的对立24-26
- 二、声闻与大乘(般若)对立的根本原因——缘起与性空的对立26-27
- 三、中观的缘起法即是“空”27
- 四、龙树的中观不违佛说27-28
- 五、不同程度的“空”的抉择——以“慈悲”为最终的标准28-30
- 第四章 “空”与慈悲的结合30-40
- 一、“空”是印顺佛教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印顺认为“空”是佛法的本质30-32
- 二、大乘佛法的根本动机慈悲32-33
- 三、慈悲与“空”的结合33-38
- 四、对于印顺的“空”与“慈悲”结合的反思38-40
- 第五章 小乘急证思想的复活——中国佛教是“最大乘”40-48
- 一、中国传统佛法理论自身的问题40-43
- 二、由于中国特定的历史现实环境的影响43-45
- 三、大乘佛教并没有自己的制度体系,中国的大乘佛教沿袭了小乘佛教的制度与戒律45-46
- 四、小结46-48
- 第六章 信与方便48-56
- 一、正信——以智慧为本的信48-49
- 二、信与方便49-50
- 三、释尊安立的方便之道50-51
- 四、缺乏智慧引导的方便51-53
- 五、变异的方便之特点53-54
- 六、小结54-56
- 第七章 印顺法师所要建设的大乘佛法——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56-63
- 一、契理与契机56-58
- 二、人间佛教的修学次第——“人·菩萨·佛”58-59
- 三、立足于凡夫菩萨的人间佛教59-62
- 四、小结62-63
- 第八章 结论63-68
- 一、印顺为什么选择空宗63
- 二、印顺利用空宗理论来完成对佛教出世而入世的整合63-64
- 三、强调理性的宗教带来信仰层面的缺失64-65
- 四、宗教的利生的意义与当代社会利生意义的差别带来的对佛教入世的质疑65-67
- 五、从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理论来看,建设一个能够给予社会发展足够支持的佛教仍然任重道远67-68
-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默雷;台湾学术界对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之研究[J];法音;1997年05期
2 龚隽;欧阳竟无与“人间佛教”之比较——从佛教与政治、佛教研究法两方面看[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3 谭苑芳;;印顺“人间佛教”伦理思想初探[J];伦理学研究;2011年02期
4 铂净;纪念赵朴初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J];佛学研究;2003年00期
5 铂净;纪念赵朴初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J];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01期
6 方田;当代中国大陆佛教的繁荣与发展[J];佛教文化;2004年06期
7 宇恒伟;;略论中国佛教的世俗化与“人间佛教”[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陈兵;人间佛教与佛法的出世间修证[J];法音;2004年08期
9 华方田;变革中的近现代中国佛教[J];佛教文化;2004年05期
10 陈卫华;;出世与入世:人间佛教的分际——以太虚和蒋介石关系的个案研究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夏年;;关于“人间佛教”的思考[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守仁;;新兴“人间佛教学”研究领域之发展课题:以台湾经验为例[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梁容;;人间佛教的全球化与地域化之论述——论人间佛教的生态实践[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贾晋华;;古典禅与人间佛教[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雪松;;管窥人间佛教的多元化理解——从对印顺导师《中国禅宗史》重新解读谈起[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释永东;;小区大学与佛光山人间佛教在台湾的现代发展[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成有;;印顺早期的信仰转向及其意义[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宗教研究所2002年科研成果[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10 林锡旦;;大休其人 无休之功[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 杨曾文;致力于国家发展进步是当代人间佛教的基本要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王学智、陈东明;金鹰待飞:S-54将出世[N];解放军报;2001年
3 ;美研制出世界第一台磁冰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王鹰;宗教所举办“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宗教所 何劲松;星云大师与“人间佛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周家纯;宏观献计 中观献策 微观献力[N];本溪日报;2010年
7 屈默;东莞“新电城”横空出世[N];中国电子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李玉霞;横空出世的康阔技术[N];通信产业报;2001年
9 记者 冯金行 聂超 王鹏;“我怎么走向世界”[N];扬州日报;2010年
10 乾县弥陀寺住持 释果宣;践行人间佛教 建设和谐陕西[N];陕西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觉醒;人间佛教的新形式[D];复旦大学;2011年
2 彭欣;星云法师人间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贲利;现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杨文斌;一心与圆教[D];苏州大学;2008年
5 高虹;佛教信仰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方式[D];上海大学;2010年
6 单侠;民国时期佛教革新研究(1919-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飞君;全球视野下宗教单元的宗教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石明圆;徘徊在出世与入世中间[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刀吉仁青;藏传佛教文献中的佛性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贾国宝;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研;“空”与慈悲的结合[D];北京大学;2007年
2 胡启银;人间佛教的理论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晓芳;论人间佛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栅延;陈兵“人间佛教”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晓芳;论人间佛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文凌航;现代性与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宋悦;演培人间佛教思想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婧;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在大陆传播状况分析[D];云南大学;2012年
9 蔡云韬;人间佛教与和谐社会的契合[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吴小丽;人间佛教的现实展开[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42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4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