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黔僧赤松师承考述
本文关键词:清初黔僧赤松师承考述
【摘要】:清初黔僧赤松寻师访道,转益多师。他披剃于灵药,进入佛门,并在灵药慧宗处以"参话头"方式了悟本心本性,继承棒喝齐施的临济宗风。同时赤松拜师于西识,深入经藏,开黔中禅宗重视经教文字的传统。其具戒于灵隐印文,嗣法于敏树如相,继而传承天童——破山法系于黔中,成为清初贵州佛教历史上的一代宗师。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赤松 师承 禅学思想 法脉传承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贵州佛教诗文整理与研究”〔编号:14XZW03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
【正文快照】: 赤松和尚,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寂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法名道领,字赤松,别号黔灵。他创建丛林于黔灵山,续佛慧命于弘福寺,利济群生,是清初贵州佛教历史上的一代宗师。赤松寻师访道,参禅见性,曾先后参访灵药慧宗、西识和尚、灵隐印文、敏树如相等诸大德,最终成为临济宗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汪标;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可为世界“金规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李华华;;人间佛教视阈中的“生产化”与“学术化”——巨赞佛教改革思想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谈莉;;唐代乐府诗格律化倾向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阚绪良;《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新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李晖;“爱民如子,尤恤茕独”——唐贤官才子灩信陵史实钩沉[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林虹;试论白居易的妇女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梅华;;平衡的打破与重建——韦应物性格的独特性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郑韬;;中唐文人士大夫对洪州宗的接受——以白居易、权德舆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郝延霖;;论西域文学(代序)[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3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4 薄音湖;;关于察哈尔史的若干问题[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5 姜剑云;王岩峻;;谢灵运对涅i梅鹦缘娜鲜队胧拇醋鱗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6 樊宝英;;金圣叹“腰斩”《水浒传》、《西厢记》文本的深层文化分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莫苏;;释《尔雅·释器》“灭谓之点”[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郭晶晶;;本草丹心济苍生——读爱斐儿的散文诗集《非处方用药》[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高令印;;朱熹与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武夷文化说[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一卷][C];2011年
10 刘玉峰;钊阳;;试论唐代两税法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A];唐史论丛(第十七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谷乔;唐代高僧塔铭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野;唐彦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健;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8 胡丽娜;牛头禅佛性论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音祚;《中土前期禅学思想史》简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赵旗;试论禅学思想对宋明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赵旗;;意义重估与禅学思想体系的确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年01期
4 王路平;瞿脉和尚的禅学思想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5 李作勋,怀海波;中国禅学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读洪修平《中国禅学思想史纲》[J];学海;1998年01期
6 罗凌;;嵩山慧安禅师禅学思想发微[J];五台山研究;2013年04期
7 易闻晓;晚明士夫禅学的典型个案──论袁宏道的禅学思想易[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1期
8 张新民;晚明高僧月幢禅学思想述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周祝英;虚云和尚禅学思想初探[J];五台山研究;2003年02期
10 李海涛;;浅析知讷的禅学思想[J];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涛;知讷的禅学思想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2 罗福明;虚云大师禅学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传爱;袁宏道禅学思想初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军;胡适禅宗研究及其禅学思想述评[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魏冉宁;李贽之禅学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6 高虹;洪洲道一禅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张若铭;马祖道一禅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张瑞;神秀禅学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张浩;中国佛教农禅思想与实践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祁浩;慧能禅学思想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46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4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