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毛泽东的佛教文化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01:02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的佛教文化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毛泽东 佛教 佛教文化


【摘要】:佛教文化自东汉传入中国,在中国传播和发展了近两千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与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的一生都与佛教文化有密切的联系,并最终形成了具有毛泽东个人特色的佛教文化观点。研究毛泽东的佛教文化观,也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就当前就毛泽东与佛教文化的相关国内外研究做了简要的综述,并提出了本人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毛泽东的佛教文化观形成的历史背景。毛泽东不仅出生在佛教信仰氛围浓郁的韶山地区,而且家中祖上更是与佛教颇有渊源,他的母亲和外婆及部分家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一些相关历史人物如梁启超、谭嗣同及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等人的佛教文化思想都对青年毛泽东有重要影响。 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毛泽东对佛教文化的重视和研究。主要包括毛泽东为母亲去世时而写的《祭母文》中运用的佛教思想;毛泽东对佛教经典的研究;毛泽东对佛教典故及语言的娴熟运用;毛泽东对佛教人才培养的重视;毛泽东对为中国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高僧的评价;毛泽东与佛教界人士的来往;毛泽东对佛教寺院的访游和对佛教文物保护作出的贡献。 本文的第四部分论述了毛泽东的佛教文化观的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认为佛教文化在如哲学、语言、书法、茶文化等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佛教文化具有教育教化、心理治疗、福利慈善、环境保护等特殊的社会功能;佛教文化理念与共产主义精神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佛教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共产党也要懂得佛教文化。 本文的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毛泽东的佛教文化观的当代价值。包括毛泽东的佛教文化观有助于更好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佛教文化遗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发挥宗教文化在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特殊作用;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实践佛教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提高社会主义慈善文化水平。
【关键词】:毛泽东 佛教 佛教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A8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意义10-12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2-15
  • 1.3.1.1 对少年毛泽东佛教信仰的研究12
  • 1.3.1.2 对毛泽东与佛教文化的专门研究12-14
  • 1.3.1.3 其他相关研究14-15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5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15-16
  • 1.5 研究方法16-17
  • 1.5.1 文献研究方法16
  • 1.5.2 资料分析方法16-17
  • 1.5.3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17
  • 1.6 研究的创新点17
  • 1.7 研究的局限性17-18
  • 第二章 毛泽东佛教文化观形成的历史背景18-26
  • 2.1 少年毛泽东佛教信仰的家庭背景18-21
  • 2.1.1 家庭住地——韶山佛教信仰的社会风俗18-19
  • 2.1.2 毛氏家族对待佛教的态度19-20
  • 2.1.3 母亲及其他家人的佛教信仰对毛泽东的影响20-21
  • 2.2 相关历史人物佛教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21-26
  • 2.2.1 梁启超的佛教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22-23
  • 2.2.2 谭嗣同《仁学》对毛泽东的影响23-24
  • 2.2.3 老师杨昌济佛教哲学研究对毛泽东的影响24-26
  • 第三章 毛泽东对佛教文化的重视和研究26-44
  • 3.1 青年毛泽东《祭母文》中运用的佛教思想26-28
  • 3.2 毛泽东对佛教经典的研究28-30
  • 3.3 毛泽东对佛教典故及语言的娴熟运用30-31
  • 3.4 毛泽东对佛教人才培养的重视31-32
  • 3.5 毛泽东对为中国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高僧的评价32-34
  • 3.6 毛泽东与佛教界人士的交往34-39
  • 3.6.1 毛泽东与班禅34-36
  • 3.6.2 毛泽东与喜饶嘉措36-38
  • 3.6.3 毛泽东与赵朴初38-39
  • 3.7 毛泽东对佛教寺院的访游和佛教文物保护的重视39-44
  • 3.7.1 少年时期对寺庙的游学39-41
  • 3.7.2 革命时期毛泽东与佛教寺庙的来往41-42
  • 3.7.3 毛泽东对佛教文物保护的重视42-44
  • 第四章 毛泽东佛教文化观的主要思想44-62
  • 4.1 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44-49
  • 4.1.1 佛教哲学的贡献44-46
  • 4.1.2 佛教书法的贡献46-47
  • 4.1.3 佛教茶文化的贡献47-48
  • 4.1.4 佛教语言的贡献48-49
  • 4.2 佛教文化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49-54
  • 4.2.1 教育教化功能49-50
  • 4.2.2 心理调治功能50-52
  • 4.2.3 福利慈善功能52
  • 4.2.4 环境保护功能52-54
  • 4.3 佛教文化理念与共产主义精神具有某些相似之处54-56
  • 4.4 佛教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56-58
  • 4.5 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共产党员也需要懂佛教文化58-62
  • 第五章 毛泽东佛教文化观的当代价值62-74
  • 5.1 有助于更好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相协调62-64
  • 5.2 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佛教文化遗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64-66
  • 5.3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发挥宗教文化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特殊作用66-69
  • 5.4 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实践佛教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69-71
  • 5.5 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提高社会主义慈善文化水平71-74
  • 参考文献74-77
  • 后记77-78
  • 致谢78-79
  • 个人简介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强;少年毛泽东的佛教信仰[J];世界宗教文化;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951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51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