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马克思的宗教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01 01:1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的宗教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宗教思想 启示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思想的演变为线索,以马克思的著作为基准,对其文本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抽析出马克思有关宗教的阐发和论述,并对其进行整合,以求形成比较完整的马克思关于宗教的思想。文章主要有四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宗教思想形成的现实条件和理论来源。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不可能是随心所欲的凭空创造出来的,它一定是在继承前人研究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并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而产生的。马克思的宗教思想亦是如此,它是历史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本章主要介绍马克思宗教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宗教思想的主要来源。第二部分: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发展历程。在马克思的青少年时期,马克思认为神是真实存在的,并对宗教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大学之后,马克思的思想开始转变,其宗教思想也从中学时代的自然神论向唯心主义无神论转变,但这一时期马克思在宗教思想上还没有挣脱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束缚,因此,此时马克思的无神论宗教思想还不彻底;最后是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发展与成熟。经过对宗教的研究和批判,马克思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宗教观点,形成了完整科学的宗教思想体系。第三部分:马克思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对宗教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这部分主要对认识宗教所采用的方法、宗教之所以会出现的原因、以及宗教的发展规律、宗教的本质属性、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马克思所论述的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应有的态度进行分析。马克思认为宗教的产生有其社会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宗教的最终归宿是走向消亡,但不能用强制的方式消灭宗教。本部分主要是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出发,对有关宗教的论述进行概括总结。第四部分: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当代启示。即宗教存在的现实性和消亡的可能性。社会矛盾的突出、人们认识发展的局限性、宗教本身所具备的人文价值以及宗教是一种释放情感的渠道都是宗教仍然存在的原因。另一方面,当今社会越来越尊重人的价值,以人的本质和价值代替神至高无上的地位,使人感觉到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这样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有了提高,虚幻的神与上帝逐渐的会被人们抛诸脑后,宗教也就会逐渐的消亡。
【关键词】:马克思 宗教思想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2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14
  • 第一章 马克思的宗教思想形成的现实条件与理论渊源14-28
  • 第一节 马克思宗教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4-18
  • 一、资本主义巨大发展产生的影响14-15
  • 二、无产阶级追求解放的思想要求15-16
  • 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16-17
  • 四、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17-18
  • 第二节 马克思宗教思想的理论来源18-28
  • 一、古希腊哲学对宗教的批判思想18-20
  •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批判思想20-21
  • 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无神论思想21-23
  • 四、19世纪德国的宗教批判思想23-28
  • 第二章 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发展历程28-41
  • 第一节 马克思早期的宗教认知28-31
  • 一、中学时期作品中浓厚的宗教色彩28-29
  • 二、《致燕妮》:爱情诗歌中的宗教情结29-30
  • 三、博士论文中对宗教的初步质疑30-31
  • 第二节 马克思宗教观转变的重要环节31-35
  • 一、《莱茵报》时期:对天国的批判转向对尘世的批判32-33
  • 二、《德法年鉴》时期:向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的转变33-35
  • 第三节 马克思宗教观的发展与成熟35-41
  •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是“宗教异化”的根源与基础35-36
  • 二、《神圣家族》:对犹太人问题的二度审视36-37
  •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立足实践,批判“爱的宗教”37
  • 四、《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宗教批判理论的最终形成37-38
  • 五、《资本论》:宗教思想的经济学哲学论证38-41
  • 第三章 马克思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41-51
  • 第一节 认识宗教问题的方法41-44
  • 一、人才是宗教的创造者41-42
  • 二、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42-43
  • 三、不能用说教方法消除宗教43-44
  • 第二节 宗教的发展规律44-45
  • 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44-45
  • 二、宗教的最终归宿45
  • 第三节 宗教本质的揭示45-47
  • 一、“鸦片说”46
  • 二、“异化说”46-47
  • 三、“颠倒的世界观”47
  • 第四节 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47-49
  • 一、统治阶级统治工具47-48
  • 二、社会伦理道德职能48-49
  • 三、人统治世界的方式49
  • 第五节 无产阶级对待宗教的态度49-51
  • 第四章 马克思宗教思想的当代启示51-61
  • 第一节 宗教存在的现实性51-57
  • 一、社会矛盾突出是宗教存在的根源51-53
  • 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是宗教存在的重要原因53-54
  • 三、宗教是人们释放情感的一种渠道54-56
  • 四、宗教本身所具备的的人文价值56-57
  • 第二节 宗教消亡的可能性57-61
  • 一、尊重人的价值—以人的本质和价值替代神至高无上的地位57-58
  • 二、关注现实的生活—以人的全面解放代替宗教虚无的救赎58-59
  • 三、追求人类的幸福—以现实的共产主义代替虚幻的彼岸世界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4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润国;;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J];科学与无神论;2010年04期

2 张双利;;再论马克思的扬弃宗教的道路——从“犹太人问题”谈起[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6期

3 楼凡;18世纪法国无神论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学说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吕大吉;;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宗教观理论概说——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历史背景之二[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2期

5 徐志辉;宗教存在的伦理根源初探[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6 吕大吉;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J];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2期

7 牛苏林;马克思论犹太教的秘密——读《论犹太人问题》[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8 卓新平;;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宗教;2010年07期

9 牛苏林;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之作——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J];中州学刊;1993年04期

10 夏建忠;宗教存在的根源及其长期性[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路川;马克思、恩格斯宗教作用观发展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何广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1年

3 李沙;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1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51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e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