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地论学派心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08:08

  本文关键词:地论学派心识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论学派 心识思想 《十地经论》 北二道 净影慧远 阿黎耶识


【摘要】:地论学派因研习、传播汉译《十地经论》而得名,是南北朝时期一个重要的理论派别,是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在中土形成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其影响力不言而喻。《十地经论》汉译本经勒那摩提、菩提流支及其追随者翻译、阐释之后,因师承和学力的关系而对经论中的义理产生分歧,遂形成南、北二道。二道分歧的根源在于对“一心”阿黎耶识性质是净是染,,为真为妄的争论。南道以阿黎耶识为真如,并以此为依持;北道以黎耶为妄,以为依持,因而产生了佛性的现常、当常之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各自独特的修行理论体系。由此可见,地论学派的心识思想是其佛性论、修行功夫论展开的重要理论前提和根源,对心识思想的研究将在地论学派其他方面的研究中具有肇始性的重大意义。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汉译《十地经论》前心识思想在中土的传播。文章以心识思想在中土的发展为主线,考察了在汉译《十地经论》出现之前,心识思想经历解脱心识、表面心识和初传深层心识的大致过程,作为地论学派心识思想一脉相承的重要理论前提。 第二部分,地论学派南、北二道的心识思想。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地论学派南、北二道分歧产生的原因,并考察了南道系在净影慧远之前的心识思想,主要是法上的心识思想;北道系由于文献资料的缺失,只能透过后来记述资料的记载得以略窥一二。 第三部分,净影慧远的心识思想。净影慧远是南道系义学的集大成者,其心识思想是地论学派心识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净影慧远的生平和著述,对其重要著述《大乘义章》中的“八识”思想作了重点考察,并将其所谓真心、妄心和事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阐述。 第四部分,地论学派心识思想的影响。这一部分讨论了地论学派心识思想对唐代华严宗和唯识宗心识思想的影响,主要从法脉传承和义理传承两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地论学派 心识思想 《十地经论》 北二道 净影慧远 阿黎耶识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前言7-11
  • 第一节 写作缘起7
  • 第二节 研究现状7-9
  • 第三节 写作方法与不足9-11
  • 第二章 汉译《十地经论》前心识思想在中土的传播11-21
  • 第一节 东晋时期翻译佛典中的心识思想12-16
  • 一、阿含佛教中的心识思想13-15
  • 二、阿毗达磨佛教中的心识思想15-16
  • 第二节 刘宋时期翻译佛典中的心识思想16-21
  • 一、深层心识思想的初传17-18
  • 二、心性、如来藏与阿赖耶识18-21
  • 第三章 地论学派南、北二道的心识思想21-29
  • 第一节 分歧之肇始:《十地经论》中的心识思想21-24
  • 一、“一切三界,唯心转故”中之“心”22-23
  • 二、阿黎耶识之性23-24
  • 第二节 地论南、北二道的心识思想24-29
  • 一、地论南道的心识思想25-26
  • 二、地论北道的心识思想26-29
  • 第四章 净影慧远的心识思想29-39
  • 第一节 净影慧远的行历与著述29-33
  • 一、净影慧远的行历29-31
  • 二、净影慧远的著述31-33
  • 第二节 净影慧远的八识说33-39
  • 一、第八识:阿黎耶识34-35
  • 二、第七识:阿陀那识35-36
  • 三、前六识:事识36
  • 四、真如依持、依真起妄36-39
  • 第五章 地论学派心识思想的影响39-45
  • 第一节 地论心识思想对华严宗的影响39-41
  • 第二节 地论心识思想对唯识宗的影响41-45
  • 结论45-48
  • 中外文参考文献48-52
  • 后记52-54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54-56
  • 个人简历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方立天;印度佛教心性思想述评[J];佛学研究;1995年00期

2 陈兵;;《阿含经》及部派佛学的深层心识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7期

3 陆沉;;论原始及部派佛教的“六识”说[J];宗教学研究;2006年01期

4 冯焕珍;净影寺慧远著述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李会智,师焕英;净影慧远生平小考[J];五台山研究;2002年01期

6 边在亨;;中国华严宗的谱系和心识说渊源考探——以地论南北学派为中心[J];五台山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元琪;净影慧远《大乘义章》佛学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朝忠;《十地经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冯永昌;北朝地论师“当常”、“现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52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52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8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