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经到译经:论道安之于中国翻译研究的萌芽意义
本文关键词:从解经到译经:论道安之于中国翻译研究的萌芽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翻译研究 道安 翻译问题 翻译理论 解经 译经 科学认识 译本 佛经翻译 萌芽
【摘要】:正一、引言魏晋时期的佛经翻译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翻译研究,对此,佛学、史学和译学界的学者都做过很多讨论。关于"最早的译学",有认为始于支谦[1],也有认为是道安[2]提出了最早的翻译理论。我们认为,实践不必然产生理论、有观点也不代表就有研究。译史早期人们对翻译缺乏科学认识,也不专门研究翻译,实践存在大量算不上严格翻译的变译行为[3]。随着佛教的发展,佛经在频繁的注疏、传抄和研究中暴露出种种问题,人们才认识到一直以来所尊奉的"经"实为"译本"。在没有"翻译学科"、也无
【作者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中国翻译研究 道安 翻译问题 翻译理论 解经 译经 科学认识 译本 佛经翻译 萌芽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综合语言活动的翻译研究——以三至五世纪佛教和基督教的跨文化发展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3YJC740036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一、引言魏晋时期的佛经翻译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翻译研究,对此,佛学、史学和译学界的学者都做过很多讨论。关于“最早的译学”,有认为始于支谦[1],也有认为是道安[2]提出了最早的翻译理论。我们认为,实践不必然产生理论、有观点也不代表就有研究。译史早期人们对翻译缺乏科学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解兴华;;“本”的意义——试论释道安的佛学思想[J];江淮论坛;2010年03期
2 曹明伦;;约而意显 文而不越——重读支谦《法句经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蒋哲杰;;道安“五失本”本义考[J];宗教学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奕华;;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改革探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淼;;百年佛教疑伪经研究略述——以经录为中心的考察[J];敦煌学辑刊;2008年01期
3 何雅文;;模糊话语的语用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辛全民;;中国翻译史的分期新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白郁;;英语本科语言学教学的重新定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张爱朴;;王德春的“论科学分类的无限性”的启示[J];英语研究;2012年02期
7 杨全红;;《法句经序》学习补课[J];英语研究;2009年04期
8 赵培;陆闯;孙国柱;侬常生;李应瑞;刘彦贝;张天一;姜明泽;胡士颍;;学术何为?——古今学术的危机与契机[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3年Z1期
9 童芳华;;语言田野调查的海外策略[J];长春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10 解兴华;;“本”的意义——试论释道安的佛学思想[J];江淮论坛;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迟庆立;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韩国良;道体·心体·审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铁华;阴阳五行与四大五蕴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石洛祥;中国英语学习者惯用语块习得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伍小R,
本文编号:976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7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