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唯识学的依他起性
发布时间:2017-10-06 06:02
本文关键词:论唯识学的依他起性
【摘要】:在瑜伽行派典籍传入中国之后,形成了以真谛为主的唯识古学和以玄奘为主的唯识今学,后人对这两个支派的法相唯识思想常有争论。唯识古学的体系是以阿摩罗识(圆成实性)为一切法的根本所依,融贯了如来藏思想。在生灭门中,分别性为境,依他性为识;分别性无相,依他性无生。分别性与依他性同一无性为真实性,两者关系是非一非异的。在还灭门中,唯识观行分为“方便唯识”(遣除“分别性”)和“真实唯识”(遣除“依他性”),最终达到“境识俱泯”的唯识真义。最后究竟果位中的净识为阿摩罗识,此时依他性已泯,三性唯留真实性,达到圆满。唯识古学从“二重二谛”中的胜义谛空性认识依他起思想。二谛思想是俗有真无,判依他起为俗谛,是虚妄杂染的。转依思想为“所依转变”,即自我存在基体的全然改变。唯识今学的体系是以第八识(依他起)的染净种子为一切有漏法、无漏法生起的亲因缘。在生灭门中,众生生死流转是遍计所执性导致的。能遍计之识是第六、七识,所遍计之境为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是依他起性的染分。还灭门中,唯识观修是以“唯识五位”的体系来修证的,于依他起性上遮除遍计所执性为圆成实性(净分依他起性)。如来果位之智包括“根本智”与“后得智”,如来四智是于净分依他起上所起的妙用。唯识今学以“道理世俗谛”的立场来建立依他起思想。二谛思想是俗无真有,判依他起为真谛,是真实清净的。转依思想为“转变所依”,即种子等之消灭、活动停止、非显现。
【关键词】:依他起性 唯识古学 唯识今学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意义10-11
- 1.1.1 理论意义10
- 1.1.2 历史意义10-11
- 1.2 研究综述11-13
- 1.3 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13-15
- 1.3.1 论文框架13-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第二章 问题的引出15-20
- 2.1 清辨与护法的辩论15-16
- 2.2 民国时期对于依他起性的辩论16-18
- 2.2.1 梅光羲与太虚16-17
- 2.2.2 守培与印顺17-18
- 2.3 问题的提出18-20
- 第三章 唯识古学体系下的依他起性20-37
- 3.1 阿摩罗识(真实性)为唯识意义上如来藏,作圣道依因20-24
- 3.1.1 阿摩罗识为唯识意义上的如来藏21-22
- 3.1.2 阿摩罗识作圣道依因,不作生因22-24
- 3.2 生灭门中“分别性”与“依他性”之作用24-28
- 3.2.1 “分别性”为境,“依他性”为识25-27
- 3.2.2 “分别性”无相,“依他性”无生27-28
- 3.3 还灭门中“分别性”与“依他性”之遣除28-34
- 3.3.1 方便唯识中“分别性”之遣除29-31
- 3.3.2 真实唯识中“依他性”之遣除31-34
- 3.4 究竟果位之净识34-37
- 第四章 唯识今学体系下的依他起性37-53
- 4.1 第八阿赖耶识(依他起性)为一切法的根本所依37-41
- 4.1.1 一切法唯有识37-38
- 4.1.2 一切法为依他而起38-40
- 4.1.3 唯有识与依他起40-41
- 4.2 生灭门中“染分依他”为遍计所执性41-46
- 4.2.1 能遍计之识为第六、七识41-43
- 4.2.2 所遍计之境为“依他起性”43-44
- 4.2.3 “业及二取”致生死流转44-46
- 4.3 还灭门中“净分依他”为“圆成实性”46-49
- 4.3.1 “圆成实性”与“净分依他起性”46-47
- 4.3.2 “圆成实性”与“依他起性”之非一非异的关系47-48
- 4.3.3 “圆成实性”的证修48-49
- 4.4 究竟果位之智49-53
- 第五章 唯识古今学中二谛观与转依义的比较53-62
- 5.1 二谛观的比较53-57
- 5.1.1 依他起性在唯识古学中为世俗谛53-55
- 5.1.2 依他起性在唯识今学中为胜义谛55-56
- 5.1.3 在四重二谛中认识依他起性56-57
- 5.2 转依义的比较57-60
- 5.2.1 转依义的考察58
- 5.2.2 唯识今学的“所依转变”58-59
- 5.2.3 唯识古学的“转变所依”59-60
- 5.3 对争论的回应60-62
- 结语62-64
- 参考文献64-67
- 致谢67-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8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乐;论唯识学的依他起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81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8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