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尺度生态保护的地域分异及其适宜性
本文关键词:中国县域尺度生态保护的地域分异及其适宜性 出处:《地理学报》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县域尺度 生态保护 优良生态系统 地域分异 地带适宜性 中国
【摘要】:鉴于中国对生态保护的投入与奖惩皆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需要开展县域尺度生态保护效果的监测评估,以期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定量分析了近15年县域尺度优良生态系统面积及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与生态保护项目数量的关系,进而评估生态保护措施在县域生态变化中的效果,并评价工程措施的地域适宜性。结果表明:(1)中国东北地区、南方亚热带区、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县域优良生态系统面积占比多高于50%,西北地区、西南喀斯特区、华北平原等县域优良生态系统占比多低于20%。(2)近几十年,生态保护重点是生态脆弱区,青海三江源、藏东南、川西、祁连山、新疆南部等西部地区的县域生态保护项目数量多大于5个,东部沿海地区则少于或等于1个。(3)2000-2015年,中国53%县域的优良生态系统面积占比提高,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京津冀、川黔渝、两广等地区的县域植被覆盖度明显上升,而新疆北部、西藏中部、内蒙古中东部等干旱半干旱区、长三角等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4)生态保护项目数量与优良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变化等反映生态状况改善的指标并未呈现正相关关系,生态保护应遵循优良生态系统分布格局,气候变化背景下造林等工程措施应遵循自然规律与地带性差异。
[Abstract]:In view of China's investment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are based on the county as the basic unit, need to carry out the county scale ecological protection effect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the county area,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changes of the area of good ecosystem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in the county scale in the recent 15 yea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s and the number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jects.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s in county ecological change was evaluated, and the regional suitability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Northeast China, southern subtropical region. In recent decades, the proportion of good ecosystem in the southeast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is more than 50, and the proportion of good ecosystem in northwest, southwest karst and North China Plain is less than 20. 2) in recent decades. Ecological protection is focused on the fragile ecological areas, Qinghai Sanjiangyuan, southeast Tibet, western Sichuan, Qilian Mountains, southern Xinjiang and other western areas of the county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jects more than 5. From 2000 to 2015, the area of good ecosystem in 53% counties of China increased. The Loess Plateau, Huang-Huai-Hai Plain, Beijing-Tianjin-Hebei, Sichuan, Guizhou and Chongqing.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 counties of Guangdong and Guangxi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such as northern Xinjiang, central Tibet,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Inner Mongolia. There is no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tems and the good ecosystem, the change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other indicators which reflect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condi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other regions. 4) there is no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jects and the change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should follow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good ecosystem, and the engineering measures such as afforest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change should follow the natural law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zonalit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19)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3BAC03B00)~~
【分类号】:X321
【正文快照】: 1引言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1-4]。为了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00年开始陆续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防护林、退牧还草、湿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全琴;樊江文;刘纪远;黄麟;曹巍;徐新良;葛劲松;吴丹;李志强;巩国丽;聂学敏;贺添;王立亚;邴龙飞;李其江;陈卓奇;张更权;张良侠;杨永顺;杨帆;周万福;刘璐璐;祁永刚;赵国松;李愈哲;;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生态成效评估[J];地理学报;2016年01期
2 黄麟;曹巍;巩国丽;赵国松;;2000—2010年中国三北地区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6年01期
3 李国平;刘倩;张文彬;;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陕西省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年01期
5 邵全琴;刘纪远;黄麟;樊江文;徐新良;王军邦;;2005-2009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成效综合评估[J];地理研究;2013年09期
6 王兵;张光辉;刘国彬;杨勤科;杨艳芬;;黄土高原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效应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20期
7 李双双;延军平;万佳;;近10年陕甘宁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2012年07期
8 刘瑞;王世新;周艺;姚尧;韩向娣;;基于遥感技术的县级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1期
9 刘彦随;刘玉;陈玉福;;中国地域多功能性评价及其决策机制[J];地理学报;2011年10期
10 刘海江;张建辉;何立环;董贵华;于洋;赵晓军;王晓斐;;我国县域尺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辉;马祥庆;邹显花;田超;靳全锋;郭福涛;;2000-2010年福建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4期
2 余军林;罗娅;彭睿文;罗旭琴;;贵州经济后发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地形分异特征[J];贵州科学;2017年04期
3 曾毅;;马尔萨斯人口论仍然是错的[J];科学通报;2017年21期
4 巩垠熙;王莺;梁敏;王佩;陈思宇;;地理国情信息支撑下的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J];测绘通报;2017年07期
5 姚子艳;张丽娟;唐世浩;李侠祥;郝甜甜;;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及空间格局(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7年07期
6 车冰清;陆玉麒;王毅;;江苏省城乡空间融合的形态演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7期
7 张丽娟;姚子艳;唐世浩;李侠祥;郝甜甜;;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及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7年07期
8 黄麟;郑瑜晗;肖桐;;中国县域尺度生态保护的地域分异及其适宜性[J];地理学报;2017年07期
9 刘继来;刘彦随;李裕瑞;;中国“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分析[J];地理学报;2017年07期
10 巩杰;钱彩云;钱大文;;1977—2013年疏勒河中下游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响应[J];干旱区研究;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国松;刘纪远;匡文慧;欧阳志云;;1990-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的扰动[J];地理学报;2014年11期
2 张桂英;姜秀萍;王丽娟;周光会;张钰;刘佳;;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前后科尔沁沙地环境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05期
3 邵全琴;刘纪远;黄麟;樊江文;徐新良;王军邦;;2005-2009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成效综合评估[J];地理研究;2013年09期
4 郑晓;朱教君;;基于多元遥感影像的三北地区片状防护林面积估算[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8期
5 郑晓;朱教君;闫妍;;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面积的多尺度遥感估算[J];生态学杂志;2013年05期
6 KUANG WenHui;LIU JiYuan;ZHANG ZengXiang;LU DengSheng;XIANG Bao;;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impervious surface areas across China during the early 21st century[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3年14期
7 毛晖;汪莉;;工业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基于中国1998—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03期
8 孙辉煌;;我国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10期
9 王晓慧;陈永富;陈尔学;;近3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区中阳县土壤侵蚀变化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张冬梅;;财政转移支付民族地区生态补偿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俊强;重庆“生态保护行动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8期
2 冯星辰;感悟美国生态保护[J];生态经济;2003年01期
3 王福昌;我国古代生态保护资料的新发现[J];农业考古;2003年03期
4 潘林荣;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实现生态保护的新发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年06期
5 ;我国生态保护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J];陕西环境;2003年06期
6 蔡宝林;加强生态保护 努力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1期
7 蔡红;依托资源求发展 生态保护应切题——访大冶市副市长卫衍文[J];小城镇建设;2005年05期
8 曹云;;为什么政府必须担负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职责[J];中国林业;2006年04期
9 本刊编辑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生态保护》[J];中国环保产业;2006年06期
10 张英;;在世界屋脊上看绿 青海生态保护掠影[J];中国林业;2006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万茂;李志国;;关于耕地生态保护规划的几点思考[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蔡炯毅;;泉州市“西北洋”滞洪排涝区水环境与生态保护建设[A];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吉;李广慧;魏子章;杨金霞;于远涛;孙燕青;;新农村建设与生态保护[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4 魏芬;;对广西防城港市生态保护情况的调查和思考[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调研成果集(2012年)[C];2013年
5 陈伯良;袁翔珠;何前斌;阳燕平;;论亚热带石灰岩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惯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邓仪;;生态保护实践的认识与变迁[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7 凌欣;;渤海专门立法的生态保护事务思考[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8 洛桑·灵智多杰;;开发青藏高原旅游必须注重生态保护[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成功;刘春晖;薛达元;;民族地区生态保护与传统知识相互关系刍议[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梅宏;;论我国生态保护立法及其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霞;漠视生态保护要不得[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记者 杜托;生态保护 贯穿新昆明规划[N];昆明日报;2010年
3 ;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双赢[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4 记者 马淑芳;全州生态保护发展大会召开[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2年
5 记者 海艳丽;大青山南坡生态保护治理工作有序展开[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2年
6 记者 解丽娜;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将实施[N];海东时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叶文建;厦门生态保护条例征求意见[N];中国环境报;2013年
8 记者 康维海;祁连山生态保护治理规划获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王国英;去年我区安排生态保护补助资金44.88亿元[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10 梁现瑞;四川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获批[N];中国民族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胡英姿;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彩红;水源地生态保护成本核算与外溢效益评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4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波;清镇市人民法院生态保护法庭运行实证调研[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2 姜珊;建国初期中共生态保护思想、制度与实践研究(1949-1956)[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冒茜茜;脱嵌式保护开发与牧区的生态、生计[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林琳;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5 樊无双;连片特困地区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耦合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贺妍霖;促进新兴资源型城市生态保护的税收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7 李晓阳;生态保护水体水质标准制定方法及案例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8 房悦;我国生态保护红线法律制度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9 周婷婷;典型洪水调蓄区生态保护红线及其生态服务辐射效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10 宋润民;新《环境保护法》语境下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36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43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