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PLC的养殖场氨气生物氧化装置设计与试验

发布时间:2018-04-27 21:20

  本文选题:养殖场 + 氨气 ; 参考:《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随着畜禽养殖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提高,养殖场氨气排放控制日益受到关注。养殖场氨气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一方面与SO_2和NO_x结合生成大气二次颗粒物,降低大气能见度。另一方面铵的沉降还可造成土壤酸化及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根据生物法原理,设计了基于PLC控制的养殖场氨气生物氧化装置,实现了p H值控制、风机的启停控制、生物反应器中各环境参数的实时测量、环境参数曲线的实时显示和监测数据的自动存储等功能。设计后在北京某猪场进行了中试装置的示范搭建,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对氨气去除率达到90%,具有运行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Abstract]:With the scale and intensifica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production, ammonia emission control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mmonia gas was discharged directly into the atmosphere without treatment. On the one hand, combined with SO_2 and NO_x, secondary atmospheric particles were formed, which reduced atmospheric visi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position of ammonium can cau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soil acidification and eutrophication. Aiming at the abov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iological method, a biological oxidation device of ammonia gas in aquaculture farm based on PLC control is designed. The control of pH value, the start and stop control of fan and the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 bioreactor are realized. Real-time display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curve and automatic storage of monitoring data. The pilot plant was set up in a pig farm in Beijing after the design. The ope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rate of ammonia gas was 90%, which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bl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and low operating cost.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151100005115004)
【分类号】:X7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建伟;栾昕荣;;规模化养殖场氨排放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16年10期

2 朱丽媛;卢庆萍;张宏福;孟丽辉;庞敏;;猪舍中氨气的产生、危害和减排措施[J];动物营养学报;2015年08期

3 闫志英;许力山;李志东;刘晓风;袁月祥;韦秀丽;;畜禽粪便恶臭控制研究及应用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4年02期

4 王小军;徐校良;李兵;牛茜;陈英文;沈树宝;;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4年01期

5 朱凌云;吕杰;陈昭;;废气生物处理装置的远程监控系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年11期

6 余光辉;徐晓军;何品晶;;复合生物滤池处理H_2S和NH_3的挂膜与工艺条件[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7 彭应登,杨明珍,申立贤;北京氨源排放及其对二次粒子生成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志成;赵春宇;高璐;;基于机器视觉的蔬菜种子包衣品质鉴定[J];农机化研究;2017年12期

2 赵岩;陈学庚;温浩军;郑炫;牛琪;康建明;;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6期

3 李扬;侯加林;苑进;赵新学;刘雪美;张丽;;基于改进PSO的模糊PID高枝修剪机械臂末端抑振算法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0期

4 刘姣娣;曹卫彬;许洪振;田东洋;焦灏博;欧阳异能;;自动补苗装置精准定位自适应模糊PID控制[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9期

5 罗进军;李献灿;吴明清;李发永;;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轧花机转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J];现代电子技术;2017年09期

6 梁晨晨;冯显英;吕强;郑剑;;基于模糊自适应PID的色母粒生产线温控系统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7年04期

7 张成梁;李蕾;董全成;冯显英;王昊鹏;;机采棉加工过程智能控制与试验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4期

8 陈随英;赵建军;毛恩荣;宋正河;朱忠祥;杜岳峰;;负载敏感变量泵结构建模与性能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9 李天文;段文献;王吉奎;李阳;毕新胜;龚贺贺;丁双双;;夹持输送式残膜回收装置的设计与试验(英文)[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24期

10 张成梁;李蕾;董全成;葛荣雨;;基于GA-SVM模型的机采籽棉杂质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2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思;杨富翔;宿向辉;;运用CFD-DEM耦合模拟计算离心泵内非稳态固液两相流动[J];科技导报;2014年27期

2 喻黎明;梅其勇;;迷宫流道灌水器抗堵塞设计与PIV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9期

3 王亚林;朱德兰;张林;牛文鹏;张珍珍;任改萍;;滴灌毛管泥沙分布与灌水器堵塞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6期

4 邱流潮;WU Chuan-yu;;A hybrid DEM/CFD approach for solid-liquid flows[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14年01期

5 李云开;冯吉;;滴灌灌水器内部水动力学特性测试研究进展[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6 魏正英;苑伟静;周兴;赵光喜;;我国压力补偿灌水器的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1期

7 冯吉;孙昊苏;李云开;;滴灌灌水器内颗粒物运动特性的数字粒子图像测速[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3期

8 ;Flow Behaviour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for Emitter Micro-channels[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2年04期

9 李治勤;马静;;迷宫灌水器水流流态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10 喻黎明;吴普特;牛文全;;迷宫流道偏差量对灌水器水力性能及抗堵塞性能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牛文全;微压滴灌技术理论与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雪;滴灌灌水器三角形迷宫流道结构抗堵塞性能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聂磊;滴灌灌水器抗物理堵塞能力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波;籍国东;程李秋;;含烃废水中硫化物生物氧化的影响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尹翠;南新元;;生物氧化提金废物安全治理[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07期

3 A.D.贝雷,G.S.汉斯福德,魏以和;高浓度下硫化矿生物氧化的影响因素综述[J];国外金属矿选矿;1996年01期

4 李倩;田彦文;李建中;;生物氧化提金废液中铁的回收利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钟理;黄健光;任伟;;炼油碱性污水中硫化物的生物氧化处理研究[J];化工科技;2010年02期

6 高丙朋;南新元;;生物氧化预处理工艺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J];黄金;2011年01期

7 杨巧;李媛媛;张广积;杨超;;稀硫酸浸出结合生物氧化硫酸铁沉淀法处理铜砷滤饼废渣[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3年06期

8 王锋;冯超群;李定宁;;生物氧化技术除臭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J];中外能源;2011年04期

9 张诗华;郑俊;;加压生物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0年08期

10 常江;生物氧化提取黄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J];全球科技经济w,

本文编号:1812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812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5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