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质量标准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for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an innovative work to deepen the reform in an all-round wa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that is, to measure the atmospheric, water and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by calculating 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exceeding the standard index. And take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s the pilot project to carry out the case study.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1) 99% of the districts and counties are overloaded. 2 in terms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halable particles (PM10) and fine particles (PM2.5) are the main pollution factors, and 98% of the districts and counties are overloaded; The excess of ozone (O3) and nitrogen dioxide (NO2) is also very serious, 87% and 72% of the districts and counties are overloaded respectively. 3 in terms of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ll the 108 districts and counties are overloaded, and the total nitrogen (TN), dissolved oxygen (DO), is also very serious. Ammonia nitrogen (NH3-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were the main pollution factors. The evaluation model i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objectively reflects the state of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bearing capacity of different scale units in China.
【作者单位】: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601-002) 环境保护部财政预算重点项目(2110107)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项目(KFJ-STS-ZDTP-021)~~
【分类号】:X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燕鸿;;环境承载力浅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陈新凤;;山西省大气环境承载力初探[J];经济问题;2006年11期
3 刘仁志;汪诚文;;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9年S1期
4 刘丽萍;和丽萍;茹菁宇;;昆明市环境承载力空间管治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1年02期
5 石应平;贾振振;;基于环境承载力的拉萨文物景点开发利用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年11期
6 梁巧转;高科技发展与环境承载力关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6年03期
7 郭秀锐,毛显强,冉圣宏;国内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S1期
8 徐威威;马晓旭;;江苏省环境承载力的动态评估及提升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9 黄涛;;环境承载力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03期
10 陈祥彬;环境承载力及其应用[J];福建环境;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秘明杰;;论科技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平衡[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张海燕;孙艳青;;环境承载力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分析[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徐毅;于雷;吴舜泽;王金南;张治忠;逯元堂;;我国城市环境承载力现状评估及提升对策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4 夏进;张勇;董业斌;;环境承载力影响因子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火灿;城镇化应与环境承载力相匹配[N];经济日报;2013年
2 刘晓星;环境承载力应为关键评价因素[N];中国环境报;2007年
3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 清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主任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 汪诚文;环境承载力研究仍未发挥应有作用[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禾;环境承载力:社会协调发展的依据[N];科技日报;2009年
5 张维维邋姚立鑫;产业发展要力增附加值[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6 彭兴庭;“熵”与环境承载力[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7 彭兴庭;“环境承载力”给了谁压力[N];经理日报;2004年
8 王汝云 华世博 记者 郭伟;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和中科协常委来我省调研[N];河北日报;2007年
9 记者 吴少男;研究分析环境承载力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N];宁夏日报;2013年
10 向z,
本文编号:2494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494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