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可持续发展哲学引论

发布时间:2020-03-19 21:43
【摘要】: 二十世纪是人类飞跃发展的世纪。人类社会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核武器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具备了毁灭自己家园——地球的能力;登上了月球,让人类感到了宇宙的博大;互联网的全球连接,整个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然而,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又能闯祸;既让人类在更大程度上进入自由王国,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潜在威胁。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的滥用产生了大量的自然与社会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在“全球问题”这种综合症上:核威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爆炸、贫富分化严重、道德沦丧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人类不得不对自身种种活动的得失进行了反思。作为这种反思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在发展方式上达成了共识,即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这种共识形成的标志,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并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本文以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为指导,试图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方面来建构可持续发展哲学。先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如可持续发展内涵、原则、特征以及障碍等概念,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是主、客体在相互作用、共同进步的过程中,达到和谐、全面、公平和永恒的发展,并将其上升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加以阐述;然后分别论述了可持续发展主体、可持续发展客体和可持续发展主客体关系,进而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最后,分析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相关的构想与对策。 第一章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基本概念。从发展的概念入手,,理清发展、发展观的内涵,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布伦特兰说:“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概念揭示了和谐、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可持续生态发展和可持续社会发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障碍,主要包括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其中政治因素是核心,经济因素是关键。 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主体是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首要的因素,它最具有能动性和自组织性,是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承担者,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起着把认识的诸要素结合起来并加以现实化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认为主体有三大形态:人的依赖关系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形态。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主体在经过觉醒、独立、异化和解放后,主体的世界图景扩大了,从自己的视觉世界走向听觉世界,从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从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到宇观世界;主体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主体的价值观念也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时主体必须要做到内容转向、视角转向,才能可持续发展。可持 续发展主体必须层次化和整体化。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客体。客体,就是指纳入到人们认识和实践活 动范围之内的那部分客观对象。也就是说,只有进入到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之中, 成为人类认识改造对象的那一部分客观事物,才构成认识的现实客体。如果要全面 把握客体的质的规定,就既应从客体与主体关系中去把握,又应同时首先从客体与 客体关系中去把握,也就是从客体间性中去把握。可持续发展客体主要是指客体的 本体持续发展和客体的对象性持续发展。客体的本体持续发展是指客体本身的发展 变化过程,而客体的对象性持续发展是人的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世界的发展,它其实 要求我们要重视客体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可持续发展主客体的关系。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说明人与 自然的正常关系己经失衡和被扭曲。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就是主体不断 追求、实现主客体统一的过程。早期主体活动的产生,打破了自然界内部的统一, 结束了主客体未分的混沌状态,近现代主客体则开始了的分化和对立,从而在发展 中产生了主体异化、客体被忽视的困境和难题,要解决当前的困境和难题,就必须 辩证地看待主客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着眼于建立一种新型的主客体关系一 一可持续发展的主客体关系,使人类真正成为自然界和自身的主人。 第五章着重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古代的思维方式是整一的、和谐的, 近代则追求多元化的偏于对立性的思维方式,现代则是高扬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 可持发展的思维方式则要超越现代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重建整体性、开发性和 多样性的思维方式,使思维主体从个体本位到类本位,思维目标从单一到多元,思 维过程更具创新性。 第六章主要论述了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需要而具有的某种 有用性。传统的价值观把人看成是一种绝对的主体,而外部自然界则仅仅被看成是 一种供人“占有”、“消费”、“使用”的对象,完全忽视自然的价值。可持续发展价 值观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审视是双向度的,即价值既是满足主体需要,又是 满足客体需要。持续发展价值观有全球价值意识、生存价值意识和未来价值意识。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价值观、社会价值观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2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辉;现代消费伦理及构建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邓稳健;绿色供应链的构建环境和绿色度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邓银川;佩鲁的新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D];吉首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0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90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f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