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太原河段水华藻及生物源物质抑藻机理研究
【图文】:
图 1.1 汾河流域 原河段 意图Fig. 1.1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aiyuan region of the Fenhe River汾河太原河段(图 1.1)处于汾河流域的中段,全长大约 30 公里,贯穿太原
汾河原河段水华现象Fig.1.2WaterbloomsoftheTaiyuanregionofFenheRiver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2;X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涛,李杰,席宇,赵以军,薛乐勋;铜离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2 卜艳珍;李效宇;张榜军;;河南省某水库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毒性测定[J];水利渔业;2007年06期
3 林必桂;杨柳燕;肖琳;曾巾;;赖氨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机理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4 吴湘;杨肖娥;韩志萍;王趁义;叶金云;;铜绿微囊藻对漂浮栽培植物去除氮磷效应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6期
5 刘辉;吴同华;杨利平;周凤霞;曾清如;;铜绿微囊藻的分子研究进展[J];激光生物学报;2010年04期
6 全水清;丁佳波;侯延鹏;;铜绿微囊藻越冬与复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7 王寿兵;许博;杨天翔;陈彦斌;樊正球;;九种中药植物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江林燕;江成;周伟;何义亮;;水体扰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的规律及原因[J];环境化学;2012年02期
9 连民,刘颖,俞顺章;氮、磷、铁、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J];上海环境科学;2001年04期
10 张民,史小丽,蒋丽娟,杨柳燕,高光,秦伯强;两种外源性磷及振荡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莉凤;方群;赵硕;;铜绿微囊藻与混合藻生长动力学参数比较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杨佳;王经洁;鲜U_鸣;钱新;;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与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间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A];中国第五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张树林;;中草药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的初步研究[A];中国第五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郝赤;阎春仙;R.M.Wilkins;C.Rajenderan;;铜绿微囊藻毒素LR提取的研究[A];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赵玮;艾鹰;毕永红;胡征宇;;温度、光照、营养盐对铜绿微囊藻光合固碳作用的影响[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上官小亚;洪喻;胡洪营;;白蜡落叶酸化降解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鲜U_鸣;;产毒与非产毒蓝藻间的相互作用[A];中国第六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杨柳燕;钟寰;秦伯强;肖琳;蒋丽娟;;底泥和铜绿微囊藻的磷迁移[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9 秦朝阳;刘雪华;赵金博;;不同磷浓度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高光谱特征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10 段静波;刘文清;张玉钧;王志刚;肖雪;王欢博;;环境影响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宋长太;蓝藻难找 养鱼才好[N];湖南科技报;2004年
2 泗阳县裴圩镇政府 周道山 张福君;裴圩镇抑藻净水养殖获得成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捷;汾河太原河段水华藻及生物源物质抑藻机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7年
2 刘辉;金鱼藻和水绵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孙朋飞;溶藻菌与絮凝技术处理铜绿微囊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武峗;女贞子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抑制作用与机理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5 张树林;中草药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陈卫民;亚硝酸盐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7 孔峗;溶藻菌分离鉴定、溶藻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任晶;UV/H_2O_2对铜绿微囊藻抑制特性及其对微囊藻毒素降解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郝赤;铜绿微囊藻毒素对棉铃虫和菜青虫的杀虫活性及机制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10 郑宾国;辐照技术对蓝藻生长的抑制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游;稀土钕、钇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2 江林燕;扰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朱金余;不同培养条件对产毒铜绿微囊藻和不产毒铜绿微囊藻生长竞争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4 郝中n\;十种常见药用植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效果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5 洪旭鹭;有机农药对淡水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李婷;不同磷条件下高温胁迫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及恢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鲁男;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陈识文;外加碳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D];长江大学;2015年
9 宋涛;一株气单胞菌胞外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崔晗;两种混合抗生素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效应和作用机理[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04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04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