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双阳水库汇水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7 13:35
【摘要】: 本文应对防治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实际需求,以GIS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平台,开发应用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AnnAGNPS(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用以分析吉林省双阳水库汇水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首先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地表水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分析水质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状况。结合监测和实验分析结果探讨了研究区降雨条件下氮、磷浓度随径流变化规律。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内测试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及数理统计等技术途径,确定了AnnAGNPS模型的各项输入参数,经模型验证,论证了模型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AnnAGNPS模型对双阳水库汇水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预报应用,预测了退耕还林和控制管理化肥方案下,总氮、总磷和泥沙污染物的输出量。在汇水区单元格的划分过程中,首次利用反馈分析法选定最佳的单元格划分水平,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最后,提出双阳水库汇水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调控建议。
【图文】:
a b图 2-2 AGNPS 和 AnnAGNPS 模型基本单元格的划分图AnnAGNPS 模型主要由数据输入和编辑模块、年污染物负荷计算模、数据输出和显示模块 3 部分组成。在模型应用中,最主要是数据准备,据准备由 4 部分组成。(1)流网生成模块(Flow net Generator)。该模块包括 3 个子模块分别为 TopAGNPS(v3.12)、AGFIow (v2.02) VBFlonct(v2.01)。(2)数据录入模块(InputEditor)主要是从键盘输入和编辑 AnnAGNPS 模型计算所需的数据文件,也以导入从 DEM 提取的数据。(3)天气发生器(Generation of weather elements for multiple application,EM)和 Complete_Climate 模型
产成鱼 30 万斤,养殖水面近 10000 亩。养殖场鱼塘面积 400 亩,年生产苗种 20 万斤。图3-1 双阳水库地理位置示意图(2)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双阳水库地处松辽凹陷的东部边缘的冲积平原上,属剥蚀堆积的波状台地。上部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下部为白垩纪的泥岩构成。水库地形南高北低,地貌特征属于松辽平原景观,具有西岸上升,东岸下降的新构造运动特征。海拔 187~220m。根据钻探资料[93]揭示,该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厚度在 17.5~35.0m,-45-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524
本文编号:2668635
【图文】:
a b图 2-2 AGNPS 和 AnnAGNPS 模型基本单元格的划分图AnnAGNPS 模型主要由数据输入和编辑模块、年污染物负荷计算模、数据输出和显示模块 3 部分组成。在模型应用中,最主要是数据准备,据准备由 4 部分组成。(1)流网生成模块(Flow net Generator)。该模块包括 3 个子模块分别为 TopAGNPS(v3.12)、AGFIow (v2.02) VBFlonct(v2.01)。(2)数据录入模块(InputEditor)主要是从键盘输入和编辑 AnnAGNPS 模型计算所需的数据文件,也以导入从 DEM 提取的数据。(3)天气发生器(Generation of weather elements for multiple application,EM)和 Complete_Climate 模型
产成鱼 30 万斤,养殖水面近 10000 亩。养殖场鱼塘面积 400 亩,年生产苗种 20 万斤。图3-1 双阳水库地理位置示意图(2)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双阳水库地处松辽凹陷的东部边缘的冲积平原上,属剥蚀堆积的波状台地。上部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下部为白垩纪的泥岩构成。水库地形南高北低,地貌特征属于松辽平原景观,具有西岸上升,东岸下降的新构造运动特征。海拔 187~220m。根据钻探资料[93]揭示,该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厚度在 17.5~35.0m,-45-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5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立强;田卫;俞穆清;马广庆;顾斌;徐宁;;石头口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1期
2 李家科;李怀恩;李亚娇;;AnnAGNPS模型研究及应用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张新华;李红霞;肖玉成;陈奕;;缺资料流域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段华平;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68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6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