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南极拉斯曼丘陵湖泊生态气候变化及南北极痕量气体在线监测探索

发布时间:2020-06-29 16:08
【摘要】:南北极地区远离主要人类活动区,特别是南极地区,在历史时期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和核心研究区域。对极地地区历史时期气候、环境和生态演变过程的高分辨的恢复和重建,以及现代全球气候背景下痕量气体的高精度监测,能够揭示地球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和控制因素,从而为预测未来可能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在对历史时期气候演变的研究方面,本文选择东南极无冰区的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千年尺度的气候环境演变特征及其与生态系统的响应关系。在对现代气候背景的研究方面,本文选择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和北极新奥尔松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通过采用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对03、BrO和NO2等痕量气体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讨论了相关气体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包括: 1.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湖泊沉积物的生态地质学研究 以采自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莫愁湖长111cm的沉积柱为研究对象,通过AMS-14C定年构建年龄框架,并综合550℃烧失量、岩性、粒度、磁化率和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手段,以及聚类分析和主因子分析等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重建了中晚全新世时期企鹅等海鸟在研究地区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恢复了该地区连续的较高分辨的湖泊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6720cal.a BP以来研究地区气候环境演变与生态响应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莫愁湖沉积物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周围基岩的风化产物、藻类的沉积以及少量企鹅粪等海鸟来源的输入。多元素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易随食物链富集的Cu、Zn、Hg、As、Se、Co、Ni、S等8种元素为企鹅粪的标型元素组合,能够指示历史时期莫愁湖流域企鹅等海鸟的种群数量变化特征;总碳(TC)、总氮(TN)、烧失量(LOI550℃c)、Si、Ti、Ga、P、Ca、Mg、Mn等为湖泊有机质和基岩含量的替代指标,共同指示了历史时期湖泊生产力的变化趋势。 在6720cal.a BP之前,拉斯曼丘陵地区就已经有企鹅等海鸟活动,但其数量一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至约3500cal.a BP前后,企鹅等海鸟种群数量出现持续增长。而当地气候在中晚全新世也经历了多次冷暖交替的变化过程。约6720-6100cal.a BP,5400-4750cal.a BP,4600-4350cal.a BP,4200-3650cal.a BP和3400-3140cal.a BP为莫愁湖生物量高值期,气候相对温暖适宜,湖泊生产力旺盛;约6100-5400cal.a BP,4750-4600cal.a BP,4350-4200cal.a BP和3650-3400cal.a BP为莫愁湖生物量低值期,气候相对寒冷,湖泊生产力相对较弱。值得注意的是,在5400-3650cal.a BP期间的暖期背景下,出现了两次时间跨度在150年左右的气候回冷,这在南极无冰区其他湖泊沉积序列相关记录中鲜有发现。 与全球太阳活动和东南极大陆冰芯的气候指标的比对结果显示,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明显受到了太阳活动的驱动,长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阶段与东南极大陆冰芯记录相吻合,但在短时间尺度上表现出了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2.对南北极地区大气中03、BrO和N02柱浓度的观测和研究 自南极臭氧空洞被发现以来,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影响因素和臭氧空洞恢复时间的预测等已是长久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采用地基被动差分吸收光谱(DOAS)技术对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69°22'24"S,76°22'14"E)和北极新奥尔松地区(78°54'26"N,11°53'9"E)的夏季03、BrO和N02柱浓度进行了实时在线观测,对DOAS技术在极地地区的应用进行了论证,并讨论了三种气体的垂直分布特征、变化机制和来源。 1)采用天顶观测的方式,获得了南北极地区平流层中O3的斜柱浓度(SCD),并通过对扣除弗朗和费参考谱的差分斜柱浓度(dSCD)与大气质量因子(AMF)进行线性拟合,获得了大气中O3的垂直柱浓度(VCD)。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夏季O3的观测结果表明,2008年12月10日-2009年2月19日期间,拉斯曼丘陵中山站上空的03含量在219DU以上,没有出现明显的臭氧空洞。其中在2008年12月20-25日和2009年1月27日-2月1日,O3VCD分别出现大幅下降,但3-5天内恢复至原有水平,日际变化幅度达60DU。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夏季03的观测结果表明,2010年7月12日-8月17日期间,新奥尔松地区上空O3柱含量基本稳定在300DU,但8月下旬出现明显下降并维持在240DU的较低水平。这很可能是由于夏季极地涡旋等大气动力过程频繁,平流层大气与对流层顶大气发生交换并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了较大的03总量的波动。 通过对比不同观测方式对O3的观测结果,发现被动DOAS与星载OMI所观测到的03柱含量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证实了被动DOAS技术在极地进行大气O3含量观测的可靠性。此外,由于被动DOAS观测的分辨率更高,其在极地地区的应用也是对高纬度地区卫星观测结果的补充和验证。 2)采用多轴DOAS观测方式,分别对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的BrO和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的N02柱含量进行了观测。提取五个不同观测角度(90°,5°,10°,15°/30°,20°)的光谱,得到四个离轴观测仰角痕量气体的对流层差分斜柱浓度(DSCD),从而计算得到VCD和混合比(Mixing Ratio)的变化趋势。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夏季BrO的观测结果表明,2008年12月10日-2009年2月19日期间,拉斯曼丘陵地区的BrO dSCD整体呈现“W”型日变化,但四个离轴观测仰角的结果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表明观测期间BrO在对流层中含量较低且分布均匀。BrO VCD呈现规律的“正午较高,曙暮较低”的日变化特征。对照大气质量参数的“盒子”模型(AMF Box Model)得到观测期间BrO的平均混合比为964pptv,其主要来源为人为排放溴化烃的光解产物和海冰表面酸性海盐的化学释放。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夏季N02的观测结果表明,2011年7月5日-8月1日期间,新奥尔松地区的NO2四个离轴角度的观测结果随仰角的减小而增大,呈现出典型的对流层气体的特征。与大气质量参数的“盒子”模型相对照,得到观测期间NO2的平均混合比为4.09ppbv。经调查,N02含量的高值期与新奥尔松地区码头船只的化石燃料燃烧有关,而曙暮时N02异常高值的出现可能受大气光化学反应和海气边界层大气化学过程的影响。 地基多轴DOAS相对卫星观测在观测精度和实时性上都体现了较大优势,对边界层目标气体的短时间和小区域范围内的变化更加敏感,在极地遥感监测领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襄;Dahlem会议简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的痕量气体交换[J];环境科学;1989年03期

2 李素文;刘文清;杨一军;李淮江;侯俊钦;司福祺;;DOAS技术中差分吸收光学密度获取方法[J];光电工程;2008年12期

3 ;大气中痕量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1992年05期

4 王晓熊;DOAS:一种全新的空气监测仪器[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9年S1期

5 王晓熊,孙鸿良;DOAS系统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中国环境监测;2003年01期

6 付强,谢品华,王瑞斌;DOAS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与传统点式采样监测法可比性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3年02期

7 王红攀,周斌,陈立民;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法测量大气中的亚硝酸[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李红;DOAS2000差分光谱仪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石油化工;2000年01期

9 白本清;;美国四位科学家提出痕量气体对"温室效应"有巨大影响[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5年10期

10 司福祺,刘建国,郑朝辉,周斌,刘文清;差分光学吸收光谱系统中标准吸收截面数据处理方法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素文;刘文清;谢品华;;LEDs-DOAS系统监测大气NO_3自由基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东东;朱彬;王静;;利用差分吸收光谱系统(DOAS)对南京江北地区O_3,SO_2和NO_2的观测分析[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3 谢品华;刘文清;刘建国;张玉钧;陆亦怀;魏庆农;;大气痕量气体成分的光谱测量技术进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聪;林冠宇;;临近空间痕量气体紫外临边观测需求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世胜;魏庆农;刘建国;钱江;王峰平;詹铠;;DOAS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及其产业化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陈长水;;痕量气体同位素检测技术综述[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7 江橙;李娜;赵慧洁;;改进的地基红外超光谱数据痕量气体反演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8 谢品华;秦敏;李素文;李昂;司福祺;李玉金;刘文清;;长程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探测大气痕量成分[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周斌;;利用DOAS技术观测上海大气NO3自由基[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周海金;刘文清;司福祺;谢品华;;基于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监测大气NO_2垂直浓度廓线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滕恩江 王馨睿;用DOAS技术监测环境[N];中国环境报;2003年

2 金之庆;利用气候变化有利因素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记者 汪永安;安徽光机所喜庆40华诞[N];安徽日报;2010年

4 陈磊 刘品 王德英;长三角大气生态科研结硕果[N];中国气象报;2004年

5 同济大学楼宇设备工程与管理系教授中国制冷学会常务理事 龙惟定;空调往何处去[N];中国建设报;2003年

6 刘丘林;阆中古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通过省环保厅验收[N];四川科技报;2010年

7 ;全球气候变暖与国际合作[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朱广菁 实习记者 闫松 甘勃;消除臭氧洞仅仅禁氟是不够的[N];大众科技报;2007年

9 实习生 孟鑫 本报记者 汪永安;我省环境监测技术优势明显[N];安徽日报;2001年

10 记者 娄一雪;今年我市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7项[N];秦皇岛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宇涵;南极拉斯曼丘陵湖泊生态气候变化及南北极痕量气体在线监测探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王鑫;黄土高原地区沙尘气溶胶的综合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张学典;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彭勇;基于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的痕量气体光声光谱检测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周涛;烟气排放紫外差分吸收光谱实时监测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李晓云;高灵敏气体激光喇曼光谱的研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张弛;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李树珉;烟气排放实时连续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王华山;燃煤电站烟气SO_2和NO气体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汪自军;基于卫星临边辐射的大气痕量气体含量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素娜;利用天顶被动DOAS研究上海市大气污染[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蔚;大气NO_2柱浓度的地基MAX-DOAS观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3 陈谭轩;小型紫外平场光谱仪光路优化及样机研制[D];清华大学;2010年

4 王焯如;应用多光路主动DOAS研究大气污染物及其时空分布[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杨春燕;大气临边散射DOAS反演臭氧廓线[D];吉林大学;2010年

6 陈迎迎;基于TDLAS技术的痕量气体乙烯的检测分析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陈丹;利用天顶散射光-DOAS方法测量大气痕量气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齐瑾;利用SCIAMACHY/ENVISAT资料开展中国区域NO_2反演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年

9 梁玉洁;基于光纤收发一体的差分吸收光谱空气监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月清;南京大气污染物NO_2、O_3、SO_2的城郊对比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4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34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f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