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乌昌石区域耗煤行业排放特征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09 23:17
   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2016年乌昌石区域耗煤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重点耗煤行业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016年区域耗煤行业消耗燃煤共5 852.94万t,SO_2和NO_x排放贡献最大的行业为火力发电和热力生产供应业,PM_(2.5)和PM_(10)排放贡献最大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利用CALPUFF模型模拟冬季乌昌石区域现状排放下污染物扩散特征,评估重点耗煤行业污染物排放对区域冬季空气质量的贡献情况。研究显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对区域的贡献占所有耗煤行业总贡献的90%左右。不同重点耗煤行业对区域冬季空气质量贡献明显不同,其中,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对PM_(2.5)贡献程度最大,并且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PM_(2.5)在区域南部地区的浓度值较高。研究最终提出针对耗煤企业的大气污染防控措施,为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建议。
【部分图文】:

曲线,污染物排放


燃煤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占比如图1所示,不同行业的排放特征不同,但或多或少都受到燃煤消耗量的影响。SO2和NOx的百分比曲线与燃煤消耗量百分比曲线吻合度较高,基本呈现燃煤消耗量大,则SO2和NOx排放量高的趋势,但是PM2.5和PM10百分比曲线与燃煤消耗量百分比曲线吻合度较低。从行业来看,火力发电和热力生产供应业的SO2和NOx排放量占比最高,但是PM2.5和PM10的排放量相对较小,占比分别为0.25%和0.23%。化工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与火电行业的4种污染物占比情况相似。非金属矿的SO2排放量相对较少,但是PM2.5和PM10的排放量占比可达60%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及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与炼焦业的4种污染物排放量都比较大。PM2.5和PM10排放清单主要包括了固定燃烧源和工艺过程源。对于火电行业,烟气的除尘设施一般能去除绝大部分的颗粒物,因此虽然煤炭经过燃烧产生大量的颗粒物,但实际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只是小部分,尤其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大环境下,很多火电行业可以做到超低排放。但是对于其他行业,比如非金属矿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及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与炼焦业和石油及煤炭开采加工业,烟气除尘设施效率不高,再加上其他无组织排放,造成PM2.5和PM10排放量要远远超过火电行业。

分布情况,火力发电,热力,分布情况


可以看出,这5类行业对区域的大气污染物的总体贡献率占90%左右,尤其PM2.5和PM10贡献率更是高达98%。火力发电和热力生产供应业的燃煤消耗量占比最大,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大,但是对污染物浓度贡献率却不是最大的。主要原因是火力发电和热力生产供应业废气处理能力强,点源数量少,均匀分布在扩散条件好的区域,如图2所示。并且火电行业排放尾气的有效高度(烟囱几何高度+烟气抬升高度)较高,更加有利于大气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一般来说,污染物越容易扩散,贡献率越低;反之,贡献率越高。对SO2,NOx,PM2.5,PM10浓度贡献率最大的为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尤其是PM2.5和PM10贡献率超过60%,主要是3个方面原因:①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的烟囱高度普遍较低,污染物不易在垂直方向上扩散,而是在近地面扩散迁移;②在乌昌石区域内的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总共有122家,其中有68家集中分布在米东区和阜康市,如图3所示,受米东区和阜康市的地形和气象条件影响,污染物更易聚集在这两个地区,不易扩散;③颗粒物的排放主要来自于工艺过程源,因此贡献较大。

分布情况,非金属矿,行业,分布情况


对SO2,NOx,PM2.5,PM10浓度贡献率最大的为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尤其是PM2.5和PM10贡献率超过60%,主要是3个方面原因:①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的烟囱高度普遍较低,污染物不易在垂直方向上扩散,而是在近地面扩散迁移;②在乌昌石区域内的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总共有122家,其中有68家集中分布在米东区和阜康市,如图3所示,受米东区和阜康市的地形和气象条件影响,污染物更易聚集在这两个地区,不易扩散;③颗粒物的排放主要来自于工艺过程源,因此贡献较大。2.3.2 从地域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亓浩栻;樊守彬;王凯;;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冬季道路扬尘排放特征[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0年03期

2 王艳;杨峰;;机动车尾气VOCs排放特征及减排措施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20年01期

3 郑伟杰;;浅析我国VOCs的排放特征与控制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24期

4 卢仁杰;张晓婕;朱燕玲;黄佳慧;吴福全;薛媛媛;张琪;;苏州市重点监控行业VOCs产生和排放特征调查与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20年02期

5 陈媛媛;;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方案及排放特征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年07期

6 付加鹏;金春江;程星星;董勇;陈惠敏;;重点行业VOCs排放特征统计分析[J];环境工程;2020年06期

7 高齐;马建;胡吉国;盛守祥;陈琛;冯俊亭;;TFT-LCD制造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减排效果[J];液晶与显示;2020年10期

8 王娟;;太原市城区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防治建议[J];山西科技;2019年06期

9 邓拓宇;;广州市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年09期

10 王征;刘瑛;张卫;彭传圣;秦翠红;;中国周边海域船舶二氧化碳排放特征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仲根;冯新斌;李广辉;张艳哲;王学锋;李启立;;贵州省民用燃煤的大气汞排放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2 王伟;沈国锋;杨意峰;陶澍;;生物质燃烧来源的多环芳烃排放特征及环境行为[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芳谷;汪彤;陈虹桥;刘青;李培省;薄以匀;许绿薇;;餐饮油烟排放特征[A];中国颗粒学会2002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王儒威;刘桂建;;煤中PAHs的分布、赋存与燃烧迁出和排放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5 王春丽;李玫;易廷辉;;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防治措施[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颖军;;我国近海船舶污染排放特征[A];第八届全国大气细及超细粒子技术研讨会暨PM_(2.5)源谱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7 甘昊;吕忠明;;水泥窑汞排放特征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谢鸿;陈志明;;广西农村生活污染源排放特征分析及治理途径探讨[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章)[C];2014年

9 陈鑫;;我国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的瓶颈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10 庄智仁;李经民;林建利;;燃烧室稻作生质燃烧烟尘脱水醣暨其排放特征之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苏东华;改善空气质量 守护蓝天白云[N];绵阳日报;2018年

2 记者 光明;海口11月环境空气质量全国居首[N];海口晚报;2013年

3 记者 王彦;我省空气质量有望实现预报[N];黑龙江日报;2015年

4 殷明励 潘海婷 肖童觉;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精耕细作[N];中国环境报;2020年

5 记者 光明;海口空气质量一月全国名列前茅[N];海口晚报;2014年

6 记者 曾昀邋通讯员 翟晓晖;一季度空气质量为9年同期最优[N];北京日报;2008年

7 能源基金会环境项目主任 刘欣;推动中国拥有世界领先的空气质量[N];中国环境报;2019年

8 记者 翁夏;改善空气质量 打赢蓝天保卫战[N];汕头日报;2019年

9 ;我省入冬以来空气质量较往年大幅改善[N];河北日报;2019年

10 记者 段丽茜;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N];河北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鲍志远;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减排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2 倪智振;杭州市空气质量保障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3 马素琳;城市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张英志;柴油车细颗粒物理化性质及其排放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5 牟玲;机械炼焦过程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及迁移行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彭新德;长沙城市绿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不同目标空气质量下绿地水量平衡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张刚;城市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二VA英与重金属排放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郑轩;基于车载测试的重型柴油车黑碳与多环芳烃排放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9 黄永海;餐饮油烟中VOCs代表物的排放特征及催化氧化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必新;京津冀地区火电行业排放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齐应欢;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特征和环境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8年

3 邹凤亮;江汉平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4 陈小方;集装箱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秦伟;基于降尘法的石家庄市夏冬两季道路扬尘排放特征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6 陈超雄;基于RFID电子车牌数据的城市机动车排放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7 虎啸宇;秦皇岛市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与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分析[D];天津大学;2018年

8 邵弈欣;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减排潜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9 郭倩雯;济南市碳排放计算及排放特征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孙玉安;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关注与股票市场[D];厦门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4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34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