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柴油车细颗粒物理化性质及其排放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20:25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公路客货运输量不断增加,柴油机动车污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柴油车排放颗粒物的不同化学组分对气候、气象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因此探究柴油车颗粒物化学组分排放特征,对柴油车排放控制政策制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搭建了车载测试系统,实现了等比例采样稀释、恒定流量膜采样等功能。选取济南、宜昌、厦门三个城市,设计了包含城市和高速两种工况共计92车次的实验方案。对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进行膜采样,分析了其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结合同步实测建立的车辆行驶工况,解析车辆行驶工况与其排放的颗粒物化学组成的定量关系。针对四种技术、三种车型建立基于工况的化学组分矩阵,实现了对中国柴油机动车实际运行工况下颗粒物排放的理化特征的深入解析,并基于大量实测工况编制中国柴油机动车颗粒物化学组分排放清单。基于上路排放测试结果解析了工况对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柴油机动车高速工况相比城市工况,排放的颗粒物中元素碳(EC)的比例略高,原因可能是高速工况机动车负荷相比城市工况高。在0-30km/h区间内随工况平均速度的升高EC/有机碳(OC)的值从1.5升高到2.8左右,其原因是平均车速相对较低,发动机转速较低,EC排放相对较少;平均速度高于30km/h的工况下,颗粒物中EC/OC的值逐步稳定在2.8-3.0,其原因是该工况下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处于比较稳定状态,EC/OC的值相对稳定,而平均速度较高,发动机转速较高,EC排放相对较高。依据本研究确定的排放单元划分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划分出9个排放单元,每个排放单元中颗粒物化学组分趋于一致,确定了基于工况的三个分技术柴油车化学组分排放矩阵,从而建立柴油车颗粒物化学组分排放模拟方式。对比四种主要化学组分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发现元素碳、有机碳的模拟误差在±10%以内;水溶性离子、痕量元素模拟误差在±14%以内,说明建立的模拟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建立2009年中国柴油机动车颗粒物化学组分排放清单,道路柴油车共排放元素碳235.5±37.8Tg,有机物106.5±8.7Tg,水溶性离子21.9±3.8Tg,痕量元素11.9±3.7Tg。中重型柴油车是各类化学组分排放的主要来源,其中元素碳、有机物、水溶性离子、痕量元素排放占所有柴油车排放的93%以上。
【学位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X734.2
【部分图文】:

化学组分,颗粒物,客货运量,公路里程


图 1-1 源排放的颗粒物化学组分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此外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际间的交通活动越来越频繁,我国公路路网也发展迅速,截止到 2013 年底我国公路里程达 435.6 万公里。相应地,我国公路客货运量在近十年里同样也是增长迅速,分别从 2005 年的 9292 亿人公里和 8693 亿吨公里增加到 2014 年的 11982 亿人公

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机动车排放


图 1-2 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990-2013 年)1.2 机动车排放测试方法研究进展随着机动车逐步成为城市中各种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从 50 年以前,很多科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


研究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毓梅,李秋营,范建,李炳太;大气粗细颗粒物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5年04期

2 王耘;;科技期刊中“细颗粒物”符号表示方法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术语;2014年01期

3 范柏祥,孙熙,王金波;可吸入细颗粒物的治理[J];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03期

4 杨书申;邵龙义;;大气细颗粒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5 冯加良;胡小玲;管晶晶;赵伟;;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的酸度及其与组成的关系[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柴发合;高健;王淑兰;;大气细颗粒物监测的政策制定和标准设计[J];环境保护;2011年16期

7 张莉君;东春阳;许慧慧;施烨闻;金奇昂;刘立平;沈先标;;上海市两社区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状况[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8期

8 杨春雪;阚海东;陈仁杰;;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水平、成分、来源及污染特征[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8期

9 ;揭开迷“雾”中的重重秘密——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解析我国空气中细颗粒物形成机制及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03期

10 范娇;秦晓蕾;薛晓丹;陈曦;赵力军;汤乃军;张利文;;细颗粒物的免疫毒性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斌;细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其对前体物排放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吴伊人;含油雾的环境空气中微细颗粒物净化用纤维滤料的织物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3 王晓斐;Gprc5a基因缺失小鼠对SiO_2诱导的肺损伤易感性增加[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英志;柴油车细颗粒物理化性质及其排放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5 朱继保;细颗粒物的电收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高知义;大气细颗粒物人群暴露的健康影响及遗传易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赵金镯;大气细颗粒物心血管毒性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庚达;煤粉燃烧细颗粒物生成、演化与沉积特性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9 顾泽平;大气细颗粒物有机质组成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源解析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0年

10 斯俊平;燃煤过程中钠对焦特性及细颗粒物控制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春;汽车细颗粒物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2 马琼锦;上海二城区大气细颗粒物致大鼠肺损伤的比较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陈璐;石化企业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中PM_(2.5)的贡献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周璐璐;燃煤细颗粒水汽相变长大特性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刘欢;重庆市主城区冬季大气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的遥感估算模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6 玛依热·热夏提(Mayira·RiXat);乌鲁木齐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成分的分布特征及细胞毒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7 殷丽娜;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中碳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李满会;大气细颗粒物(PM_(2.5))对COPD患者转归影响及其调控炎性体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胡凡宝;基于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分析大气细颗粒物中的有机污染物[D];山东大学;2016年

10 蒋斌;鹤山超级站大气细颗粒成分特征及二次污染过程成因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8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38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3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