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铁电芬顿阴极处理垃圾渗滤液MBR出水
【部分图文】:
实验装置
由图2可知,乙炔黑主要以微观晶体的形貌出现,这些晶体分布均匀,无规则紧凑堆叠,EDS分析其元素主要为C,无其他杂质,少量的O元素源自乙炔黑表面的亲水化。负载Fe SO4·7H2O后的乙炔黑,EDS分析认为铁系物质附着于乙炔黑表面及晶体缝隙中。电芬顿电极片经过压片机的压实,催化剂与泡沫镍载体联结紧致,电极微孔孔隙发达。反应前后电极的Fe元素均有一定比例,F元素来自粘结剂PTFE;反应后的电芬顿阴极吸附了水中其他的少量Na、Mg等元素。故认为铁元素被成功负载于乙炔黑中,形成电芬顿催化剂,反应后也不会流失且致密均一,利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2.2 XRD
图3为乙炔黑和负载Fe SO4·7H2O的乙炔黑XRD谱图对比。由图3可知,负载后乙炔黑的孔道有序度发生了改变,负载的铁系氧化物占据了乙炔黑孔道,导致乙炔黑晶体形状发生了改变,峰强度变小且局部出现了变化。2.3 单因素实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鹤云,李月中;MBR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工程实例[J];给水排水;2004年10期
2 欧阳科;黎丽华;陈媛;谢珊;;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脱氮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4期
3 王飞;沈建兵;王岩松;;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以河源市七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为例[J];广东化工;2015年06期
4 刘守亮;安文超;;MBR+纳滤+反渗透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年03期
5 冯斐;胡兆吉;赖劲虎;吴婷;;光催化内循环耦合MBR处理垃圾渗滤液[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6年01期
6 米世侨;;平板MBR处理垃圾渗滤液时的膜污染清洗研究[J];广东化工;2015年24期
7 陈少华,刘俊新;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及在MBR系统中的变化[J];环境化学;2005年02期
8 朱立志;;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在MBR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中试研究[J];科技资讯;2009年10期
9 孟了;陈石;谭俊伟;安京珍;;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21期
10 侯占峰;刘琛;张红涛;;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短程硝化研究[J];河南化工;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欢;膜生物法(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2 潘云霞;垃圾渗滤液生物、物化处理工艺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蒋宝军;生活垃圾渗滤液吸附降解及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陈剑楠;土工合成织物粘土衬垫与燃煤产物渗滤液的化学相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5 张胜利;基于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特征的预处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李东;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实验研究及理论[D];重庆大学;2003年
7 刘咏;基于处理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的电化学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裴廷权;复合微生物制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应用及其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丁湛;垃圾渗滤液组分特性分析及微波高级氧化处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卜琳;垃圾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在生化—物化处理中的降解规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海霞;好氧MBR对垃圾渗滤液的降解特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张宝华;一体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3年
3 曹济;微电极耦合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4 霍贞;MBR及后续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张艳磊;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渗滤液MBR出水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王萍;污泥基活性炭对垃圾渗滤液MBR处理单元的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冯斐;厌氧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冯喆文;缺氧BF/好氧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脱氮特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郭玉江;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比较[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刘中华;日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改工程[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9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3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