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酚类污染物在淹水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环境归趋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X53;X17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一章 前言
1.1 酚类污染物的土壤污染
1.1.1 四溴双酚A(TBBPA)
1.1.2 壬基酚(nonyphenol,NP)
1.2 有机污染物的根际降解
1.3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水-植物体系中的降解
1.4 植物对有机污染物吸收与降解
1.5 本文选题意义及思路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TBBPA在淹水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环境归趋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14C- TBBPA'> 2.2.1 14C- TBBPA
2.2.2 受试植物与土壤
2.2.3 培养实验
2.2.4 土壤样品分析
2.2.5 代谢物检测
2.2.6 土壤提取液的分离
2.2.7 代谢物结构分析
2.2.8 植物吸收和放射性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3 结果与讨论
2.3.1 TBBPA的矿化和挥发
2.3.2 TBBPA的降解与代谢
2.3.3 TBBPA代谢物的动态变化
2.3.4 TBBPA在不同处理组中的代谢路径
2.3.5 植物对TBBPA及其代谢物的吸收
2.3.6 土壤中结合态残留及其在土壤有机质上的分布
2.4 本章小结
111在水稻根系土壤中的环境归趋'>第三章 4-NP111在水稻根系土壤中的环境归趋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14C-NP111'> 3.2.1 14C-NP111
3.2.3 培养实验
3.2.4 土壤样品分析
3.2.5 代谢物检测
3.2.6 植物样品分析
3.2.7 矿化与挥发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111
111在水稻根系的空间消散'> 3.3.2 4-NP111在水稻根系的空间消散
111结合态残留的形成以及在土壤有机质上的分布'> 3.3.3 4-NP111结合态残留的形成以及在土壤有机质上的分布
111的吸收'> 3.3.4 水稻对4-NP111的吸收
3.4 本章小结
111和TBBPA的影响'>第四章 乙酸对腐殖酸吸附4-NP111和TBBPA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不同来源腐殖酸的提取
4.2.2 透析平衡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111在不同来源腐殖酸上吸附的影响'> 4.3.1 乙酸对4-NP111在不同来源腐殖酸上吸附的影响
4.3.2 乙酸对TBBPA在不同来源腐殖酸上吸附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笑白;周集体;项学敏;;植物、施磷量及多环芳烃共存对多环芳烃生物降解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 李云辉;文荣联;莫测辉;;土壤有机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3 董志涛;吴金伟;;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0年06期
4 郑君健;刘杰;张学洪;田静;张媛媛;;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及强化措施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8期
5 李翠;王庆海;肖波;;3种草本能源植物对Zn胁迫的生理响应与积累特性[J];草业科学;2013年10期
6 杨喜爱;肖爱平;冷鹃;程毅;廖丽萍;;植物重金属抗性内生细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19期
7 董青松;赵小蓉;闫志刚;陈乾平;白隆华;;连作条件下毛鸡骨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特征[J];广西植物;2013年05期
8 王锐;于宗灵;关旸;;土壤镍污染植物修复的研究概况[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年08期
9 刘艺凯;王景芝;唐建辉;于志强;张干;;莱州湾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六溴环十二烷的含量水平、分布及组成特征[J];地球化学;2014年01期
10 赵晓蕊;单连友;张金远;龚霞;郭晓敏;黄尚书;王文敏;;植物对铀污染土壤的修复[J];草业科学;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军;食土蚯蚓对土壤有机质和酚类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龚明福;新疆苦豆子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抗菌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俊;解淀粉芽孢杆菌C06防治桃褐腐病菌的机制及其产生的γ-多聚谷氨酸在定殖中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笑白;植物—丛枝菌根真菌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马斌;多环芳烃在根际界面的环境行为及微生物响应[D];浙江大学;2012年
6 塔希尔(Malik Tahir Hayat);五氯酚在根际土壤中的积累、分布、消减行为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刘嫦娥;四种除草剂对蚯蚓生理生态的影响及其降解特征[D];云南大学;2012年
8 王泽港;1,2,4-三氯苯和萘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9 张坤;麦秸强化油—盐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研究及场地中试[D];清华大学;2008年
10 Sardar Alam Cheema;PAH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郑义;高通量筛选和鉴定具ACC脱氨酶的细菌[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慧萍;耐锌细菌的筛选、抗锌特性及其对苯酚的降解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郭玥;壬基酚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黄玲玲;陕西延长石油烃污染区丛枝菌根真菌和苍白杆菌提高林木耐油能力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吴洁婷;湿生芦苇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杨瑞;挺水植物根际微生物生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龚帅帅;几种酶对植物代谢多环芳烃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孙冰清;根系分泌物及其组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活化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沈源源;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娄静;典型工业污染土壤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修复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4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8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