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活性炭材料吸附分离烟气中二氧化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04:45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是短时间内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最为有效的途径。其中吸附分离以其系统工艺简单、投资成本少、能耗低等优点而被视为是一种具有前景的二氧化碳分离技术。然而,目前还未实现大规模应用于烟气中CO2捕集,对吸附过程的认识对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显得非常重要。在诸多吸附剂中,活性炭由于具备易于再生、稳定性好、对水分不敏感及成本低等优势,是用于烟气中CO2捕集最为合适的吸附剂选择。本文选用活性炭材料作为吸附剂,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吸附过程特性、再生性能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低成本、高性能活性炭吸附材料的开发进行研究。采用模拟烟气对活性炭在固定吸附床上进行动态吸附CO2实验,通过床柱中温度变化来了解吸附过程内在传质现象,考察进气流量及吸附压力对吸附的影响机制,以床柱效率评价床柱的实际有效利用。结果发现,进气流量增大,吸附传质区的移动速度加快,吸附效果减弱,床柱效率下降;吸附压力增大,传质区的移动速度变慢,床柱效率更高。在该系统中进行含水吸附实验,结果发现水分对活性炭吸附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活性炭吸附C...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活性炭材料吸附分离烟气中二氧化碳研究


图1.?1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资料n]:a-1850至2012年间均值年度综合全球平均??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距平;b-1901至2012年间全球平均海平面变化

观测站,浓度,排放量,新兴经济体


Fig?1.3?Atmospheric?C〇2?concentration?at?Mauna?Loa?Observatory.??从全球来看,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世界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在过去4年化石燃料在世界能源供应中所占份额相对稳定,2014年化石能源占到全的一次能源的82%,这对造成C02排放增长起着关键作用W。图1.4为来自燃烧产生C02排放的年增长趋势。据统计,自1751年以来,化石燃料燃烧泥生产释放到大气中的碳超过4000亿吨,这些燃料燃烧的C02排放量有一发生在始于1980年代后期到现在的近40年时间内。全球来看,2014年液固体燃料C〇2排放占到75.1%,气体燃料燃烧C02排放占到18.5%,水泥生排放量比过去的十年增加了一倍多,占全球C02排放量的5.8%[|()]。??根据2017年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6年全球能源利用的C02排量达到334亿吨,与2015年相比仅增长0.1%,低于前十年(2005-2015)?1.6均增长率,而且过去2014-2016年连续三年都低于平均增长率,为1981年最低。近年的C02排放增长放缓主要因为新兴经济体,非经合组织(non-OECD0.8,3.4,OECD)

排放量,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水泥生产


?zone-?2015??图1.5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化石燃料使用和水泥生产的C02排放量[12]??Fig?1.5?CO2?emissions?from?fossil-fuel?use?and?cement?production?in?the?top?5??emitting?countries?and?European?Union.??全球前五大C〇2排放国及欧盟的C〇2排放量如图1.5所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迅猛增长,于2005年超过美国位??居世界首位。2?015年,中国的C?02排放量为107亿吨,约占全球从排放量的2?9%,??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mine-functionalized low-cost industrial grade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for the capture of carbon dioxide[J]. Qing Liu,Yao Shi,Shudong Zheng,Liqi Ning,Qing Ye,Mengna Tao,Yi He.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14(01)
[2]Efficient CO2 capture on low-cost silica gel modified by polyethyleneimine[J]. Ke Wang,Hongyan Shang,Lin Li,Xinlong Yan,Zifeng Yan,Chenguang Liu,Qingfang Zha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eavy Oil Process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55,Shandong,China.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2012(03)



本文编号:3004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004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4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