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天气对中国近海大气气溶胶干沉降通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02 09:50
每年春季暴发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沙尘天气可以将沙尘气溶胶输送至我国东部海域,甚至北太平洋地区,从而对这些海区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春季水华发生时间的改变。沙尘天气影响下,大气气溶胶浓度、化学成分与粒径分布等物理和化学特性会发生改变,并最终影响海面的大气沉降通量。但是,针对沙尘天气对于我国近海大气气溶胶干沉降通量影响的系统研究还并不多见。本文通过与北非沙尘的对比,总结了亚洲沙尘在全球沙尘向海洋输送过程中的贡献;结合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后向轨迹模型估算了沙尘天气影响下中国近海气溶胶的浓度、干沉降速率及干沉降通量;分析了沙尘传输路径上气溶胶浓度及干沉降通量的粒径分布特征;并通过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典型沙尘事件对气溶胶及颗粒态无机氮浓度、干沉降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青岛地区和济州岛地区气溶胶浓度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01-2007年黄海海域东西两岸PM10的季节变化,以及沙尘天气时期黄海海域PM10浓度、干沉降速率及干沉降通量。研究发现:①青岛地区和济州岛地区PM10浓度具有相似...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001-2007年亚洲沙尘进入中国近海次数图中虚线表示进入中国近海沙尘事件次数的趋势线
31 3.4 利用后向轨迹分析 2001-2007 年亚洲沙尘进入黄海海域的路径由于济州岛位于黄海海域的东南端,从济州开始计算的气团后相轨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反映经过黄海海域的沙尘气团传输路径。图 3-4 显示的是2001-2007 年济州地区沙尘时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48 小时气团后向轨迹。可以看出,这些气团大部分来自于蒙古国,经过中国内蒙地区的沙尘源区,从山东、辽宁、江苏等地区进入黄海海域,最终到达济州岛。位于中国内蒙地区的沙漠源区,如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漠和浑善达克沙地
图 3-4 2001-2007 年济州地区沙尘时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48 小时气团后向轨迹。48 小时气团后向轨迹由 NOAA HYSPLIT 后向轨迹模式计算,气象场资料为NCEP/NCAR 在分析资料,选取的起始高度为 2000m。图中阴影区表示中国沙漠源区:(1)塔克拉玛干沙漠、(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库姆塔格沙漠、(4)柴达木沙漠、(5)巴丹吉林沙漠、(6)腾格里沙漠、(7)乌兰布和沙漠、(8)毛乌素沙漠、(9)库布奇沙漠、(10)浑善达克沙地、(11)科尔沁沙地、(12)呼伦贝尔沙地、(13)黄土高原。图中符号●和★分别标识的是青岛和济州的地理位置。在图 3-4 的基础上,统计了 2001-2007 年到达济州的沙尘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和未经过青岛地区的气团后向轨迹数量,列于表 3-4。统计结果显示,2001-2007年间在到达济州岛的沙尘气团中,共有 120 条气团后向轨迹经过青岛或附近地区,约占图 3-4 中沙尘气团后向轨迹总数的 61.9%。而之前的研究(表 3-3)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沙尘传输路径上气溶胶浓度与干沉降通量的粒径分布特征[J]. 闫涵,高会旺,姚小红,石金辉,于超.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02)
[2]亚洲沙尘的远距离输送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J]. 高会旺,祁建华,石金辉,石广玉,冯士筰. 地球科学进展. 2009(01)
[3]Long range trans-Pacific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of Asian dust aerosols[J]. HAN Yongxiang~(1,2,*)FANG Xiaomin~2 ZHAO Tianliang~3 KANG Shichang~2 1.Lanzhou Arid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and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Lanzhou 730020,China. 2.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na 3.Air Quality Research Branch,Meteorological Service of Canada,Toronto,Ontario m3H 5T4,Canad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04)
[4]2002年3月21—22日影响韩国的沙尘天气分析[J]. 金正润,牛生杰,河惠卿.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05)
[5]2006年春季沙尘天气异常的气候背景分析及趋势预测检验[J]. 陈红,林朝晖,秦正坤,周广庆.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03)
[6]有关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源区及其输送方式的再评述[J]. 张小曳. 第四纪研究. 2007(02)
[7]中蒙强、弱沙尘暴年春季平均环流及沙尘活动变化分析[J]. 宋敏红,钱正安,蔡英,柳中明. 气象学报. 2007(01)
[8]利用次网格技术模拟华东地区大气硫氮沉降[J]. 王体健,张艳,杨浩明. 高原气象. 2006(05)
[9]青岛近海海域气溶胶干沉降通量模拟Ⅱ——几种微量金属的干沉降通量研究[J]. 祁建华,李培良,李先国,冯丽娟,张曼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10]一次强沙尘暴长距离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J]. 戚丹青,谭季青,孙长.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6(02)
博士论文
[1]陆源大气含氮物质的传输与海域沉降[D]. 张艳.复旦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60240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001-2007年亚洲沙尘进入中国近海次数图中虚线表示进入中国近海沙尘事件次数的趋势线
31 3.4 利用后向轨迹分析 2001-2007 年亚洲沙尘进入黄海海域的路径由于济州岛位于黄海海域的东南端,从济州开始计算的气团后相轨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反映经过黄海海域的沙尘气团传输路径。图 3-4 显示的是2001-2007 年济州地区沙尘时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48 小时气团后向轨迹。可以看出,这些气团大部分来自于蒙古国,经过中国内蒙地区的沙尘源区,从山东、辽宁、江苏等地区进入黄海海域,最终到达济州岛。位于中国内蒙地区的沙漠源区,如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漠和浑善达克沙地
图 3-4 2001-2007 年济州地区沙尘时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48 小时气团后向轨迹。48 小时气团后向轨迹由 NOAA HYSPLIT 后向轨迹模式计算,气象场资料为NCEP/NCAR 在分析资料,选取的起始高度为 2000m。图中阴影区表示中国沙漠源区:(1)塔克拉玛干沙漠、(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3)库姆塔格沙漠、(4)柴达木沙漠、(5)巴丹吉林沙漠、(6)腾格里沙漠、(7)乌兰布和沙漠、(8)毛乌素沙漠、(9)库布奇沙漠、(10)浑善达克沙地、(11)科尔沁沙地、(12)呼伦贝尔沙地、(13)黄土高原。图中符号●和★分别标识的是青岛和济州的地理位置。在图 3-4 的基础上,统计了 2001-2007 年到达济州的沙尘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和未经过青岛地区的气团后向轨迹数量,列于表 3-4。统计结果显示,2001-2007年间在到达济州岛的沙尘气团中,共有 120 条气团后向轨迹经过青岛或附近地区,约占图 3-4 中沙尘气团后向轨迹总数的 61.9%。而之前的研究(表 3-3)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沙尘传输路径上气溶胶浓度与干沉降通量的粒径分布特征[J]. 闫涵,高会旺,姚小红,石金辉,于超.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2(02)
[2]亚洲沙尘的远距离输送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J]. 高会旺,祁建华,石金辉,石广玉,冯士筰. 地球科学进展. 2009(01)
[3]Long range trans-Pacific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of Asian dust aerosols[J]. HAN Yongxiang~(1,2,*)FANG Xiaomin~2 ZHAO Tianliang~3 KANG Shichang~2 1.Lanzhou Arid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and 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Lanzhou 730020,China. 2.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na 3.Air Quality Research Branch,Meteorological Service of Canada,Toronto,Ontario m3H 5T4,Canad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8(04)
[4]2002年3月21—22日影响韩国的沙尘天气分析[J]. 金正润,牛生杰,河惠卿.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05)
[5]2006年春季沙尘天气异常的气候背景分析及趋势预测检验[J]. 陈红,林朝晖,秦正坤,周广庆.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03)
[6]有关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源区及其输送方式的再评述[J]. 张小曳. 第四纪研究. 2007(02)
[7]中蒙强、弱沙尘暴年春季平均环流及沙尘活动变化分析[J]. 宋敏红,钱正安,蔡英,柳中明. 气象学报. 2007(01)
[8]利用次网格技术模拟华东地区大气硫氮沉降[J]. 王体健,张艳,杨浩明. 高原气象. 2006(05)
[9]青岛近海海域气溶胶干沉降通量模拟Ⅱ——几种微量金属的干沉降通量研究[J]. 祁建华,李培良,李先国,冯丽娟,张曼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10]一次强沙尘暴长距离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J]. 戚丹青,谭季青,孙长.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6(02)
博士论文
[1]陆源大气含氮物质的传输与海域沉降[D]. 张艳.复旦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60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260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