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299高密度培养及冷冻干燥保护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07:17

  本文关键词:植物乳杆菌299高密度培养及冷冻干燥保护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植物乳杆菌 高密度培养 真空冷冻干燥


【摘要】:以植物乳杆菌299为研究菌株,为了提高植物乳杆菌299的最终活菌数,为其将来的商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分别对发酵培养基、高密度发酵工艺、真空冷冻干燥的冻干工艺和保护剂浓度以及菌粉包装及储藏期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以下结论:(1)通过单因素、PB和响应面试验分析,以MRS培养基为基础,优化得到植物乳杆菌299的最佳培养基为:蛋白胨2.33%,酵母膏1.41%,葡萄糖2.52%,柠檬酸氢二胺0.40%,乙酸钠0.30%,磷酸氢二钾0.80%,Tween-800.30%,硫酸锰0.0025%。培养得到的菌体OD600可达到1.2687,比相同条件下在MRS培养基中菌体OD600提高了28.9%,同时,优化后的培养基去掉了牛肉膏和硫酸镁两种成分,简化了培养基配方。(2)在确定最适培养基以及前期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上,在30L半自动发酵罐上对影响高密度发酵工艺的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高密度发酵工艺为:发酵恒定pH值为5.5,中和剂为25%的氨水,搅拌转速为1 OOr/min,菌体生长限制性底物为碳源和氮源,补料液碳源和氮源最佳比例为3:2,同时在对数期末期对发酵体系进行相隔4h的两次补料。在此条件下,植物乳杆菌299经过高密度发酵培养24h后,发酵液的菌体OD600可达到1.3422,较普通发酵培养提高约44%。(3)对影响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及保护剂配方进行优化。得到该菌株的最佳冻干工艺为:预冻温度为-80℃,预冻时间为2h,菌泥与保护剂的最佳比例为2:5,最佳冻干厚度为1.2cm,脱脂乳浓度为16%,冻干时间为20h。经过优化后,最终获得的菌粉中植物乳杆菌299的活菌数达到2.11×1011cfu/g,冻干存活率为89.8%。(4)对植物乳杆菌299的菌粉包装及储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20℃保藏1年时间内,用铝箔袋和PET-PE袋(普通真空包装袋)进行包装时,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菌活仍可维持在1011cfu/g;在4℃及25℃下保藏时,铝箔袋对菌体的保护效果较PET-PE袋效果好,并且温度越高,差异性越大;用铝箔袋进行充气包装时,发现混合气体为95%N2-5%CO2时菌体存活率最高。
【关键词】:植物乳杆菌 高密度培养 真空冷冻干燥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201.3
【目录】:
  • ABSTRACT4-5
  • 摘要5-9
  • 1 前言9-22
  • 1.1 益生菌概述9-11
  • 1.1.1 益生菌定义的演变9
  • 1.1.2 益生菌的种类9-10
  • 1.1.3 益生菌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益生作用10
  • 1.1.4 益生菌研究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10-11
  • 1.2 植物乳杆菌概述11-13
  • 1.2.1 植物乳杆菌的生理特性11-12
  • 1.2.2 植物乳杆菌在肠道的存活性12
  • 1.2.3 植物乳杆菌的应用前景12-13
  • 1.3 高密度培养简介13-16
  • 1.3.1 高密度培养的意义13-14
  • 1.3.2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
  • 1.3.3 高密度培养的方式14-15
  • 1.3.4 高密度培养的限制因素15-16
  • 1.3.5 高密度培养的前景与展望16
  • 1.4 冻干概述16-21
  • 1.4.1 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17
  • 1.4.2 真空冷冻干燥的冻干工艺17-18
  • 1.4.3 真空冷冻干燥的特点18
  • 1.4.4 真空冷冻干燥对菌体的伤害18-19
  • 1.4.5 影响真空冷冻干燥作用的因素19-21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21-22
  • 2 材料与方法22-32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22-24
  • 2.1.1 实验菌种22
  • 2.1.2 主要实验试剂22-23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23
  •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23-24
  • 2.2 实验方法24-32
  • 2.2.1 菌株的保藏24
  • 2.2.2 菌株的活化24
  • 2.2.3 葡萄糖的测定方法24-25
  • 2.2.4 菌体密度的测定25-26
  • 2.2.5 活菌数的测定26
  • 2.2.6 pH的测定26
  • 2.2.7 发酵培养基优化26-29
  • 2.2.8 高密度培养优化29-30
  • 2.2.9 冻干工艺优化30-31
  • 2.2.10 菌粉的包装材料及保藏期的研究31
  • 2.2.11 菌粉水分测定31
  • 2.2.12 冻干存活率的计算31-32
  • 3 结果与讨论32-58
  • 3.1 发酵培养基优化32-44
  • 3.1.1 发酵培养基单因素优化32-38
  • 3.1.2 培养基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38-40
  • 3.1.3 最陡爬坡试验40
  • 3.1.4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40-43
  • 3.1.5 优化培养基验证试验43-44
  • 3.2 高密度培养工艺优化44-49
  • 3.2.1 不同中和剂对菌体生长的影响44-45
  • 3.2.2 不同pH对菌体生长的影响45
  • 3.2.3 发酵罐转速对菌体生长的影响45-46
  • 3.2.4 限制性底物的确定46-48
  • 3.2.5 补料液碳源氮源比例的确定48
  • 3.2.6 补料次数的确定48-49
  • 3.3 冻干工艺的优化49-54
  • 3.3.1 预冻温度和时间的优化49-50
  • 3.3.2 冻干厚度的优化50-51
  • 3.3.3 菌泥与保护剂比例的优化51-52
  • 3.3.4 冻干保护剂浓度的优化52
  • 3.3.5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含水量的动态测定及冻干时间的确定52-54
  • 3.3.6 菌粉微观结构的观测54
  • 3.4 菌粉包装材料及储藏期的研究54-58
  • 3.4.1 包装材料的优化54-56
  • 3.4.2 包装形式的优化56-58
  • 4 结论58-59
  • 5 展望59-60
  • 6 参考文献60-66
  • 7 发表文章和专利66-67
  • 8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磊;王丽;钟青萍;;植物乳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初步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16期

2 沈莲清;苏光耀;王向阳;;植物乳杆菌素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3 武浩;朱拓;孔艳;陈卫;张灏;杨建磊;;植物乳杆菌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1期

4 王水泉;包艳;董喜梅;苏芳;姚国强;张和平;;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能及应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年04期

5 黄珊珊;刘晶;赵征;;植物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对比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0年10期

6 张树军;狄建军;白靓;黄凤兰;穆莎茉莉;魏永春;张国文;;泡菜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及鉴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于志会;刘志强;;植物乳杆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孙进;乐国伟;施用晖;苏广伟;;植物乳杆菌黏附大鼠小肠黏液及机制的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6年02期

9 冉咏兰;;泡菜中高产酸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及筛选[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4期

10 王海宽;陈冲;王应东;沈发迪;;以食品级原料进行植物乳杆菌发酵及其抗真菌活性的研究[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肖仔君;钟瑞敏;陈惠音;杨汝德;;植物乳杆菌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广敏;王炜;崔卫东;龙萱杞;常伟;包慧芳;詹发强;林瑞峰;杨蓉;;植物乳杆菌高密度增殖发酵条件的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徐为民;徐幸莲;周光宏;;肉用发酵剂对肠道菌生长影响的研究[A];2001年肉类科技交流会暨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第三届肉类科技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杨锡洪;吴海燕;解万翠;杨磊;李思东;陈建娣;;咸鱼风味快速形成技术[A];“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怡;王士长;刘金萍;;一株植物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第三届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赵运星;肖萍;王菁蕊;王金菊;王艳萍;;植物乳杆菌KF5产抑菌物质发酵条件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何志刚;梁璋成;陆东和;任香芸;李维新;林晓姿;;枇杷酒植物乳杆菌R23苹果酸乳酸发酵动力学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王海宽;陈冲;王应东;;酸粥中抗真菌活性乳酸菌的筛选以及在酸奶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植物乳杆菌[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川;植物乳杆菌NCU116的益生功能及其作用机制[D];南昌大学;2015年

2 张莉;植物乳杆菌的黏附特性研究及其在益生菌干酪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3 于志会;益生性降胆固醇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发酵特性及体内功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王辑;产胞外多糖植物乳杆菌的分离筛选、分子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冯美琴;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发酵、结构鉴定及其功能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田丰伟;缓解氧化应激乳酸菌的筛选、表征和功能评价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7 赵山山;植物乳杆菌ST-Ⅲ盐应激反应及其协同保护作用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8 陈臣;植物乳杆菌ST-Ⅲ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其对低聚果糖代谢通路的解析[D];江南大学;2014年

9 李维新;优良MLF乳酸菌选育及其产酶特性研究与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10 胡斌;植物乳杆菌胆盐耐受评价及内在影响因素分析[D];江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茹;豆渣固定化植物乳杆菌的特性研究及其干粉制备[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梁丛丛;富硒益生菌的筛选及饲喂对蛋硒含量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侯晓艳;接种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泡萝卜品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4 夏姣;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泡菜风味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姜黎明;AI-2/LuxS群体感应系统介导植物乳杆菌益生特性的初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6 叶盼;植物乳杆菌发酵苹果汁的生理活性探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7 宋云博;植物乳杆菌对枝孢霉菌抑菌活性的研究及其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卜潇;葡萄酒中植物乳杆菌β-葡萄糖苷酶及其苹果酸—乳酸发酵潜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9 邹婷婷;具有潜在益生特性乳杆菌的筛选及鉴定[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10 王茜茜;基于iTRAQ技术对耐盐植物乳杆菌FS5-5的蛋白质组学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11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111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6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