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海典型泥质区岩心现代沉积特征分析与对比
本文关键词:黄东海典型泥质区岩心现代沉积特征分析与对比
更多相关文章: ~(210)Pb和~(137)Cs测年 沉积速率 粒度分析 粘土矿物
【摘要】:作为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带,黄东海是典型的陆架海。沿岸流系多,沉积环境环境复杂,是研究海陆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本文选取了北黄海西部岩心B44、B45,南黄海中部岩心YSZD01,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区岩心DH8-1。按0.5cm间距对岩心进行分样,开展了210pb与137Cs放射性同位素活度测试、粒度测试及粘土矿物测试。建立了岩心的年代曲线,分析了百年尺度内各岩心的沉积速率;根据沉积物粒度组分与粒度参数的纵向变化曲线,明确了各岩心的粒度变化,探讨了物源和水动力对粒度组分的影响;计算了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揭示了各岩心粘土矿物的变化特征。根据210pb放射性活度的特征,拟合计算出岩心的平均沉积速率。北黄海西部泥质区岩心B45的沉积速率为0.49cm/a,沉积年代为1927-2010;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岩心YSZD01的沉积速率为0.26cm/a,沉积年代为1902-2012;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区岩心DH8-1的沉积速率为0.69cm/a,沉积年代为1950-2012。南黄海中部泥质区YSZD01岩心的沉积速率最小,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区岩心DH8-1的沉积速率最大,主要原因是河流输沙量的影响。北黄海西部泥质区岩心B45沉积物类型以粉砂为主,仅在14.5cm、19cm、25.5cm、 36cm、45cm位置处为砂质粉砂,可能是由于沉积动力环境的改变或者是河流输沙的突然变化。1345岩心组成中,砂含量平均值为4.19%,粉砂含量平均值为69.42%,粘土含量平均值为26.39%,故该岩心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粘土次之、砂含量最少,粘土含量较为稳定,仅仅是砂和粉砂在个别深度处波动较大。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岩心YSZD01沉积物类型以暗色泥与砂质泥为主,在8.0-9.5cm、18.0cm及23.0cm处可见贝壳类碎片。YSZD01岩心组成中,砂含量平均值为9.58%,粉砂含量平均值为54.18%,粘土含量平均值为36.35%,故该岩心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粘土次之、砂含量最少但波动明显。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区岩心DH8-1沉积物类型以粉砂为主,仅在31.5cm、41cm处发现砂质粉砂,在37.5cm及42.5cm处为泥。DH8-1岩心组成中,砂含量平均值为3.28%,粉砂含量平均值为67.67%,粘土含量平均值为29.05%,故该岩心沉积物以粉砂为主、粘土次之、砂含量最少,组分含量都较稳定,仅仅在个别深度有波动。根据Biscaye半定量法计算四种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北黄海西部泥质区岩心B44中各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变化明显,但伊利石相对含量始终最高;伊利石相对百分含量平均值为61.67%,高岭石平均值为11.41%,绿泥石平均值为14.88%,蒙脱石平均值为12.04%。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岩心YSZD01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变化明显;伊利石相对百分含量平均值为60.40%,高岭石平均值为11.36%,绿泥石平均值为18.39%,蒙脱石平均值为9.86%。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区岩心DH8-1中伊利石相对百分含量平均值为61.07%,高岭石平均值为12.07%,绿泥石平均值为17.45%,蒙脱石平均值为3.74%。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36.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后金;梁世荣;陈强;;北黄海盆地褶皱分布与成因类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6期
2 龚建明;曹志敏;陈建文;卢振权;梁杰;蔡峰;吴必豪;闫桂京;;北黄海西部海底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年02期
3 张辉;石晓勇;张传松;王丽莎;;北黄海营养盐结构及限制作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吕翠兰;鲍献文;吴德星;陈学恩;于华明;;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盐度变化的年代际及年际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5 王婧婧;;冬季北黄海表层海水碳通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北方环境;2011年10期
6 陈希祥;苏北黄海古岸漂木的发现[J];海洋科学;1985年02期
7 董方,刘素美,张经;北黄海与渤海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01年02期
8 田振兴,张训华,薛荣俊;北黄海盆地区域地质特征[J];海洋地质动态;2004年02期
9 史华明;王丽莎;石晓勇;;北黄海溶解无机氮组成、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10 李文勇;王后金;白志琳;王嘹亮;陈玲;黄家坚;;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学研究新进展[J];南海地质研究;2005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安春;李艳;黄朋;王伟;;北黄海沉积矿物组成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意义[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白志琳;刘振湖;王嘹亮;陈玲;李文勇;;北黄海盆地油气资源勘查成果简介[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三——“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3 李文勇;王嘹亮;白志琳;陈玲;;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残留盆地还是叠合盆地?[A];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张丽莉;郝天珧;黄晓霞;黄松;秦静欣;涂广红;赵百民;;北黄海盆地烃渗漏蚀变带“磁亮点”的识别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5 何将启;袁万明;李刚;;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的北黄海盆地热演化研究[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振湖;高红芳;胡小强;白志琳;陈玲;;北黄海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前景[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三——“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7 刘振湖;高红芳;胡小强;白志琳;陈玲;;北黄海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前景[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8 蔡峰;陈建文;孙萍;龚建明;;北黄海盆地油气化探方法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马军 通讯员 徐雪梅;“北黄海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监测”项目再次扬帆起航[N];中国海洋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陶晋;丹东庄河将携手提升北黄海开放层次[N];丹东日报;2011年
3 记者 石朕;以科学规划为指导 实现北黄海开发开放新突破[N];大连日报;2013年
4 记者 狄文君;庄河:像抓北黄海开发一样抓文化建设[N];辽宁日报;2010年
5 辽宁省庄河市人民政府市长 孙明;抢抓战略机遇 做大做强庄河 昂起北黄海开发开放的龙头[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艳;北黄海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特征及物源环境指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程鹏;北黄海细颗粒物质的沉积特征与输运过程[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应坤;黄东海典型泥质区岩心现代沉积特征分析与对比[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盛桂云;北黄海和青岛近海的二氧化碳体系[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陈岩;北黄海和胶州湾海水中溶解游离氨基酸的分布与组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吕翠兰;渤海和北黄海盐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环流结构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彭溶;应用脂类化合物研究北黄海沉积物有机碳的埋藏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王桂芝;北黄海西部泥质沉积特征与成因探讨[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7 王园香;渤海和北黄海冬春季大风动力机制及中尺度特征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田振兴;北黄海盆地断裂特征及其深部构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郭朝;秋季北黄海表层海水pCO_2分布及其控制机制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孙同美;春季北黄海表层海水pCO_2控制因素及海气界面通量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3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5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