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步法的钙钛矿薄膜制备以及其在低温钙钛矿电池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2-07 02:29

  本文关键词:基于两步法的钙钛矿薄膜制备以及其在低温钙钛矿电池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无致密层 硫化锌 氧化锌 电子传输层


【摘要】:近年来,受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的影响,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方法。其中太阳能电池以低成本及可再生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在过去的五年当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效率飙升,成为太阳能电池领域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虽然钙钛矿电池器件效率一直在上升,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例如:1.在平面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理想的钙钛矿层成为获得高能量转换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人们发现在CH3NH3Pb I_3中存在适量的碘化铅晶体能够钝化钙钛矿薄膜晶界,抑制电子空穴的复合,提升短路电流。两步顺序沉积法已经广泛用于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这种方法将Pb I_2前驱体薄膜浸渍到碘化甲胺(CH3NH3I,MAI)中制备CH3NH3Pb I_3活性层。通过该方法制备的PSC的光伏性能的差异总是被归因于不同浸渍时间将会引起Pb I_2完全/不完全转化为CH3NH3Pb I_3。2.无机金属氧化物电子传输层被广泛地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大多数无机电子传输层需要高温以形成导电性良好和无缺陷的薄膜。而这些方法将会限制其在柔性器件中的使用以及将来商业化的应用。因此,如何得到一种可低温柔性制备的电子传输层成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里一项重要的问题之一。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们提出两种解决方案:1.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采用溶剂蒸汽退火(SVA)方法制备大晶粒尺寸的Pb I_2晶体,以制备得到高质量的钙钛矿薄膜。使用该方法,发现在CH_3NH_3I溶液中增加的Pb I_2浸渍时间会降低得到的PSC的能量转换效率,而钙钛矿膜中Pb I_2/CH_3NH_3Pb I_3的含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我们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测试探究了这种变化的来源。我们将这种光伏性能的异常减少是因为CH3NH3Pb I_3壳层对Pb I_2核的插层/脱嵌。这将会导致对Pb I_2和CH3NH3Pb I_3晶格的掺杂效应以及在表面上形成CH3NH3Pb I_3覆盖层。基于我们的发现,采用多次浸渍-干燥法作为替代方法去改善结晶质量。我们将这种方法应用在低温制备的无致密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当中。我们用ITO/CH3NH3Pb I_3/sprio-OMe TAD/Ag结构,得到最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为11.4%。2.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设计一种低温制备的Zn O/Zn S纳米粒子作为电子传输层应用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当中。通过制备这种混合的纳米粒子的薄膜,明显提升了薄膜的表面形貌,抑制在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层之间的界面处的复合的。此外,我们通过UPS,UV-Vis吸收光谱测试了Zn O/Zn S薄膜的价带能级,导带能级以及带隙宽度。发现合适的能级将会促进电荷提取并且因此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流密度。在稳定和瞬态状态下测量了CH3NH3Pb I_3和Zn O,Zn O/Zn S的光致发光光谱。用来表征,CH3NH3Pb I_3与Zn O和Zn O/Zn S的界面之间的复合问题。我们发现合适的能级以及良好的界面接触能够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结合以上开发的基于SVA的两步法制备的钙钛矿薄膜,我们实现了基于Zn O/Zn S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能够得到11.9%的能量转换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484;TM91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远民;刘锐锐;詹倩;;畸变钙钛矿结构的晶体定向转换方法与应用[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05期

2 孙尚梅;郑云先;;钙钛矿结构类型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概述[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王汝成,徐士进,陆建军,郭延军;钙钛矿族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和地球化学演化[J];地学前缘;2000年02期

4 王晓莉,姚熹;复杂组成钙钛矿材料中的纳米分相[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9期

5 高西汉;钙钛矿结构[J];压电与声光;1994年04期

6 赵旭,栗萍,唐贵德,张变芳,禹日程;Nb掺杂对双钙钛矿化合物居里温度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范厚刚,姜伟棣,宫杰,杨丽丽,杨景海;LaNiO_3的制备及结构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曲刚;李娜;刘和平;张晓霞;;镁掺杂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表征[J];吉林地质;2009年04期

9 苏超,戴明星,李学斌,王仁卉;Sr_2FeMoO_6庞磁电阻陶瓷材料的微结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郑莹莹;邓海涛;万静;李超荣;;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自组装量子阱结构的能带调控和光电性能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健;冯静;刘孝娟;吕敏峰;刘建芬;周德凤;;层状钙钛矿结构化合物的电性和磁性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童鹏;孙玉平;;锰基反钙钛矿结构功能材料研究进展[A];2012中国功能新材料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李菲;翁履谦;徐国跃;张楼英;;溶液络合法制备钙钛矿结构电子陶瓷粉体的合成与表征[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4 肖万生;谭大勇;熊小林;刘景;徐济安;;PbCrO_3立方钙钛矿压致等结构相变[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欧俊;吴伯麟;钟莲云;董顺熙;;Ba(Mg~(x/12)Ta~(2x/12)Zr~((12-3x)/12))O_3系统相关系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6 单跃进;;新型热电换能材料-有序钙钛矿结构氧化物Cd_3TeO_6的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程思园;吴刚;邓萌;陈红征;汪茫;;基于N-6-氨己基咔唑的有机-无机杂化层状钙钛矿材料[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8 田庚方;李国宝;廖复辉;林建华;刘蕴韬;陈东风;;新型六方钙钛矿Ba_5Ho_(1-x)Mn_4O_(15-y)的合成、结构与性质[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9 隋郁;王阳;王先杰;王一;朱瑞滨;;钙钛矿La_(1-x)Ce_xCoO_3自旋态转变驱动的热电响应[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陈涛;;形成CH_3NH_3PbI_(3-x)Cl_x钙钛矿吸收层的化学路径以及在反式电池结构中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5分会:有机光伏[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广志;铋基钙钛矿结构材料的制备与电学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2 季庚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界面电子结构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

3 徐晓宝;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工作机理、回滞、降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晓冬;有机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界面调控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6年

5 曹勇;高温非钙钛矿结构质子导体离子掺杂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张振宇;有机卤化钙钛矿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物理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7 张晨阳;钙钛矿多铁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赵立峰;非均质锰基钙钛矿的磁及输运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童鹏;反钙钛矿结构镍基化合物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杨威;高活性纳米LaFe系钙钛矿的控制合成及其催化脱除小分子污染气体的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池池;In掺杂SrCe_(0.95)Tm_(0.05)O_(3-δ)膜的稳定性和透氢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唐瑾;钙钛矿复合铁电薄膜的制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骆宗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符凯亮;平面异质结钙钛矿太阳电池的模拟与制备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姚海云;钙钛矿型Pb基反铁电陶瓷粉的合成、结构表征及电性能[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6 周欢欢;基于掺氯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黄利克;平面异质结结构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8 董旭;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太阳能电池研究[D];常州大学;2015年

9 刘文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徐洁;几种钙钛矿结构氧化物的磁性和超导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60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60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4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