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喀油田下侏罗统气藏储层评价
本文关键词:巴喀油田下侏罗统气藏储层评价
【摘要】:论文以巴喀油田下侏罗统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油气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矿物岩石学等理论和方法技术,对巴喀地区下侏罗统储层的沉积体系、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物性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出了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对砂岩气藏的影响因素,进而总结砂岩气藏成藏及勘探潜力。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资料,对巴喀地区三工河组,八道湾组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并结合压汞数据等资料,对该气藏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区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份成熟度较低,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发育孔隙类型多样,但以次生溶蚀粒间孔,溶蚀粒内孔为主;而孔喉组合则以小孔微喉型为主;孔隙结构参数与储层物性相关性均较差,但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储层物性资料分析表明,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可动流体孔隙度与储层物性均呈较好的正向相关性;储层总体表现出低孔、低渗,但孔渗呈较好的正相关;工区储层物性在平面、垂向及层内均表现出很强的非均质性。根据沉积体系展布规律及其物性特征,储层孔隙度的增加取决于岩石矿物的溶解程度。整体上三工河组Ⅰ、Ⅱ类储层均发育,但以Ⅱ类储层为主,八道湾组主要发育Ⅱ类储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戴小平;王起琮;熊涛;王永东;;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下侏罗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2期
2 孙云铸,朱广明,刘桂芳,盛怀斌;广东开恩地区下侏罗统菊石群的研究[J];古生物学报;1980年02期
3 陶平,刘平;贵州道真下侏罗统綦江组孢粉组合特征[J];贵州地质;1990年04期
4 王义刚,王玉净,吴浩若;西藏南部加不拉组问题的讨论及隆子地区下侏罗统的发现[J];地质科学;1976年02期
5 田应贵;胡鹏;王承平;;南澜沧江构造岩浆带下侏罗统就康组的建立[J];云南地质;2006年01期
6 张望平;赵清顺;;甘肃窑街地区下侏罗统炭洞沟组的孢粉组合[J];地质论评;1985年01期
7 万晓地;安庆地区的中、下侏罗统[J];地层学杂志;1987年03期
8 刘世坤 ,吕荣敬;羌塘地区海相下侏罗统新知[J];地层学杂志;1988年02期
9 李毓芳,沈国良,,刘秀枕,程瑞;莎车县下侏罗统琥珀的发现[J];新疆地质;1994年02期
10 吴丽荣;黄成刚;李建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中、下侏罗统储层特征[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正江;蒋宜勤;靳军;阿丽亚;贾克瑞;;准噶尔盆地中-下侏罗统界线划分探讨[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孟繁松;;华南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子平;;宁夏汝箕沟矿区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煤层火灾与治理[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二、验收成果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3中英文合订本)[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莹 曹卫生 吴世强;江汉油田海古1井新层系发现油层[N];中国石化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靳学斌;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岩相学特征及物源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高新平;巴喀油田下侏罗统气藏储层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3 赵军寿;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湖相碳酸盐岩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70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7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