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次声监测模拟实验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1 00:00

  本文关键词:地震次声监测模拟实验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 前兆次声 震源定位 FFT 模拟实验系统


【摘要】:21世纪大地震日趋频繁,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因此大地震的预测十分急迫。随着人类对地震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地震孕育过程中会向外发出地震次声波。如果能够对地震次声波的特性进行分析并监测,这将会为提前预知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以及震级提供很大的帮助,这也将会大大降低地震的危害。本文以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前兆次声波为研究对象,以USGS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地震目录为统计数据源。2005年至2009年全球共发生7.0级以上地震62个,震前均接收到次声波异常信号。此外对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定西地震、于田地震震前接收到的前兆次声波的时域信号和频谱图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大地震前兆次声波的特点:7级以上的大地震震前10天左右内可以接收到次声异常信号;绝大部分的次声异常信号最大幅值超过1000mV;地震次声波异常信号的异常频段在10-3Hz量级;从频谱图的能量分布来看,能量多集中在0.001-0.005HZ。通过这些特性就能与其它自然次声和人工次声区分出来。同时还运用基于时延估计的震源定位理论,通过立体次声传感器阵列确定震源位置,并对这种定位理论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合理布置次声传感器(位置)阵列是实现精确定位的关键。为了对地震前兆次声信号进行更好地分析,本文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系统,利用51单片机及DAC模拟产生一个包含多个不同频率的次声信号,再用高性能32位单片机STM32F103接收并用FFT算法初步分析此信号。对于声压级超过设定值的次声信号,先用FFT分析其频谱图,对不符合地震前兆次声特征的信号加以滤除,而对符合地震前兆次声特征的信号运用WiFi、GSM/GPRS等通信方式将数据传送到云服务器上,以便在云服务器上对次声信号做进一步的分析处理,以确定地震三要素。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3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佐藤嘉晃;张兴仁;;声发射震源三维定位系统的研究[J];国外采矿技术快报;1985年15期

2 董陇军;李夕兵;唐礼忠;;影响微震震源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分析[J];科技导报;2013年24期

3 李楠;王恩元;GE Maochen;刘晓斐;孙珍玉;;微震震源定位可靠性综合评价模型[J];煤炭学报;2013年11期

4 徐孟军;蔡广银;张增奇;于学峰;孔庆友;王宗省;潘春光;王乃军;杜圣贤;张作礼;;基于震源定位技术的地下开采矿山实时监测系统研究及应用[J];山东国土资源;2012年10期

5 杨俊峰;张丕状;;基于DTOA/DOA和牛顿迭代法的震源定位方法研究[J];地震研究;2013年03期

6 王建富;3.加拿大安大略工业岩爆计划[J];国际地震动态;1995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秀芝;井下爆破震源实时监测与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宿晓曦;基于到达时间差法的震源定位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7年

2 张q,

本文编号:1276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76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0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