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河—大雪山断裂分段活动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野马河—大雪山断裂分段活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分段活动性 古地震 滑动速率 野马河-大雪山
【摘要】:野马河-大雪山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祁连山活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段活动性研究可以对该区地震预测和青藏高原的动力学模型建立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该论文基于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408023)--《中国地震活断层探察--南北地震带北段》野马河-大雪山断裂1:5万活动断层填图,以野马河-大雪山断裂为研究对象,从几何分段、断错地貌特征、滑动速率、古地震、地貌面位移量等方面,对野马河-大雪山断裂各个分段之间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探讨了各断裂之间的构造转换关系.主要工作内容及结论如下:(1)野马河-大雪山断裂是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全长170km。分段活动明显,主要由3段构成,包括肃北段(西段)、野马河段(中段)、大雪山段(东段),从影像上解译的断裂几何展布以及从SRTM90m精度DEM上提取的山脉走向剖面图都显示出明显的3段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和测量给出了各段的水平断错位移和垂直断错位移值分布特征。(2)肃北段走向330°,倾向SW,倾角21~54°,总长约17km,主要以逆冲为主,通过无机人和差分GPS进行典型地貌测量,计算出逆冲速率约(0.72±0.1)mm/a~(0.86±0.16)mm/a。在该段共计开挖2处大探槽,一共揭示出4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周期性不明显,最晚一次古地震离逝时间是(4192.5±97.5)a B.P.。(3)野马河段长约70km,总体走向NE70°,断裂整体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正断层性质,倾角较陡。通过典型地貌测量,计算水平滑动速率为(2.50±0.36)mm/a~(2.80±0.33)mm/a。在野马河段一共开挖了3个探槽,结合前人资料,最后确定野马河段断裂发生过5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具有准周期特征,复发间隔为2000±800a。最晚一次古地震离逝时间是(1227.5±52.5)a B.P.。(4)大雪山段是一条以左旋走滑为主的断裂,兼具逆冲性质,倾角较缓,断裂全长约85km,全段可分为东西两个子分段,两分段走向分别为SE和NEE。通过典型地貌测量和前人资料,计算出该段的水平滑动定为(1.40±0.12)mm/a~(2.73±0.20)mm/a。在该段共计开挖了2个大探槽,结合前资料,最后确定大雪山断裂带上有5次古地震事件。最新的3次古地震事件具有准周期特征,周期为2000a左右。最晚一次古地震离逝时间是(1322.5±32.5)a B.P.。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3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秋生;;青海省的古地震研究[J];高原地震;1993年01期
2 闵伟,张培震,邓起东;中卫-同心断裂带全新世古地震研究[J];地震地质;2001年03期
3 董治平,何文贵,戴华光;包代河断裂古地震初步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2年03期
4 宋方敏,李如成,徐锡伟;四川大凉山断裂带古地震研究初步结果[J];地震地质;2002年01期
5 杨晓平,冉勇康,胡博,郭文生;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古地震活动[J];地震学报;2003年01期
6 曹高社;高立祥;林玉祥;俎新许;王亚伟;邢娜娜;陈俊侠;徐光明;;晚白垩世西峡盆地和夏馆盆地古地震事件的发现及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0年04期
7 李安;冉勇康;徐良鑫;刘华国;李彦宝;;西南天山东柯坪推覆系古地震初步研究[J];地震地质;2011年04期
8 尹功明,徐锡伟,孙瑛杰,陈杰,刘爱国;河北省阳原六棱山北麓断裂古地震年代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地震;1997年01期
9 冉勇康,邓起东;古地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学通报;1999年01期
10 柴炽章,廖玉华,张文孝,许文俊,申旭辉,田勤俭;灵武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及其破裂特征[J];地震地质;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浩越;青川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及其对区域构造运动模式的约束[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5年
2 李西;川滇地块云南地区不同发育阶段边界断裂破裂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5年
3 张克旗;青藏高原北缘若干断裂(带)古地震事件释光测年及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4 李安;西南天山柯坪推覆系晚更新世古地震及其分段性地貌响应[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婷婷;玉树断裂带地震落石及其钙膜U系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庞炜;祁连山前逆冲断裂带古地震识别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5年
3 卫蕾华;基于高分辨率粒度、磁化率分析的黄土地层划分与古地震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5年
4 吴明;野马河—大雪山断裂分段活动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7年
5 付俊东;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断裂罗叉段古地震及大震重复间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2年
6 任治坤;则木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
7 许洪泰;青藏高原东南缘磨西断裂和东北缘塔尔湾—池家刺窝断裂古地震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8 徐国强;豫西南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古地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斌;龙门山—岷山断裂带的古地震活动:来自岷江上游古堰塞湖的沉积记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杜鹏;贺兰山东麓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古地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1289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8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