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构造古地理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本文关键词:川中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构造古地理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川中地区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 构造古地理 油气地质意义
【摘要】:自1964年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首次发现震旦系气田以来,盆地内的震旦系及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经历了艰苦的的探索过程。2011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地区发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主力含气层系包括震旦系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及寒武系龙王庙组,地质储量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揭示了川中地区深部海相地层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震旦系-寒武系白云岩储层规模巨大,但是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非均质性强,不利于储层的有利预测,严重制约了天然气勘探历程,因此开展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构造古地理研究,明确古地理格局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对储层及有利区带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以及室内综合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川中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开展沉积体系及构造古地理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岩石颜色、沉积构造、自身矿物、成分结构特征,确定研究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岩石类型主要有碳酸盐岩类和碎屑岩类。碳酸盐岩进一步可划分为藻云岩、颗粒云岩、泥晶云岩、含泥-泥质泥晶云岩、结晶云岩、岩溶角砾云岩,碎屑岩进一步可划分为为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细砂岩。(2)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结合岩石学特征、岩相组合以及测井相分析,对川中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确定研究区发育碳酸盐岩台地和碎屑岩沉积体系。碳酸盐岩台地相进一步可划分为局限台地、台地边缘、斜坡、陆棚、盆地亚相,碎屑岩相进一步可划分为碎屑滨岸相和碎屑陆棚相。(3)根据单井、连井沉积相分析,运用定量分析法,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以及构造演化,得出研究区构造古地理演化规律。灯一段-灯二段沉积期,裂陷槽内发育斜坡-盆地相沉积,向两侧过渡为台地边缘沉积、局限台地沉积,川中地区广泛发育台缘丘滩亚相和台内丘滩亚相。灯三段沉积期,受快速海侵影响,裂陷槽内部发育深水陆棚相沉积,向川中地区和威远-资阳地区过渡为浅水陆棚沉积。灯四段沉积期古地理格局与灯二段相似,但是受裂陷槽范围扩大影响,斜坡相带边界向西侧推进。早寒武世麦地坪-筇竹寺期广泛发育碎屑陆棚相,沧浪铺期演变为碎屑滨岸相,到龙王庙期受“两隆一凹”古构造格局控制,盆地内部呈现“两滩夹o_湖”古地理格局,川中磨溪-高石梯地区发育台内滩。(4)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构造古地理对川中地区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裂陷槽控制生烃中心,裂陷槽两侧台地边缘灯影组丘滩相储层以及川中地区龙王庙组颗粒滩储层构成优质岩溶储层,且油气运聚及保存条件优越。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P5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喜昌;;川中旱、洪灾害的根治方向探讨[J];四川地质学报;1982年02期
2 吉随旺,陈强,刘兴德;川中地区岩土工程地质特性浅析[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3 殷积峰;谷志东;李秋芬;;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深层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3期
4 宋长群;李瑞;龚富华;李小娟;陈胜;;振幅属性在川中地区大安寨段中的应用——以J区块为例[J];四川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5 张福宏;邹定永;陈玲;黄平;李阳杰;;川中地区大安寨致密油储层预测技术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3年04期
6 王英民,童崇光,徐国强,樊生利;川中地区基底断裂的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7 汪少勇;李建忠;李登华;龚昌明;;川中地区公山庙油田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资源潜力分析[J];中国地质;2013年02期
8 李楠;李莉;赵正望;朱华;谢继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低孔低渗砂岩气藏成藏条件与特征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3年02期
9 林耀庭,何金权,赵泽君;诺瓦克水化学系数在川中地区上三叠统气田(卤)水产层判别的应用及意义[J];四川地质学报;2002年03期
10 王威,徐国盛,雍自权,袁海锋;川中地区香四段气水分布特征及成因机理[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宝民;陶士振;吴光宏;杨晓萍;刘桂侠;;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中侏罗统超低孔—超低渗储层与油气成藏浅析[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荣 孔景泉;川中地区新探煤炭资源量5.62亿吨[N];中国矿业报;2011年
2 特约记者 屈永志;川渝探区油气勘探又出重拳[N];中国石油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旭杰;川中地区公39井区大安寨段旋回地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2 王,
本文编号:1292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9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