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16 14:24
本文关键词: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碎屑锆石 沙木罗组 西藏 构造演化
【摘要】:班公湖-怒江带西起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经西藏境内的班公湖、改则、东巧、丁青,然后呈弧形折向东南,近WE向展布,全长约2000 km。班公湖-怒江带处于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最终碰撞拼贴的位置,代表着中特提斯的演化历史,简称“班怒带”。目前,对于班公湖-怒江古洋盆的闭合时限和模式等一些基础问题,仍存在激烈争论;同时,该构造带与我国最大的羌塘海相含油气盆地相邻,无疑对羌塘盆地的沉积面貌起着制约的作用,尤其是具有明显油气前景的晚侏罗世的关键层位,因此对班公湖-怒江带晚侏罗世沉积充填及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其中,班怒带中的晚侏罗世-下白垩统沙木罗组本身的沉积和物源特征和该组与下伏地质体的接触关系成为了解决班公湖-怒江洋盆的闭合时限的关键问题。本文依托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边界及性质问题”项目,在日土县日土镇、改则县那热村、班戈县一带穿越了三条地质路线,测制了三条沙木罗组的剖面,采集了20多个薄片和生物化石样品,以及2个碎屑岩锆石样品。试图通过沙木罗组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相分析、地层对比和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探讨沙木罗组沉积充填和物源特征,为班怒带古洋盆的闭合时限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和依据。沙木罗组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含砾粗砂岩、粉砂岩夹钙质页岩、生物碎屑灰岩的地层。主要发育从后滨、前滨、近滨的沉积。地层对比发现缝合带西部,该组特征明显,可分为上段的灰岩与下段的砂板岩组合,部分地区仅见有下段;缝合带中部的改则地区总体为砂岩夹灰岩的格局;缝合带东部的班戈地区“两砂夹一灰”的特点。沙木罗组碎屑锆石具有南羌塘地体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都具有500-700Ma,2.5Ga,1.8-1.9Ga以及800-900Ma左右的峰值年龄,表明两者有良好的亲缘关系,沙木罗组的沉积物应主要来自于南羌塘地体。如果沙木罗组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南羌塘地体,那么班公湖-怒江洋盆的洋壳已经完全消失,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也相应的完成了碰撞拼贴。另外,沙木罗组,部分同时异相的东巧组,在兹格塘措和班戈存在角度不整合上覆于蛇绿岩和木嘎岗日群之上,结合本次分析的沙木罗组浅海相的沉积环境和来自羌南的物源特征,本文认为班公湖-怒江洋西段、中段的闭合时限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534.5;P59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廖六根;李晓勇;邹爱建;肖业斌;;对藏北嘎色地区沙木罗组的新认识[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年02期
2 纪国忠;朱利东;杨文光;黄辉;王怡璇;曾江;余浩;陶刚;;西藏改则东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沉积环境分析[J];科技视界;2014年11期
3 谢冰晶;程捷;黄传冠;;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沙木罗组的发现及意义[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陈国荣,刘鸿飞,蒋光武,曾庆高,赵守仁,张相国;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沙木罗组的发现[J];地质通报;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一凡;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沙木罗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本文编号:1296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29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