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早期E6蛋白的识别检测及晚期L1蛋白的组装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13:34

  本文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早期E6蛋白的识别检测及晚期L1蛋白的组装调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乳头瘤病毒早期致癌蛋白E6 类病毒粒子 多金属氧簇 分子识别 自组装 荧光响应


【摘要】: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能侵染人类皮肤和粘膜基底层鳞状上皮细胞的、小的、双链DNA病毒。HPV能够在女性(宫颈、阴道、外阴、肛门和口咽部)和男性(口咽、肛门和阴茎)中引发多种癌症,也可诱发许多良性疾病,如生殖器疣、扁平疣等。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500,000例宫颈癌患者发病,导致超过250,000病人死亡,这使得宫颈癌成为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因此,通过对高危型HPV的识别,可以采用免疫或其他靶向治疗的方法来预防癌症的发生。HPV致癌蛋白E6是引发HPV相关恶性肿瘤所必需的,它在由HPV所引起的癌症和癌前病变的转化细胞中,能够一直表达并可以保持转录活性。E6蛋白通过靶向许多细胞通路来确保病毒DNA的复制,它在与HPV相关的肿瘤中是一个主要的致癌蛋白。E6和E7是宫颈癌细胞中唯一表达的HPV蛋白,且经常被看作是宫颈癌产生的标志。HPV L1重组表达载体在牛痘、杆状病毒或酵母系统中表达能够形成类病毒粒子(virus-like particles,VLPs)。VLPs是由大约72个L1五聚体组装形成的类似于天然病毒的壳体。目前,VLPs虽然主要用于疫苗的研究,但是在基因治疗和药物传递等其他生物医学方面,VLPs也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多金属氧簇是一类前过渡元素-氧阴离子簇,它具有明确的尺寸和可配置的电荷,而且还具有产生有机-无机杂化的能力。以上这些优势,使得多金属氧簇在抗癌、抗病毒、抗肿瘤及抗菌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此外,一些多金属氧簇有着特殊的光学性质,因而它们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探针应用于生物标记和识别。在本论文中,我们基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一种含Eu的多金属氧簇作为分子探针去识别HPV早期致癌蛋白E6以及类病毒粒子包覆双链DNA的过程。我们希望该研究可以为HPV的早期识别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我们利用含Eu的多金属氧簇灵敏的荧光特性,选择了一个含有9个负电荷的多金属氧簇EuW10作为荧光探针去检测HPV早期致癌蛋白E6。首先,基于本组之前的工作,我们选择了HPV E6蛋白上一段富含碱性氨基酸的小肽,并构建了一个小肽和EuW10相互作用的平台,从而实现了EuW10对E6蛋白的检测。在E6小肽与EuW10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E6小肽能同EuW10自组装成一个规整的球体,并且E6小肽可促使EuW10的荧光显著增强。之后我们利用时间分辨荧光、等温滴定量热法对二者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揭示,发现二者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为静电相互作用。在明确了E6小肽同EuW10之间具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后,我们进一步利用EuW10对E6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E6蛋白同样可以与EuW10自组装成球体,并能使得EuW10的荧光显著增强。这说明我们利用EuW10检测E6蛋白的方法是可行的。通过这一部分的研究,我们为多金属氧簇作为生物探针的应用提供了实践支持,这对HPV引起的宫颈癌的癌前早期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第二部分,我们利用HPV16 L1五聚体通过体外自组装的方法将双链DNA包覆到VLPs内部,通过引入一种具有AIE效应的荧光小分子探针——DSAI标记目标dsDNA,实现了对目标DNA的荧光监测和表征。另外,我们还结合一系列的生物和化学手段对组装后病毒粒子的粒径、成分进行了表征,从而证明DSAI-dsDNA确实能被包覆到组装后的VLPs中。本章节的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发展以VLPs为载体的基因传递研究将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我们引入的荧光小分子探针具有实时监测目标dsDNA的能力。该监测方法方便、快捷且成本低,为进一步开展以VLPs为载体的基因传递研究提供了便利。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3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远 ,许淑珍;人乳头瘤病毒可导致哪些疾病?[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2 刘志远 ,许淑珍;什么是人乳头瘤病毒?[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3 Baldwin S.;Santos C.;Mendez BrownE.;F. Garcia;侯巍;;比较患者自己与医生指导下采集的样本中特异性人乳头瘤病毒[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5年09期

4 舒t t ;冯慧敏;候云德;;人乳头瘤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1年01期

5 胡克,李清泉,,潘显光,曹作炎,杨炯,李耀华;肺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DNA相关序列的检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5年03期

6 张泽兵,高文涛,欧阳喈,郑明;人乳头瘤病毒在舌癌细胞中存在状态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7 杨青,王莉,李青,孙博,高晖;人乳头瘤病毒诱导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1年05期

8 王丽娜,宋文龄,陈伟,姜艳芳,付艳;人乳头瘤病毒58型衣壳蛋白的表达及其抗体制备[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年04期

9 田希兰;人乳头瘤病毒与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Weissenborn S.J.;Nindl I.;Purdie K. ;李政霄;;光化性角化病的人乳头瘤病毒DNA含量超过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者[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Margaret Stanley;;人乳头瘤病毒16型结构蛋白的研究[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田永强;张荣意;朱中元;;人乳头瘤病毒线性平行杂交分型检测条件的建立及优化[A];2009年海南省微生物学检测及质量保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秦逸秋;王祖兵;;人乳头瘤病毒与人类肿瘤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宏图;;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与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倪斌;赵芸;史文娟;;云南省红河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各亚型感染情况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杨红英;杨旭;;云南省育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各基因型感染分布的情况[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程浩;;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病机制和防治策略[A];2009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许海敏;;浅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与宫颈癌的关系[A];2013年第三届长三角地区病理技术新进展研讨会暨浙江省第八次病理技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王建捷;靳家玉;冯玲;郝薇;张玲;;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蔡艳群;宋志伟;郏伊范;潘晓;陈卫青;王丽定;李彩琴;黄建兰;朱无双;倪敏;董琰;徐旖旎;;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A];2012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郑莉丽;实时分子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在欧洲推出[N];健康报;2009年

2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谭先杰;人乳头瘤病毒的自述[N];健康时报;2010年

3 黄冰;人乳头瘤病毒毒在哪里?[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医师 刘彦春;人乳头瘤病毒防治新篇[N];健康报;2010年

5 衣晓峰;宫颈癌年轻化人乳头瘤病毒是祸首[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李天舒;西藏 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N];健康报;2008年

7 衣晓峰;性激素与HPV感染有内在关系[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通讯员 聂松义;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1年

9 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蔡敏 实习生 罗安琪 孙竞雄;宫颈癌癌变基因密码被部分破译[N];湖北日报;2013年

10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 郝希山 李运红 胡颜 整理;四大误区挡住癌症康复路[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思;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皮肤病发病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吴剑波;抗人乳头瘤病毒体外药效模型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3 廖书杰;基于人乳头瘤病毒的子宫颈癌发病机制探讨和子宫颈癌疫苗的相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徐茜;人乳头瘤病毒导致子宫颈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立良;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结构基因的克隆、表达以及表达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6 李远宏;人乳头瘤病毒在某些皮肤病中的检测[D];中国医科大学;2001年

7 聂建辉;高通量人乳头瘤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假病毒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5年

8 周小山;改造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活性和抗癌作用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9 赵蔚明;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优化密码E7基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10 洪少林;尖锐湿疣病变的人乳头瘤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L1序列多态性分析和在原核表达体系中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旭;人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的优化表达[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赵敏;同一个体中人乳头瘤病毒34型变异株的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3 赵晶;人乳头瘤病毒16型病毒样颗粒发酵条件优化及工艺控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董国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在宫颈癌术后患者随访中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韩珈蓉;宁夏地区尖锐湿疣皮损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

6 官海涟;2318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及相关因素的分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7 刘玉雪;人乳头瘤病毒早期E6蛋白的识别检测及晚期L1蛋白的组装调控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翁志聪;海口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杂交检测芯片的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9 周支香;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及人乳头瘤病毒6型和11型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10 郭森;人乳头瘤病毒快速分型的目视化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及应用[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00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300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1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