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儿河扇形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30 08:08

  本文关键词:洮儿河扇形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分析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洮儿河扇形地 地表水 地下水 转化量 转化系数


【摘要】:研究区位于吉林省白城市,地下水储存资源丰富,但是近十几年来,由于人工大量开采和洮儿河径流量减少,导致研究区地下水位持续降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受到地表水影响较大,所以研究洮儿河扇形地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关系对于认清地下水水量的补给来源、变化趋势,更好地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收集了1956-2014年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料,完成2016年4月12日-5月30日完成4个断面河道径流量、河水位每日检测,在4个检测断面附近选择7眼地下水监测井,其中长观井3眼,新增观测井4眼。2016年6月8日-6月19日完成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调查范围为沿河两岸3-5km,并收集2014年9月洮儿河扇形地102个水文地质调查水井点。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表水平衡理论和地下水解析法、水均衡法计算了地表水与地下水年际、月以及日的转化量和转化系数,并分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洮儿河水位和地下水水位进行分析,确定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是1999年-2013年地表水长期渗漏补给地下水。向地下水补给的地表水包括河道渗漏量和渠系渗漏量。(2)根据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计算结果,研究区多年平均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量(以下简称转化量)为32069.8万m3,转化系数为0.222。多年转化量和转化系数年际变化较大。1956-1999年转化量的变化与降水量有一定关系,基本结论为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转化系数变化较小。2000年以后,由于洮儿河径流量和研究区地下水位受到人为的影响比较大,转化量随着上游察尔森水库的下泻流量变化而变化,由于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系数有所增大。6-9月转化量占全年的61.8%,丰水期的转化系数明显小于枯水期。典型日转化量在河道径流量较小时变幅较大,河道径流量较小时,转化量较为稳定,进一步说明河道径流量对于转化的影响;上游单位河长转化量大于下游,日均值为83.74万m3。(3)丰水期转化系数小于枯水期,在空间上扇顶的转化量转化量明显大于扇前,这与河道径流量以及含水层岩性有关。河道径流量与转化量成正比关系,与转化系数呈反比关系;地下水位和转化系数和转化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近十几年来,人为影响使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更为复杂。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3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安,陈文;甘肃省地下水管理现状浅析[J];发展;2001年S1期

2 E.Braune,Y.Xu;南非地下水管理的趋势[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1期

3 E.Braune,徐永新,胡瑾;南非地下水管理的广泛内容[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4 赵军,贾艳红;国外GIS在地下水管理与研究中的应用和启示[J];地下水;2005年03期

5 舒艳,王红旗;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进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6期

6 李鹤;刘永功;;农村地下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红旗文稿;2007年15期

7 ;热烈祝贺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隆重揭牌[J];地下水;2008年01期

8 雷天朝;;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30年回顾与展望[J];地下水;2008年05期

9 朱文敏;李德强;侯江涛;;地下水管理模型进展探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年01期

10 ;陕西省地下水工作会在西安市隆重召开[J];地下水;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昌硕;徐澎波;;南方地下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2 成新;陈荷生;;太湖流域地下水与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徐照彪;;关于我市地下水管理工作的思考[A];武汉市第三届学术年会——两型社会与水生态城市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许立燕;;地下水远程监测系统——动态监测技术[A];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09年

5 王浩;;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研究[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6 李明良;任印国;王春泽;;地下水自动监测管理系统示范区建设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7 ;武汉市地下水管理办法[A];第二届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城市级应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韩瑞光;;加强海河流域地下水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赵静珍;朱锡冰;;京津唐地区水资源政策评价与分配模型[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所刊(第6号)[C];1990年

10 王振龙;鲁程鹏;刘猛;;地下水安全开采量的概念与评价方法研究[A];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炜;《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草案)》听证会举行[N];云南日报;2009年

2 金卓颖;贵阳加强地下水管理[N];中国建设报;2009年

3 记者 张立 范建勇;汪民:地下水管理应坚持“人水和谐”理念[N];中国矿业报;2012年

4 郝银凤 许瑞;水务部门多举措贯彻落实自治区地下水管理办法[N];乌海日报;2013年

5 吴铭;专家对地下水管理进言[N];中国水利报;2003年

6 记者 赵应繁;武汉市有了地下水管理办法[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李贵宝;韩国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N];中国水利报;2006年

8 记者 秦延安;陕西地下水实行统一监管[N];中国水利报;2007年

9 史蒂芬·福斯特;亚洲地下水面临考验[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10 胡彩丽;武汉七类地区禁采地下水[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平;地下水管理模型中互馈协变关系理论和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陈江;基于多指标体系的呼和浩特平原地下水可持续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3 谢洪波;焦作市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及污染预警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吴彬;石河子市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与水环境效应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5 张艳;干旱区地下水文生态安全评价信息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程卫国;变化条件下吉林西部地下水的模拟与管理[D];吉林大学;2015年

7 方晶晶;河北平原邯郸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的多元素同位素及微生物(E.coli)示踪[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8 于福荣;含有协变量的地下水动态规划管理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艳竹;基于数值模拟的长期气候条件下华北平原地下水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张凯伦(Zhang Kellen);耦合地下水与主体模型的黑河水—经济交互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梁健;马海盆地钾矿生产性引水对流域地下水的影响评估[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徐宗达;不确定条件下地下水石油污染物萘修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5 孙骁磊;银北井渠结合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拟及优化配置研究[D];宁夏大学;2016年

6 刘博洋;地下水开采及人工回灌对地下水响应关系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王浪;采动影响下谢桥煤矿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8 赵泓漪;地下水信息管理与模拟预测系统[D];天津大学;2014年

9 白杨;农田土吸附/解吸氮素对地下水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10 王新星;天津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及保护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4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354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