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1 23:35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研究 出处:《长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重力流沉积 微量元素 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平凉组 上奥陶统


【摘要】:深水沉积是当前石油勘探的重点,也是目前国际沉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重力流沉积,经过60余年的发展,人们针对重力流沉积取得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以鲍马序列和各类扇模式为主要代表。然而扇模式的提出者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分别放弃了自己建立的模式,以Shanmugam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砂质碎屑流这一观点,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深水斜坡充填模式,这为重力流沉积的研究与发展带来了新的认识。鄂尔多斯盆地位于陕、甘、宁、晋、蒙五个省和自治区,面积约320000km2,为我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人们对于其研究程度较高,针对平凉组的古生物地层、重力流沉积特征、深水牵引流沉积以及锆石年代学等方面做过大量研究,取得众多研究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以沉积学和锆石年代学研究为主,微量元素在研究区沉积环境中的应用相对较少;针对重力流沉积特征的认识不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区重力流平面展布特征有不同理解;重力流沉积与大地构造背景联系仍然不够紧密。针对问题,笔者开展部分探索。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依据岩性、古生物和微量元素特征,分析研究区平凉组的沉积环境。其次,以实测剖面和观察剖面为基础,结合其他露头资料和钻井资料,研究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的纵向和平面展布特征,建立相应的沉积模式。最后,从构造运动、相对海平面升降、古气候和物源供给等4个方面分析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的主控因素。取得如下认识:(1)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的碎屑岩以暗色页岩和粉砂岩夹砂岩和粉砂岩主,而碳酸盐岩以薄层泥晶石灰岩夹砾屑石灰岩为主。发育笔石、放射虫和类沙蚕迹等古生物化石。陇县平凉组段家峡剖面的微量元素数据表明其具有盐度较大、整体贫氧局部富氧和炎热干旱的特点。综合岩性、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晚奥陶世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处于深水斜坡环境。(2)陇县段家峡剖面的微量元素指示该地区物源主要来自岛弧,这反映了陇县地区晚奥陶世处于弧后盆地的大地构造位置。(3)陇县段家峡剖面平凉组重力流沉积具有深水水道层序特征。实测剖面垂向上砂岩含量减少,页岩含量增多,且具有向上变细变薄的特征,反映海侵背景下水道侵蚀-迁移-消亡的过程。富平赵老峪剖面赵老峪组重力流沉积具有向上变细的块体搬运沉积的特征,沿斜坡依次发育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4)研究区晚奥陶世重力流沉积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早平凉期,研究区整体为碳酸盐台地边缘的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其中以富平地区的滑塌沉积尤为发育,自西向东重力流沉积规模逐渐减小。晚平凉期,以礼泉一带为分界线,研究区西部以碎屑岩重力流沉积为主,夹有少量的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研究区东部以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为主,但规模较前者有所减小;平凉组晚期的最后阶段位于礼泉地区唐王陵砾岩开始发育,形成海底扇沉积。背锅山期,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为陆地,仅在南缘部分地区发育碳酸盐岩重力流沉积;礼泉唐陵组在经过海退和海侵之后,规模进一步扩大,向西延伸至与岐山交界处,发育规模更大的海底扇沉积。(5)从构造运动、相对海平面升降、古气候和物源供给这四个方面分析其对重力流沉积的影响作用。构造运动、古气候和相对海平面则为间接因素,物源供给是直接因素。前三个因素不但会影响重力流沉积的发育,同时也会共同作用于物源供给这一直接影响因素,最终影响研究区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的发育。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and zircon dating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of gravity flow deposition in Pingliang Formation , which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thology , paleontology and trace elements . ( 2 ) The trace elements in the se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of Longxian County indicate that the provenance of the area is mainly from the island arc , which reflects the tectonic position of the Late Ordovician in the post - arc basin .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P53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寿生 ,张善春;全国重力流沉积学术讨论会述评[J];石油实验地质;1984年01期

2 李金高,周祖翼,王全海,彭勇民,姚鹏;西藏江孜县沙拉岗锑(金)矿区重力流沉积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李冬;王英民;王永凤;徐强;;红河深水扇沉积物重力流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庞雄;柳保军;颜承志;刘军;李元平;;关于南海北部深水重力流沉积问题的讨论[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2年03期

5 吴嘉鹏;王英民;王海荣;李华;彭学超;邱燕;李冬;;深水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研究进展[J];地质论评;2012年06期

6 贺自爱;全国第一次重力流沉积会议胜利召开[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04期

7 梁传茂;;湖北西北部上震旦统重力流沉积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J];地质论评;1987年02期

8 姜在兴,赵徵林,刘孟慧;一种沿深水箕状谷纵向搬运的重力流沉积[J];石油实验地质;1988年02期

9 贾振远;重力流的运动特点和类型[J];地球科学;1990年01期

10 王萌;;沉积物重力流及重力流砂体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雷怀彦;官宝聪;;歧北凹陷沙一段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沉积及砂体预测[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刘招君;孙连浦;董清水;朱建伟;方石;;伊舒地堑莫里青断陷下第三系双阳组沉积特征[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张继庆;官举铭;;湖南大庸上震旦统中的重力滑塌沉积[A];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6)[C];1985年

4 杨有星;金振奎;余宽宏;王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重力流沉积环境中的应用[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卓皆文 任淑珍;华南古大陆研究取得重大进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辉;南海西北部深水区重力流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黄银涛;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浅海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地质建模[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3 潘树新;大型坳陷湖盆深水重力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邵珠福;辽西凹陷南段沙三段重力流沉积与致密储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于训涛;他拉哈西—英台地区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施立冬;高升—雷家沙三中亚段沉积相研究与有利区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冯乐;青海文巴地地区下—中三叠统隆务河组沉积环境分析与重力流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刘朱睿鸷;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奥陶统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5 王春凌;适用于模拟水下重力流的湍流模型的比较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6 李磊;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湖盆重力流沉积及其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7 孙丽梅;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嫩江组一、二段陆相重力流沉积学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1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361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0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