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生境破碎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8 23:09

  本文选题:生境破碎化 切入点:西黑冠长臂猿 出处:《安徽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评估为极度濒危种。它隶属于灵长目(Primates)、长臂猿科(Hylobatidae)、冠长臂猿属(Nomascus),是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的一种小型类人猿,现存指名亚种(N.c.concolor)、景东亚种(N.c.jingdongensis)、滇西亚种(N.c.furvogaster)和老挝亚种(N.c.lu)4个亚种。过去对西黑冠长臂猿的研究多集中于行为生态和种群遗传方面,对宏观大尺度的生境研究极少,目前仅有对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及外延部分的生境作了系统分类。本次研究意在通过3S(RS、GIS、GPS)技术,借助Landsat系列卫星所提供的强大的影像数据资源后盾,对中国境内近30年来西黑冠长臂猿的栖息地状况作系统全面的评价,尝试探讨造成栖息地在时空尺度上产生动态变化的内在驱动力,为该物种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区域为云南省5州25县,约7.8万km2。本研究从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中下载了 1988、1995、2005 及 2015 年 4 个时间段的Landsat冬季影像数据,在ENVI 5.2和ArcMap 10.3中进行处理和分析。借助Google Earth提供的高清影像,我们实地采集大量的训练样本,通过基于样本的面向对象法对4个时间段的影像进行解译分类工作,4个时间段的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在0.8左右。从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分类结果来看,出现西黑冠长臂猿的大片且连续的栖息地类型(常绿阔叶林)主要集中在滇中无量山、哀牢山,滇西永德大雪山、邦马山、雪竹林、耿马山、回汉山、窝坎大山,滇南牛倮河、黄连山、大围山、西隆山、分水岭、观音山等地区,其余地区的常绿阔叶林破碎化较为严重,这也很好地印证了过去西黑冠长臂猿的调查结果。作为西黑冠长臂猿在中国境内最重要的两个栖息地,无量山和哀牢山常绿阔叶林的斑块大小或是连续性都比较好,因而保存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也是最多,分别为87群和183群。而从分类图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滇西地区不仅在常绿阔叶林的破碎程度上加重,而且人类活动用地在2005年和2015年出现了显著上升,这也在一定程度说明了在临沧部分地区(邦马山、耿马山、回汉山、窝坎大山)最近一次的调查中未发现任何西黑冠长臂猿的种群存在。结合Fragstats 4.2软件量化的各景观指标来看,研究区域内总常绿阔叶林的面积从1988至2015年一直处于下降的过程。并且,代表景观破碎程度的斑块数量(Number of Patches,NP)指数在 4 个时间段分别为 8127、11127、14577 和86737,出现了近十倍的增长,表明常绿阔叶林在近30年来一直处于严重的破碎化过程中,并在近10年内出现了极其严重的斑块分割,其中斑块面积大于1 km2的有258个,面积3559.02 km2。在无量山西黑冠群体所利用的最小家域面积也需要150 hm2,可见这对西黑冠长臂猿的生存极为不利。人类活动是造成西黑冠长臂猿近30年栖息地破碎化的重要原因。云南省各地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偷猎、伐木、经济作物种植(核桃、草果、茶叶等)、放牧等人为干扰。从人类活动用地的变化可以看出,2015年的斑块面积较之1988年增长了 18%左右,它将常绿阔叶林分割成不同大小的斑块,影响西黑冠长臂猿的生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5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国松;杨显明;张宏雨;李伟;;云南新平哀牢山西黑冠长臂猿分布与群体数量[J];动物学研究;2011年06期

2 时国彩;;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监测工作取得突破[J];云南林业;2012年05期

3 华朝朗;杨东;毕艳玲;阎璐;宋劲忻;郑进p,

本文编号:1631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631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2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