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国龟科一新材料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4 03:07

  本文选题:早白垩世 + 中国龟科 ; 参考:《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热河生物群中的龟类化石大多属于曲颈龟类一个原始类群——中国龟科,它们以背甲低平、背腹甲韧带联接等为特征,并以辽西地区的满洲满洲龟(Manchurochelys manchoukuoensis EndoShikama,1942)、辽西鄂尔多斯龟(Ordosemys liaoxiensis Ji,1995)、建昌辽龟(Liaochelys jianchangensis Zhou,2010)和内蒙古地区的宁城小龟(Xiaochelys ningchengensis ZhouRabi,2015)等为代表。本文研究了一件产自辽宁凌源四合当刘李沟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地层的中国龟科化石。该化石的鼻骨缺失;前额骨相互联接;眼眶间区窄;顶骨与鳞骨分离;上枕骨嵴比鳞骨嵴长;背甲低平近椭圆形,长大于宽;两个上臀板大小相当;后肢趾式为2-3-3-3-4。尽管这一特征组合不同于其它属种,但是由于该标本为一未成年个体且存在发育畸形现象,故此暂将其做为中国龟科中的一个未定属种。此外,新标本的趾式出现多趾现象;该情况也发生在现生的一些水生龟类,比如鳖类;表明了其对水生生活的一个形态适应。再有,新标本还发育了椎盾畸形的现象:椎盾比正常的5块多出了2块。在标本周围还保存有粪便化石。不过,在粪便化石中并未发现有明显的骨骼或者鳞片,暗示其可能已具有了与现生水生龟类相似的强消化能力。这些发现表明在中生代时期原始隐颈龟类已具有了与现生龟类相似的对水生习性的形态适应,以及发育畸形和消化生理机制等古生态学特征。
[Abstract]:Most of the turtle fossils in the Gehe biota belong to a primitive group of Tortoise, the Chinese tortoise family.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flat back armour and ligamentum dorsalis, etc.It is also represented by Manchurochelys manchoukuoensis Endo Shikamaa (1942), Ordosemys liaoxiensis liaoxiensis (1995), Liaochelys jianchangensis (2010) in western Liaoning and Xiaochelys ningchengensis Zhou Rabi (2015) in Ningcheng, Inner Mongolia.In this paper, a fossil of the Chinese tortoise family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Jiu Futang formation of Sihe Ligou, Lingyuan, Liaoning Province, has been studied.The fossil's nasal bone is missing; the prefrontal bone i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he interorbital area is narrow; the parietal bone is separated from the squamous bone; the upper occipital ridge is longer than the squamous ridge; the dorsal nail is low near ellipse and grows wider; the two superior gluteal plates are of the same size; the hind toe is 2-3-3-3-4.Although this characteristic combination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genera and species, because the specimen is a minor individual and has developmental malformation, it is temporarily regarded as an undetermined genus in the family Turtle of China.In addition, the phenomenon of polydactyly in the new specimen is also found in some present aquatic turtles, such as turtle, which indicates a morphological adaptation to aquatic life.In addition, the new specimen also developed the phenomenon of deformity of vertebra shield: two more than normal 5.Fossils of feces are also preserved around the specimens.However, no significant bone or scales were found in the faecal fossils, suggesting that they may already have strong digestibility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resent aquatic tortoise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primitive cryptophoric tortoises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ecology, such as morphological adaptation to aquatic habits, developmental deformities and digestiv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similar to that of present tortoises in the Mesozoic period.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恩贵 ,吴镝;世纪圣旅──来自辽西“热河生物群”的报告(下篇)[J];国土资源;2001年04期

2 叶剑,王原;《热河生物群》:再现一亿多年前生命的辉煌[J];化石;2002年01期

3 季强;论热河生物群[J];地质论评;2002年03期

4 辽西课题组;热河生物群研究新进展[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2年01期

5 ;《自然》杂志发表长篇综述文章全面评价我国热河生物群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03年03期

6 汪筱林;“热河生物群现场研讨会”在阜新召开[J];古脊椎动物学报;2004年01期

7 赵毅宾,张立军,刘雪飞;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3期

8 ;辽西热河生物群研究大事纪[J];生命世界;2005年03期

9 李莉;王晶琦;侯世林;;中国热河生物群的鸟类及其生态环境背景[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洪友崇;东亚古陆中生代晚期热河生物群的起源、发展、鼎盛与衰亡[J];现代地质;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丕基;;热河生物群研究的巨大进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陈丕基;;热河生物群研究的巨大进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季强;陈文;张建平;金小赤;Liu Yongqin;王五力;张宏;姚培毅;;辽西中生代热河生物群综合研究[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4 黄建东;任东;;论三尾拟蜉蝣Ephemeropsis trisetalis Eichwald[A];2007年安徽省科协年会地质古生物遗迹、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周忠和;;热河生物群——探索中生代生命演化的世界级化石宝库[A];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汇编[C];2003年

6 李晓波;RICH Thomas H;;澳大利亚东南部早白垩世生物群:简介及与热河生物群的比较(英文)[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晓波;;对热河生物群环境背景的几点讨论[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晓波;张梅生;;大兴安岭北部含热河生物群化石地层[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陈丕基;;热河生物群——中国辽西的一个世界级化石珍藏宝库[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地质古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报告(摘要)汇编[C];2004年

10 王璞;;冀北“热河生物群”中淡水双壳类的新材料[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万连邋本报记者 张旭;辽西热河生物群的沉积学视角[N];辽宁日报;2007年

2 报编;热河生物群:一亿多年前的生命摇篮[N];朝阳日报;2009年

3 报编;发现热河生物群的重大意义[N];朝阳日报;2009年

4 薛冬 刘颖;近年我国热河生物群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5 记者 薛冬、通讯员 刘颖;首次系统评价我国热河生物群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6 记者 林英 通讯员 曹菲、赵南辉;热河生物群地质时代应为白垩纪[N];光明日报;2003年

7 延宏;古生物的新篇章[N];科技日报;2003年

8 姜兆臣;热河生物群又有惊人发现:蜥蜴会“飞”[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周忠和;聚焦世界著名中生代古生物群[N];科技日报;2002年

10 报编;热河生物群的突破性发现[N];朝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薇;中国吉林东南部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及植物化石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晓波;大兴安岭北部及邻区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及地层[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猛;海洋及坑(井)—地大功率电磁发射系统研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洋;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国龟科一新材料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2 董童;黑龙江省西部热河生物群地层年代划分及生物特征[D];吉林大学;2013年

3 洪光;河北丰宁地区白垩纪热河生物群自然保护区规划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4 王政恺;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麒麟山中生代热河生物群化石发现及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1747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747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0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