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地区表层沉积物孢粉分析
本文选题:现代孢粉谱 + 炭屑 ; 参考:《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滇西北地区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的交替影响,具有干湿季分明、年温差较小的气候特点,是利用孢粉数据重建晚第四纪古植被从而研究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变化的理想地区。研究现代孢粉组合与植被环境的关系是对化石孢粉谱作古植被与古气候解释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在滇西北4个植被区(滇西北西北部高山高原云杉冷杉林、蒿草灌木草甸区;滇西北中东部高中山高原云南松林、云杉冷杉林区;滇西北东南部中山峡谷云南松林、高山栎林区;滇西北南部高原盆谷滇青冈林、元江栲林、云南松林区)的湖泊水库等水体共采集67个湖泊表层样作孢粉分析,同时也对孢粉分析中所包含的炭屑和盘星藻做了简要分析。所有样品共鉴定出孢粉种类46科66属,基本包括了4个植被区的优势种属,如松属、云杉属、冷杉属、栎属、栲属等。67个湖泊表层样中除有一个因菊科花粉异常高而作为异常样品处理外,对其余孢粉谱作了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将孢粉谱划归为4类:第一类由33个样品组成,它们主要来自滇西北中东部高中山高原云南松林、云杉冷杉林区及滇西北东南部中山峡谷云南松林、高山栎林区;孢粉谱以松属、常绿栎、禾本科为主,反映云南松林和高山栎林占主导的植被。第二类由7个样品组成,分别来自滇西北中东部高中山高原云南松林、云杉冷杉林区及滇西北东南部中山峡谷云南松林、高山栎林区;孢粉谱以木本花粉松属、云杉属、落叶栎、常绿栎和桤木属为主,基本反映了区域性森林植被;孢粉谱中桤木属含量高可能是因桤木能保持水土、改善土壤而在近几十年的退耕还林过程中被大量种植之故。第三类由6个样品组成,主要来自滇西北东南部云南松林、高山栎林区;孢粉谱以木本花粉松属、常绿栎和桤木属为主,同时草本植物禾本科也比较多。木本花粉基本反映区域性植被中的森林植被,较多的桤木花粉是因为它是该地区森林砍伐后次生林的主要树种,而禾本科含量高的原因也与花粉源区存在大范围的农作物种植有关。第四类由20个样品组成,主要来自滇西北东南部云南松林、高山栎林区;此类孢粉谱虽以松属和常绿栎为主的木本植物花粉为主,但出现较多的草本植物花粉如禾本科和藜科,不仅反映云南松林和高山栎林为主的区域森林植被,也表明花粉源区存在范围较广的农作物种植区。为探讨影响上述现代孢粉谱的环境因素,对由生态意义明确、含量较高的20个种属组成的现代孢粉谱作了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两个主成分轴的特征值分别是4.10和2.91,说明孢粉谱数据总方差的20.5%和14.5%。在第一主成分轴上,具有正载荷的主要是耐旱的草本植物如禾本科、藜科、菊科、和耐旱寒的落叶灌木沙棘属,而负载荷的主要是偏湿润的森林植物属种如云杉、冷杉、铁杉、落叶栎和桦木属等,因此第一主成分轴反映了影响现在孢粉谱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降雨。在第二主成分轴上,主要是喜暖的松属(以云南松为主)和相对喜冷的乔木如常绿栎(可能主要是硬叶高山栎类)、灌丛如蔷薇科和草甸成分如莎草科分别居于此轴的正负两端,反映了温度对现代花粉谱的影响。滇西北地区炭屑组合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现代火灾的强度和频率,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生产生活等相关活动。因此,其可以为重建古森林火灾提供重要依据。滇西北地区盘星藻浓度与其所在湖泊生境(湖泊面积、PH值及水深)无明显关系,说明不同类型的湖泊对盘星藻生长的影响机制并不同,并没有统一规律可言。
[Abstract]: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Yunnan province , there are 67 lakes , such as pine forest , spruce fir forest area and alpine valley , Yunnan pine forest , spruce fir forest area and south - west of Yunnan Province . The third category consists of 6 samples , mainly from Yunnan pine forest , spruce , deciduous oak , evergreen oak and alder .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modern spore powder spectrum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modern spore - pollen spectrum are the main species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the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 .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晓明;冷静看滇西北旅游市场[J];创造;2003年09期
2 李瑞年;杜凡;马猛;刘洋;刘娟;刘川宇;;滇西北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特征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2年03期
3 冯建孟;徐成东;查凤书;董晓东;杨自忠;;长江上游滇西北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4 李晓贤,陈文允,管开云,周浙昆;滇西北野生观赏花卉调查[J];云南植物研究;2003年04期
5 胡静,杨树华;旅游业开发对滇西北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初探——以香格里拉县三坝乡为例[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6 沐先运;;滇西北追花记[J];生命世界;2010年03期
7 白廷斌;滇西北旅游业地域发展类型划分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4期
8 李燕,李兆光,杨静全,解玮佳,和加卫;滇西北高山园林地被植物种质资源[J];云南农业科技;2003年05期
9 彭永岸,王筱春;滇西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1999年03期
10 冯建孟;朱有勇;;滇西北地区种子植物地理分布及区系分化[J];西北植物学报;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欧晓昆;;滇西北地区植被多样性与保护研究[A];植被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侯学煜院士逝世1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1年
2 范祖,
本文编号:1842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84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