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5 21:37

  本文选题:水资源 + 开发利用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论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长吉经济圈地质环境综合调查”(121201007000150012)项目展开研究。随着吉林市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吉林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展吉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有利于确定开发利用最大值,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管理措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保障水生态环境建设。因此吉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吉林市为研究区,围绕吉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研究。以1956~2000年第二次水资源评价为基础,利用多项指标组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折减法计算吉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吉林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0.58×10~4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7.70×10~4万m~3,地下水水资源量为13.19×10~4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为10.30×10~4万m~3。2015年吉林市总供水量为27.25×10~4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为23.85×10~4万m~3,地下水供水量3.28×10~4万m~3,其他水源供水量为0.12×10~4万m~3。根据吉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结果,第二松花江全流域的地表水资源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均较高未超出合理限度,分别为35.36%和4.18%。根据单指标评价标准总体分析,现状年吉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承载能力状况属于不超载状态。从用水总量分析,按行政分区蛟河市、舒兰市及永吉县水资源承载能力属于临界状态,其他地区均属于不超载状态;按所属水资源三级区划分,三岔河~哈尔滨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属于临界状态,其他流域均属于不超载状态;从地下水开采量分析,均属于不超载状态。以2020年作为近期水平年,2030年作为远期水平年,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出吉林市202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分为0.567,203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分为0.561,2030年综合评分较2020年有所下降,反映出其水资源利用达到一定规模,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但开发潜力逐年减小。从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得出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当地水资源量及其允许开发利用程度、供水工程及其供水能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水量集中等。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性建议: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有效利用系数;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经济社会用水;充分利用各种水源,提高研究区供水能力;加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明确水资源控制要求,建立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Jilin City ,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Jilin City is estimated to be 27.25 脳 10 ~ 40 000 m ~ 3 . The water supply capacity of Jilin City is from 67.70 脳 10 ~ 40 000 m ~ 3 , the water supply capacity of groundwater is from 13.19 脳 10 ~ 40 000 m ~ 3 , and the water supply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from 13.19 脳 10 ~ 40 000 m ~ 3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V21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柏正林,杨克传,杨自义,邵贤圣;皖东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与提高[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张立;初探珠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制约[J];水利发展研究;2002年11期

3 李中玉,李孟奇;试论增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J];治淮;2002年03期

4 张丽,董增川,张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展望[J];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04期

5 王顺久,侯玉,张欣莉,丁晶;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J];水利学报;2003年01期

6 焦振峰;;论水资源承载能力[J];河南水利;2004年05期

7 李娟,纪昌明;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探析与研究发展趋势[J];人民长江;2004年10期

8 李娟,王丽萍,纪昌明;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研究与展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11期

9 左其亭;张培娟;马军霞;;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及关键问题[J];水利水电技术;2004年02期

10 燕国铭;焦振峰;;浅谈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J];河南水利;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成立;;长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李蔚;林耿耿;赵丹丹;钱淼华;许月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杭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3 张相忠;高华雨;毛子龙;;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城市规模预测中的应用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郭艳峥;付荣霞;李微;周晓娜;;河北省沿海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周维博;;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冯谦诚;李巍;刘向华;;提高河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保障措施[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晓霞;;乌海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张润庆;;浅议提高烟台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9 左其亭;;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理论方法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10 黄e,

本文编号:1894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1894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c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