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与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疏松沉积物变形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9 07:48

  本文选题:西湖凹陷 + 玛湖凹陷 ; 参考:《长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北部,毗邻钓鱼岛隆褶带,属于东断西超的断陷型盆地,该凹陷古近系平湖组及花港组是在总体海退的背景下发育的地层。玛湖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其西北面分别依靠乌夏断裂带与百克断裂带,属于中央坳陷中次级构造单元,该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一套扇三角洲沉积。通过对西湖凹陷近1000米岩芯和玛湖凹陷近2000米岩芯的详实观察及描述,发现两研究区主要研究层位中都发育有大量疏松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发育的变形构造类型包括:角砾状构造、侵入构造、泄水构造、卷曲变形、球-枕状构造及负载构造等。在调研前人研究成果及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岩芯客观资料及自身想法,对两研究区中识别出的疏松沉积物变形构造从岩性、发育规模、形态特征、以及形成机制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阐释。根据两研究区沉积环境及构造背景,并结合沉积物变形构造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发现:(1)西湖凹陷中发育疏松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大部分井位主要分布在断裂周围,并对比不同连井剖面上变形构造特征,发现其发育及分布呈规律变化,并符合构造成因要素,表明其形成主要受构造运动影响,而部分平湖组地层中发育的变形构造与潮汐层理相伴生,其构造特征与潮汐运动相关联,所以认为该部分变形构造的触发机制极有可能为潮汐运动;(2)玛湖凹陷中发育的疏松沉积物变形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前缘中,其变形构造类型以侵入构造、负载构造及球枕状构造为主,因此认为该研究区疏松沉积物的形成极有可能与上覆不均衡压力及构造运动共同影响下所形成的超压作用相关。由于沉积环境与构造背景的差异性,导致两研究区变形构造发育类型、岩性、规模及成因机制等方面都有所不同:(1)西湖凹陷平湖组及花港组的疏松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发育于砂泥质细粒沉积物中,而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的疏松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发育于砂砾质粗粒沉积物中;(2)典型的疏松沉积物变形构造类型在两研究区内基本都有所发育,但受其岩性粒度及成因机制等因素影响,部分变形构造的表现形态有所差异;(3)由于砂泥质细粒岩更容易液化变形,以致于西湖凹陷平湖组及花港组地层中的变形构造类型更丰富、分布更广泛、规模更大;(4)两研究区识别出的沉积物变形构造都集中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亚相中;沉积地层是记录古事件的载体,借助于沉积物及构造学知识,对古老地层中的各类疏松沉积物变形构造加以识别和解析,不仅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推测古事件发生的位置、强度及年代等信息,对恢复古沉积环境还能提供有力的证据。研究疏松沉积物变形对油气的勘探开发也有着重要影响:(1)沉积物变形在扩大储集空间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其渗透性,结合研究区物性资料发现,不同的疏松沉积物变形构造对储层孔渗物性条件的改造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微裂缝、微断层及侵入构造能够对有效的改善储层孔渗物性;(2)变形构造能够成为有利的岩性地层圈闭;(3)触发事件释放的能量能够提高运移速度,部分变形构造还能作为良好的运移通道;(4)可能会破坏盖层导致油气快速散失及串流等危害。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deformation structure of loose sediments in the depression of the West Lake is main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fault , and the deformation structure of the loose sediment i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fan delta . The deformation structure of the loose sediment in the depression of the West Lake i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sand - mud fine sediments , and the deformation structure of the loose sediments in the Baikouquan Formation in the Mahu Sag i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sandy conglomerate . ( 4 ) The sedimentary formations are the carriers to record the ancient events , and the sedimentary formations can improve their permeability by means of sediment and tectonic knowledge .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伟欣;世纪之交东海西湖凹陷油气开发成果斐然[J];海洋地质动态;2001年06期

2 赵艳秋;东海西湖凹陷油气成藏地质认识[J];海洋地质动态;2003年05期

3 陈琳琳,胡佳庆,白洁;西湖凹陷陆盆冲积体系河道演变规律探讨[J];上海地质;2003年01期

4 王震,张明利,武法东,王子煜,王林生;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地层剥蚀厚度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2期

5 熊斌辉;王春红;张锦伟;张喜林;;西湖凹陷龙井运动特征[J];中国海上油气;2008年02期

6 陈琳琳;向昱;;西湖凹陷油气成藏史分析[J];海洋石油;2009年03期

7 张国华;;西湖凹陷高压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中国海上油气;2013年02期

8 徐优富,汪一笕,梁土羡,方华良;东海西湖凹陷探井完井技术分析[J];海洋石油;1999年04期

9 苏奥;陈红汉;王存武;李培军;马丽娜;刘洪平;;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天然气来源探讨[J];地质科技情报;2014年01期

10 贾健谊,须雪豪,孙伯强;东海西湖凹陷原油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石油;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雷国文;;东海西湖凹陷深部储层及主控因素研究[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2 沈伟锋;零克钢;;西湖凹陷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关系[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丽娜;陈永进;王丽顺;;西湖凹陷C区块古近系沉积体系及特征[A];上海市石油学会中青年科技论文集(2007)[C];2007年

4 钟志洪;夏斌;孙珍;陈志勇;葛和平;吴志轩;张建培;;东海西湖凹陷地质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纯洁;;西湖凹陷中—下始新统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廖宗廷;贾健宜;周祖翼;;东海西湖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成藏机理[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钟志洪;张建培;孙珍;夏斌;;西湖凹陷黄岩区地质演化及断层对油气运聚的影响[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吴健生;丁海涛;陈冰;王家林;;东海中北部重力基底面的反演和初步解释[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冰;符力耘;张敏强;管西竹;侯志强;;异常地层高压千赫兹声波响应的衰减参数敏感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五专题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江其勤 谈彩萍 李志明;西湖凹陷油气评价项目启动[N];中国石化报;2013年

2 记者 常志鹏 刘铮;华东能源短缺状况将改善[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特约记者 郭小强;东海最大气田蓄势待发[N];中国矿业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王造国;东海先行[N];中国石化报;2000年

5 江其勤 李海华;东海浙东坳陷盆地分析研究[N];中国石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志星;西湖凹陷异常地层压力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何将启;东海西湖凹陷构造—热历史分析[D];同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小龙;西湖凹陷A构造叠前反演及储层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杨慧;西湖凹陷SD构造带深部流体对优质储层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黄苓渝;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与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疏松沉积物变形比较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4 张可欣;西湖凹陷低渗气层试井解释方法综合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5 张远兴;东海西湖凹陷流体动力场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6 秘丛永;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和平湖斜坡带断裂特征及演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翟玉兰;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宋小勇;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构造样式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裴昌蓉;西湖凹陷中南部古近系储层砂岩自生碳酸盐矿物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钱门辉;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生烃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2039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039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0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