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智能化精妙转录调控网络的初步探索

发布时间:2018-07-03 06:52

  本文选题:阿维链霉菌 + 靶点筛选 ; 参考:《安徽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链霉菌能够产生多样性的天然产物,并且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是新药发现的宝库。其平衡生长与产素适时适量表达的智能化源泉是精妙的多层次转录调控网络(精确的DNA结合位点,小分子和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充分理解和认识转录调控网络的机制有助于获得高产菌株。为建立快速高通量研究调控网络的方法,利用 ALPHA(amplified luminescent proximity homogeneous assays)技术的诸多优势,比如高通量、均相、高灵敏度及灵活性、背景低、方便小型化及自动化,解决了传统方法(EMSA,DNase I足迹法,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染色质免疫沉淀法等)的缺陷。阿维链霉菌产生的阿维菌素是微生物药物的杰出代表,是高效低毒生物杀虫剂,对保证我国粮食、农产品安全、畜牧业和医药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两亿非洲人也因为中国生产的阿维菌素而幸免河盲症失明。继青霉素和链霉素之后,第三次受到了诺贝尔奖的青睐(也是继DDT之后,又有一个农药品种为其发现者赢得了诺贝尔奖),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美国科学家坎贝尔,与发现青蒿素的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共同获得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在链霉菌全基因组转录因子靶点筛选新策略的探索方面,我们利用阿维链霉菌中已经报道证实具有结合作用的AvaR1与sav3705p,建立方法平台来探究转录因子与DNA的相互作用。该方法平台不仅可以快速确定转录因子与DNA有无相互作用,而且可以应用逐步截短策略确定相互作用的精确结合位点,精确定量相互作用的强度,且鉴定目标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靶点,表现出快速、高通量的优势。我们利用该平台找到了新的结合位点,很好地确定了精确结合位点而非保护位点,且鉴定了转录因子AvaR1的全基因组靶点。该平台的成功建立,为揭示调控网络和促进阿维菌素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2)在基于别构转录因子(aTFs)的小分子检测新方法的开发方面,原核生物中存在很多能够感应不同小分子的aTFs,我们首次利用aTFs可以感应小分子的特性,结合ALPHA技术,开发高通量的全新小分子体外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利用微孔板,在液态均相体系中实现检测,且无需繁复的清洗步骤,因此可以实现稳定的高通量检测。为筛选土霉素的高产菌株,我们获得了目前最灵敏的土霉素检测生物传感器,其检测限低至0.03 nM。我们还针对重要的临床标志物尿酸,获得了目前最灵敏的尿酸检测生物传感器,其检测限低至1 nM。该平台还可用于开发高灵敏度的、全新的化学小分子检测方法,为临床病原标志物检测、以及相关试剂盒的开发提供支持。
[Abstract]:Streptomyces can produce a variety of natural products , and has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functions , and is a treasure bank discovered by the new drug . The intelligent source of the balance growth and the proper amount of expression of the production in due time is an excellent multi - level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network ( precise DNA binding site , small molecule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 interaction ) .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fast and high flux research and control network , we have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flux , homogeneous , high sensitivity and flexibility , low background , convenient miniaturization and automation . Therefore , stable high - throughput detection can be realized . In order to screen the high - yield strains of oxytetracycline , we obtained the most sensitive detection biosensor for oxytetracycline ,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low to 0.03 nM . We also obtained the most sensitive uric acid detection biosensor at present ,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low to 1 nM . The platform can also be used for developing high - sensitivity , completely new chemical small molecule detection method , which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detection of clinical pathogenic markers and development of related kits .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78;Q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平,李文均,姜成林;链霉菌分类方法学研究近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2年05期

2 张国伟;邢桂香;阎逊初;;链霉菌科分类的研究——Ⅲ.链霉菌科中的一个新属[J];微生物学报;1984年03期

3 张国伟;邢桂香;阎逊初;;链霉菌科分类的研究 Ⅱ.钦氏菌属的一个新种及其菌核的形成[J];微生物学报;1982年02期

4 阎逊初;放线菌分类主要参考书[J];微生物学通报;1979年04期

5 王宝娟;苏蕊蕊;朱国萍;;链霉菌酯酶研究进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杨红文;程彦伟;张敬虎;;链霉菌次生代谢和形态分化调控研究进展[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杨建明,肖瑞芬,阳桂芬;紫红链霉菌杀钉螺效果初报[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宋圆圆;黄珂;石木标;陈敏;曾任森;;链霉菌6803菌株对植物的化感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10期

9 杨红文;程彦伟;张敬虎;;链霉菌次生代谢和形态分化调控研究进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10 李晓虹,朱宝泉,龚炳永;链霉菌科一菌株SIPI—297的分类学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9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品;恰塔努加链霉菌AdpA_(ch)的多效调控机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韩铁生;天蓝色链霉菌中Ⅳ型限制性内切酶Sco5333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邓名荣;粤蓝链霉菌主要次级代谢产物分析及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徐红斌;天蓝色链霉菌cslA基因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白林泉;链霉菌基因组中DNA大片段的基因置换与克隆[D];华中农业大学;1999年

6 朱冬青;A因子依赖蛋白AdpA对链霉菌形态分化和次生代谢的调节[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颜一军;冰城链霉菌基因组及戊二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功能基因簇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王蕾;天蓝色链霉菌A3(2)ftsK同源基因在遗传稳定中的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李其利;链霉菌JK-1的鉴定及其防病潜能和防病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唐振宇;Streptomyces rimosus M4018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基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陈文翔;链霉菌SN-194的筛选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2 段雪梅;生防链霉菌Act12中SPA7074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次级代谢产物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杨婷婷;链霉菌海洋环境适应机制的泛基因组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5年

4 王景晨;一株链霉菌与蜂巢化学成分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5 成丹;化学诱变绛红褐链霉菌YSSPG3对农药的耐药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6 周莉;链霉菌智能化精妙转录调控网络的初步探索[D];安徽大学;2017年

7 刘江;邯邢铁矿链霉菌的分离方法与系统分类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王海娇;天蓝色链霉菌和阿维链霉菌的基因组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D];天津大学;2008年

9 张玲;青藏高原土壤链霉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10 李江怀;链霉菌702菌种及其产生的抗真菌活性单体组分化学结构的鉴定[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92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092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a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