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黄精和黄芪)内生菌的的分离鉴定及胞外多糖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2 13:41
【摘要】:药用植物资源因其独特的生物学性质及丰富性,常用于人类和动物疾病的治疗,在医疗卫生保健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有文献报道,药用植物中的中药多糖在其生物学活性方面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从药用植物组织和器官来源的内生菌,它们作为非常丰富的细菌类群,通常与药用宿主植物存在共生或共栖的关系。其能够合成同宿主植物本身相似或相同的一些代谢物。因此,从药用植物中分离纯化内生菌,研究其分泌的胞外多糖与宿主(药用植物)多糖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差异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黄精多糖和黄芪多糖本身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对黄芪的根和黄精的根状茎进行内生菌分离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离纯化出药用植物内生菌中产胞外多糖糖含量高的胞外多糖,并测定其结构性质和生物特性。通过对药用植物的多糖与内生菌的胞外多糖在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方面的比较,发现内生菌胞外多糖与其宿主植物多糖在结构和单糖组成上具有差异性,但具有许多相似的生物活性。本论文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药用植物黄精和黄芪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第二章);第二部分是药用植物黄精内生菌B3和黄芪内生菌Z7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的研究(第三章);第三部分是药用植物多糖和内生菌胞外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第四章)。第一部分:首先,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黄精和黄芪的块根中共分离出17株内生菌,并对内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然后对17株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黄精内生菌A2、A3为肠杆菌属;黄精内生菌A1、B1、B2、B2为芽孢杆菌属;黄芪内生菌Z1、Z2、Z3、Z4、Z6、M1、M2、M3为芽孢杆菌属;黄芪内生菌Z5和M4为葡萄球菌属;黄芪内生菌Z7为节细菌属。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到的内生菌大多数为芽孢杆菌属。对其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黄精内生菌B3的发酵处理液对三种指示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黄芪内生菌M1和M2对大肠杆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黄芪内生菌Z1、Z2、Z3、Z5、Z7、M1和M3对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芪内生菌M1的抑制作用最强。黄芪内生菌Z6、M2和M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最后对17株药用植物内生菌产胞外多糖的测定,结果显示,17株内生菌均能够产生胞外多糖,而黄精内生菌B3和黄芪内生菌Z7产生的胞外多糖总糖含量最高。综合以上分析,本实验选择菌株B3和Z7作为后续的研究对象。第二部分:首先,通过除蛋白、脱色和层析对黄精内生菌EPS-B3和黄芪内生菌EPS-Z7分离纯化。然后,通过十八角度及光光散射仪测定多糖的分子量。结果显示,黄精内生菌EPS-B3的分子量为1.863×104Da;黄精多糖(PSP)的分子量为2.791×104Da;黄芪内生菌EPS-Z7的分子量为5.001×104Da;黄芪多糖(APS)的分子量为6.004×105Da。采用离子色谱测定多糖的单糖组分,结果显示,黄精内生菌EPS-B3和黄芪内生菌EPS-Z7主要有Gal、Glc和Man三种单糖组成;黄精多糖主要有Fru、Rha、Gal、Glc、Man和Fru六种单糖组成;黄芪多糖主要的单糖组分包含Fru、Rha、Gal和Glc。黄精内生菌EPS-B3与黄精多糖的单糖组分区别在于Fru、Rha和Fru单糖只存在于黄精多糖中;黄芪内生菌EPS-Z7与黄芪多糖的单糖组分区别在于黄芪多糖中含有Fru和Rha单糖,而黄芪内生菌EPS-Z7中含有Man。同时结合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可知,内生菌胞外多糖与其宿主植物多糖在结构和单糖组成上具有差异性,宿主植物多糖可能来源于植物本身产生。第三部分:首先抑菌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的药用植物多糖与药用植物内生菌胞外多糖均没有抑菌活性。其次抗氧化的测定结果显示,黄精多糖和黄精内生菌EPS-B3相比其DPPH的清除能力接近,黄芪多糖和黄芪内生菌EPS-Z7相比清除能力也接近。黄精多糖和黄精内生菌EPS-B3相比其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接近,黄芪多糖和黄芪内生菌EPS-Z7的清除能力也接近。黄精内生菌EPS-B3的还原能力高于黄精多糖的还原能力,黄芪内生菌EPS-Z7的还原能力高于黄芪多糖的能力。黄精多糖对羟基的清除能力高于黄精内生菌EPS-B3的清除能力,而黄芪多糖与黄芪内生菌EPS-Z7的清除能力相近。最后是体内抗肿瘤的测定结果显示,黄精多糖、黄芪多糖、黄精内生菌EPS-B3和黄芪内生菌EPS-Z7与PBS组相比,抑制肿瘤的活性显著。体外抗肿瘤的结果显示,黄精多糖PSP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高于黄精内生菌EPS-B3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而黄芪多糖APS体外抗肿瘤能力低于黄芪内生菌EPS-Z7的体外抗肿瘤能力。抗多糖lgG的抗体滴度测定结果显示,黄精多糖、黄精内生菌EPS-B3、黄芪多糖和黄芪内生菌EPS-Z7能够显著的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多糖的lgG的抗体。总之,药用植物内生菌胞外多糖具有同药用植物多糖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作为药用植物多糖的替代品用于人类和动物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凡佳;孟宪文;吴春艳;;浅析植物内生菌的发展[J];科技资讯;2014年01期

2 元超;郭玉华;李刚;吴长生;李铭;王海英;赵遵田;;地衣内生菌Elaphocordyceps sp.的代谢产物[J];微生物学通报;2014年05期

3 戴传超,余伯阳,赵玉婷,杨启银,蒋继宏;大戟内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与宿主相关性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7期

4 杨本寿;苗翠苹;张建华;姜国银;杨德;虞泓;;飞龙斩血内生菌种群分布及抑菌活性检测[J];微生物学报;2014年03期

5 黎万奎,胡之璧;内生菌与天然药物[J];中国天然药物;2005年04期

6 李琦;孙广宇;;沙棘内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10期

7 马峗;索菲娅;王傲立;黄罗冬;叶星;张琳;李萍;龚健;;一株阿尔泰虫草内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J];生物技术;2012年02期

8 刘丽;;小麦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9 刘颖;魏希颖;;内生菌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转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年02期

10 阿依乃再·孜亚克;吾甫尔·米吉提;阿布都卡地尔·阿布力孜;阿力木江·阿合约力;古丽祖热·佐努尼;;骆驼刺内生菌分离及代谢物活性成分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晓婧;王琦;;冬枣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A];第四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文华;李乐;吴云锋;;泽漆内生菌的分离及其抗病毒活性测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育菁;陈璐;蓝江林;苏明星;刘波;;茶叶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功能初探[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方新;;番茄内生菌的筛选极其生防功能初步研究[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朱育菁;陈璐;蓝江林;苏明星;刘波;;茶叶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防功能初探[A];第四届中国植物细菌病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曾庆桂;杨泽良;曹理想;谭红铭;周世宁;;抗病性内生菌接种香蕉组培苗对内生菌群和生长的影响[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7 刘士平;曹亚男;涂璇;郭金玲;胡为民;;金银花内生菌生防作用及绿原酸类似物的筛选[A];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2012年

8 李昆太;彭卫福;周佳;黄林;程新;;一株产紫杉醇的南方红豆杉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田小曼;吴云锋;;青蒿内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罗兰;毛蓥荥;刘俊彦;宋永春;谭仁祥;;内生菌代谢产物对大鼠离体主动脉的舒张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胡兆珀;内生菌技术孕育出优质高产水稻[N];科技日报;2006年

2 阎新华 过国忠;全程公证下的水稻播种[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志军;甘草内生菌代谢产物的药效学及相关物质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豪;侧柏内生菌抑菌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宇;海带内生菌DNN7蛋白的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3 赵智灵;人参内生菌多样性及其可利用菌株的筛选[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明;白茅内生菌C.globosum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5 张海龙;产黄酮银杏内生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条件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张丹;紫花苜蓿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7 董金香;甘肃野生与栽培甘草内生菌有效菌株发酵物与宿主抗炎作用的对比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赵妮;甘肃野生与栽培甘草内生菌有效菌株发酵物与宿主及药效成分抑菌活性对比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何雯雯;基于内生菌的新型包衣麦种的研发[D];南阳师范学院;2015年

10 卢占慧;人参内生菌群落多样性及拮抗菌株的抑菌作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87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287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7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