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微结构中光学特性的量子调控

发布时间:2018-12-10 23:52
【摘要】:量子相干作为量子光学领域中重要角色之一,显然已成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一方面,在原子,分子以及光物理中,基于量子相干的研究已经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如电磁感应透明度,高效四波混频,超低光学孤子以及折射率增强等。另一方面,在半导体量子阱和量子点中基于量子干涉的许多非线性光学现象也已经被人们广泛研究,如电磁感应透明度,超快全光学开关,克尔非线性,无吸收折射率增强以及其他新的现象。近年来,半导体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对象,无论是在发光二极管还是光电探测领域,半导体其特殊的导电特性吸引着很多研究人员的注意。本文主要研究半导体微结构中弱场的光学特性。通过系统参量的调控,成功实现了对无吸收折射率增强的控制。首先,我们研究量子干涉对半导体量子点中弱场的吸收色散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对耦合场的强度和频率失谐的调控,相对于原子系统可以显著地改善其吸收色散特性。并且,我们的方法与前人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1)我们的侧重点是研究在半导体量子点中弱场的折射性能的可控性,尤其是在无吸收折射率增强中起到的重要作用。(2)我们发现在该半导体量子点中可以容易地获得具有吸收抑制的正或负折射率,以及仅通过调节控制场的失谐和非相干泵浦场,让系统在正折射率和负折射率之间灵活转换。接下来,我们研究分析了一个非对称双半导体量子阱中的弱探测场的二维吸收谱峰。发现由于驻波场和相干耦合场引起的量子干涉,通过在调整系统参数可以容易地控制其二维吸收谱峰。最重要的是,吸收峰可以定位于特定位置,并且通过对系统参数的适当调整,在驻波场的一个周期范围内找吸收峰的最大概率为。最后,我们探讨了一个四能级非对称双半导体量子阱中弱探测场的吸收色散特性。发现通过适当地调整系统的相应参数可以容易地控制实现无吸收折射率增强。我们的方案可以为色散补偿和量子信息处理在固态量子通信中的技术应用提供一些新的可能性。
[Abstrac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field of quantum optics, quantum coherence has obviously become an important branch of physics. On the one hand, quantum coherence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atom, molecule and photophysics. Such as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ransparency, high efficiency four-wave mixing, ultra-low optical soliton and refractive index enhancement. On the other hand, many nonlinear optical phenomena based on quantum interference in semiconductor quantum wells and quantum dot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such as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ransparency, ultra-fast all-optical switch, Kerr nonlinearity, etc. Non-absorption index enhancement and other new phenomena. In recent years, semiconductor has been a hot research object, whether in the field of light-emitting diodes or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the special conductivity of semiconductor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researchers.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weak fields in semiconductor microstructure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By adjusting the system parameters, the control of non-absorption index enhancement is successfully realized. First, w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quantum interference on the absorption dispersion of weak field in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It is found that the absorption dispersion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adjusting the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detuning of the coupled field compared with the atomic system. Moreover, our method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1) our focus is on the controllability of the refraction properties of weak fields in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In particula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hancement of non-absorptive refractive index. (2) We find that it is easy to obtain positive or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with absorption inhibition in the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And only by adjusting the detuning and incoherent pump field of the control field, the system can be converted flexibly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Next, we investigate the two-dimensional absorption spectra of a weak probe field in an asymmetric double semiconductor quantum well. It is found that the two-dimensional absorption peak can be easily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system parameters due to quantum interference caused by standing wave field and coherent coupling fiel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 absorption peak can be located at a specific position and the maximum probability of finding the absorption peak within a period of standing wave field is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system parameters appropriately. Finally, we investigate the absorption dispersion of the weak probe field in a four-level asymmetric double-semiconductor quantum well. It is found that the non-absorption index enhancement can be easily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of the system. Our scheme can provide some new possibilities for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solid-state quantum communi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瑞中;乔延利;魏合理;王英俭;龚知本;;中国典型地区大气光学特性及其应用[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7年06期

2 张保军;滕敏;;光学透明高分子材料的光学特性及应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邵建达,范正修,殷功杰,,易葵,袁利祥;W/C超薄多层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光学特性分析[J];物理学报;1994年12期

4 徐则川,李义兵;金属-介质多层膜的光学特性[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5 蔡伟平,张立德;银/二氧化硅介孔复合体的半导体光学特性[J];科学通报;1998年02期

6 朱勇,钱水兔,戴坚舟;蜃景光学特性的数学模拟[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7 钱惠国;;铬膜分光镜光学特性的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黄章勇,郑能,杨德伟;磷化镓棱镜耦合器的光学特性[J];中国激光;1983年11期

9 李忠奇,刘成赞,李正芬;红外扫描棱镜镀膜的光学特性[J];红外研究(A辑);1986年05期

10 饶瑞中;黄宏华;黄印博;朱文越;方帅;;大气光学特性对目标成像影响的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光;郭良;王畅;Terence K.S.W.;;碳纳米管(10,0)径向形变的光学特性[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田贵才;张裕士;;微球腔体的光学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7年

3 李云梅;陆皖宁;;湖泊水体光学特性观测与光谱重建[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王朋;江绍基;;微纳薄膜的结构可控生长研究及光学特性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李千红;孟令雁;杨志林;任斌;田中群;;增强拉曼体系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特性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耀宁;程祖海;李锋;杜泽明;金元俊;;大通光孔径气动窗口光学特性研究[A];湖北省激光学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铜基;;黄东海春季水光学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浦伟;王鑫;;我国春季沙尘与人为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 第三届城市气象论坛—城市与环境气象[C];2014年

9 郭兆琦;陈卫强;段宣明;;吖内酯纳米晶体的可控制备及结构与光学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刘云龙;王文军;高学喜;张丙元;;酞菁铥薄膜的超快光学特性[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煜;PCB光学特性对PCB光电外观检查机性能的影响机理[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范小娇;原子层淀积高k材料的光学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闫勇刚;基于视频图像和信号加权的皮肤光学特性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4 张斗国;微纳金属复合结构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陈云云;高温复杂流场光学特性及其诊断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邬文俊;蝶翅微纳结构的光学特性及变色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龚恒翔;多晶氧化锌薄膜的制备和结构、电学、光学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2年

8 郭美丽;掺杂二氧化钛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9 宋银;离子注入/辐照Al_2O_3、SiO_2的光学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李善锋;铒、镱掺杂硼硅酸盐玻璃的光学特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洋;氮掺杂氧化锌薄膜的制备及其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彭明松;地面复杂环境与典型目标光学特性的数字仿真[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康承先;半导体微结构中光学特性的量子调控[D];安徽大学;2017年

4 唐恒敬;含金属阳极氧化铝膜的微结构与光学特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郑萌萌;多孔铝纳米阵列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苏万钧;生物组织光学特性的单积分球测量技术[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丽红;氧化锌/硅纳米孔柱阵列异质结构复合体系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8 李亚超;纳米硅/氮化硅微结构调整及光学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邓健强;溶胶凝胶法二氧化锡薄膜气敏光学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敏珍;介观器件的光学特性[D];烟台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1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371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b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