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因素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科技因素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渤海大学》 2015年
科技因素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研究
李雨泽
【摘要】:“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苦苦追求的梦想,新时期下“中国梦”的提出为更好的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新指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新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提出是一个历史性的结果,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近现代史的思考、反思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期待的一种表达;“中国梦”是一种价值观导向;“中国梦”的提出是为了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凝聚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实现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层面,每个层面的发展都与科技息息相关,科技力量的发挥直接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进程。科技进步是实现“中国梦”的引擎,“中国梦”引领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和实现“中国梦”具有内在联系和辩证统一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技进步为驱动力,只有科技的不断进步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条件。“中国梦”要实现的梦想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梦想,这里面包含有科技进步在内,“科技梦”是“中国梦”的必有含义。科技进步与“中国梦”互为促进、相互影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从科技进步与实现“中国梦”的辩证统一关系着手,简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其后对“中国梦”的理论进行了概述,对“中国梦”的提出和发展过程、本质内涵和时代特征、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和路径进行了论述。科技进步与“中国梦”的实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技因素在“中国梦”实现中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影响,“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是科技进步的过程。纵观我国的科技发展史可以看到,近现代中国难以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科技力量不足,“中国梦”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而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在当前,我国应切实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基础研究、构建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政”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制造业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以及弘扬科学精神、提升民众科学素养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N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美玲;刘文雅;;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基本问题研究述评[J];桂海论丛;2014年01期
2 宝胜;;论小康社会城市化建设的科技需求[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3 徐治立;论科技政治空间的结构与张力[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张萍;;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2期
5 韩凤霞;黄艺羡;;浅论中国梦的历史渊源、近代发端和现实走向[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6 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02期
7 张明国;从中日科技比较看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01期
8 夏劲;项继光;;埃吕尔与温纳的技术观比较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01期
9 谈新敏,王国领,范晓民;科技政治:当代科技与政治紧密结合的新形式[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张烁;[N];人民日报;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昉荔;;网络技术对权力变移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谢杨,谭晓军;高科技发展中负面效应的控制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09期
3 郭将;关于后发优势中高科技发展负面效应的几点思考[J];商业研究;2005年12期
4 段志超;技术与国际政治[J];长白学刊;2000年05期
5 段志超;;技术与国际政治管窥[J];长春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傅菊辉,陈传伟;信息霸权的国际政治学思考——兼论美国的信息霸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夏建文;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思考[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廖志鹏;廖新梅;周晓兰;向大顺;;论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和功能[J];科技和产业;2011年03期
9 孙延臣,秦书生;关于技术自主论的综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梅其君,陈凡;自由与辩证法:埃吕尔技术哲学的另一种解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谢魁;;军事技术发展趋势的理性内蕴[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杨艳;张扬;;大国崛起的新要素:信息技术与信息力量[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韩国宏;;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的创造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陕西省社科界第七届(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学斌;;性质与机制——中国梦的政治文化一心理解析[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4年
7 李小标;;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中国梦[A];邓小平与中国道路——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4年
8 张文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问题的新论述——推进党史、军史的研究与宣传[A];新四军研究——第七辑[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念;中国轿车自主品牌生态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郑钟扬;科研成果生产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王韧;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管锦绣;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卫才胜;技术的政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何建华;经济和政治的统一:历史与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吴瀚飞;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李纪武;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李中东;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框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10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陶顺君;当代中国“网络民主”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慧;政府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乐;网络下载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歌;我国当代媒介反文化倾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牛旭;网络政治参与与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熊楚;尼尔·波兹曼媒介环境学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完颜继宗;中德烟草机械企业合作研发项目的过程管理[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闵亮;艺术生产中的技术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柱荣;芬伯格技术民主化思想探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新;;近代科学文化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思想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苏敬勤;林海芬;;管理创新研究视角评述及展望[J];管理学报;2010年09期
3 苏中立;“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之比较[J];贵州社会科学;1992年12期
4 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党建;2013年02期
5 苏敬勤;李召敏;吕一博;;管理创新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探析:理性视角[J];管理学报;2011年08期
6 魏建国;;“中国梦”的当代价值[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7 赵德馨;洋务派关于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决策[J];近代史研究;1991年01期
8 宝胜;;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需求[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9 刘军民;城镇化急需科技支撑——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J];建设科技;2004年19期
10 潘金刚;杜鹏程;;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科技与经济;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朱喜坤;[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李珊珊 郭人旗;[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陈晋;[N];光明日报;2013年
4 欧阳实;[N];光明日报;2013年
5 康来云;[N];贵阳日报;2013年
6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唐洲雁;[N];人民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汪瑞林;[N];中国教育报;2013年
8 宋维强;[N];光明日报;2013年
9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领导小组副组长 章传家;[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忠志 张博;[N];河北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占毅;关于科技创新体系建构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部党组决定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 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J];今日科苑;2013年08期
2 一清;;我的梦——中国梦[J];大自然探索;2013年09期
3 ;英国调查报告:“中国梦”吸引力将超越“美国梦”[J];世界博览;2014年07期
4 宛风;;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中国梦[J];创新科技;2013年11期
5 陆小芸;;做中国梦的践行者[J];南方国土资源;2014年01期
6 史文学;刘荣;;明经华代表:“三抓”为了“中国梦”[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3年04期
7 姚鹏飞;;“中国梦”精准导航[J];地球;2013年07期
8 本刊编辑部;彭玲玲;;科技照亮中国梦[J];中国科技奖励;2013年03期
9 周世琼;;浅谈学校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中国梦”教育[J];云南科技管理;2013年04期
10 牛敏;郑嘤嘤;;放飞“家庭梦” 共筑“中国梦”——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影响[J];科技风;2013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儒杰;;发展与公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价值取向[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韩庆祥;王海滨;;中国梦:根本前提、精神实质和实现路径[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3 许志功;;以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颜晓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包含倡导劳动[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柳洁;;以行业梦托起中国梦[A];浙江盐业(2013年第4期总第153期)[C];2013年
6 李仕湘;;我的中国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7 方晓;;“中国梦”与中国外交:世界贡献 中国打造[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8 李德顺;;中国梦的主体性意蕴[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熊炜;;围绕中国梦思想,推进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研究[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祁敬宇;;刍议大国崛起中的金融问题——兼议金融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作用[A];第五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萍;[N];人民日报;2008年
2 秦毅;[N];中华建筑报;2009年
3 郭英剑;[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4 毛颖颖;[N];北京日报;2010年
5 张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骏 王海燕;[N];解放日报;2012年
7 李思辉;[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评论员;[N];湖南日报;2012年
9 邓佑标;[N];解放军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夏斌;[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苹;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娄银梅;中国梦与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山;“中国梦”的理论渊源与内涵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2 韩校;“中国梦”学理框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3 高丽娜;践行群众路线对实现中国梦的当代价值[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丹;重庆市大学生的中国梦与其成就动机、学习责任心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杨先利;论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晓波;中国梦及其实现方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辛晓宁;试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5年
8 李雨泽;科技因素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9 李娇;习近平的“中国梦”解析[D];渤海大学;2015年
10 卞浩瑄;“中国梦”的价值及其世界认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科技因素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9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4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