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氧化酶和β-D-葡萄糖作用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2 08:31
【摘要】:葡萄糖氧化酶(GOx)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临床检测和分析化学等领域。许多微生物和昆虫体内都存在葡萄糖氧化酶,生物工业所用的GOx主要产自黑曲霉和青霉。葡萄糖氧化酶由两个相同的亚基构成,每个亚基序列长度在580左右,每个亚基中含有一个辅因子,该辅因子为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葡萄糖氧化酶催化β-D-glucose氧化生成δ-葡萄糖内酯,随后O2被还原成H2O2。该反应过程可按反应机理分为半还原反应和半氧化反应。半还原反应过程指GOx从β-D-glucose分子中转移走2个氢原子,使之形成δ-葡萄糖酸内酯。同时,GOx发生还原,FAD辅因子转变成为还原型FADH2。最后,半还原反应生成的δ-葡萄糖酸内酯进行非酶水解生成葡萄糖酸。半氧化反应过程指还原型FADH2被分子氧重新氧化回原有状态,并生成过氧化氢。由于葡萄糖C1羟基处在β位时酶的活力比处于α位时高约160倍,因此,β-D-glucose在GOx中的作用机制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PDB数据中获取来自青霉的GOx和β-D-glucose的晶体结构,使用Amber软件分别对GOx和含有底物β-D-glucose的GOx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发现GOx活性口袋中只有Glu416、His520和His563三个氨基酸残基靠近反应位点。Glu416和His563之间通过氢键形成复合物,即His563Nε2和Glu416Oε之间形成氢键。因此,这三个氨基酸残基被认为是GOx肽链反应中心残基,本文着重对这三个残基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添加底物β-D-glucose后,GOx活性口袋中β-D-glucose的C1羟基氢原子即H(O1)有向His520Nε2转移的趋势。β-D-glucose的C1氢原子即H(C1)有向FAD辅因子N5转移的趋势。研究发现His563Nε2上的氢原子(His563Hε2)可与Glu416Oε1、Glu416Oε2形成氢键,且其形成氢键的比率分别为0.55和0.44。GOx添加底物β-D-glucose后,His563Hε2与Glu416Oε1、Glu416Oε2形成氢键的比率分别为0.235和0.745。该结果表明在含有底物的GOx中,Glu416Oε2更易与His563Hε2形成氢键。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GOx和β-D-glucose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GOx活性口袋、肽链反应中心、FAD辅因子及底物β-D-glucose的变化,加深了对GOx与β-D-glucose反应机制的认识。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秋霞,黄永芳,陈甜女,林斌;几种葡萄糖氧化酶部分性质的比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邓立友;;3006青霉发酵制备葡萄糖氧化酶[J];微生物学杂志;1986年01期

3 杨惠英,李弘毅,刘建忠,鲁统部,计亮年;黑曲霉中提取葡萄糖氧化酶的探索 Ⅰ.葡萄糖氧化酶合成及其性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4 母敬郁;王峤;杨纯中;王恩思;王清;黄跃;;瑞氏木霉表达黑曲霉葡萄糖氧化酶[J];生物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5 周庆美;孟文华;黄毅;葛斌;谢青季;姚守拙;;基于铅笔芯和多巴胺电聚合膜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的高灵敏酶电极[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康辉;李红飞;郝晓霞;;葡萄糖氧化酶简介及其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8年01期

7 胡永红;王琛柱;;昆虫葡萄糖氧化酶及其功能[J];昆虫知识;2009年03期

8 葡萄糖氧化酶协作组;点青霉(Penicillium notatum)AS 3.3871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74年01期

9 刁惠敏,彭志英,郭勇;固定化原生质体生产葡萄糖氧化酶[J];微生物学通报;1991年06期

10 罗侃,崔有宏;葡萄糖氧化酶与血糖试剂盒的研制[J];甘肃科学学报;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志方;伍林;易德莲;秦晓蓉;杨春琪;;酶的固定化研究综述——兼述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和应用[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分析化学专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旭东;辛玲玲;陈海玲;陈曦;;葡萄糖氧化酶有机改性溶胶-凝胶包埋及传感测定[A];第四届海峡两岸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茜;康劲翮;陈清西;石艳;;金属离子和修饰剂对葡萄糖氧化酶活力的影响[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赵政;陈庭春;朱泉;朱利民;;棉织物葡萄糖氧化酶低温活化漂白[A];“源明杯”第九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雷湘南;沈微;樊游;李玉;王正祥;路福平;;产葡萄糖氧化酶细菌的筛选和鉴定[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宿婷婷;于志辉;夏定国;;葡萄糖氧化酶在无定形磷酸锆上的固定及其电化学性能[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彭勇;刘又年;;基于丙烯酰化包覆葡萄糖氧化酶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9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贾英民;田益玲;李慧静;于宏伟;韩璞;;面粉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后巯基变化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吴秀明;孟玲;蔡称心;;室温离子液体对葡萄糖氧化酶催化氧化葡萄糖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新能源与能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杝文章;杝文_e;岕,

本文编号:2554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554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1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