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本振的光纤稳相传输技术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2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卢帮维;张运林;;701-C型雷达因本振不稳定造成的故障及其排除[J];广东气象;2006年03期
2 曹新容;;本振泄露对预失真技术的影响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张超英,林宗琦;光外差接收系统中的最佳本振功率[J];量子电子学;1988年04期
4 林崧;;泰克诺1kW全固态电视发射机故障分析与维修[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蒋金水,李兴国,吴文,娄国伟;用于抛掷敏感器的Ka-波段微带集成本振-混频组件(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1年02期
6 王文睿;于晋龙;吴波;韩丙辰;罗俊;郭精忠;李彬;高超;刘佳;颜子恒;杨恩泽;;新型无本振毫米波光纤无线通信上变频系统[J];中国激光;2011年03期
7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戴雷;康炜;周健义;;B3G中2.6G移动台的射频中频本振的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朱伟;蒙海瑛;刘军;;宽带PXI射频本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赵歆翔;周健义;;B3G通信系统本振倍频电路的仿真设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4 王渡;;低本振宽带混频器[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C];1987年
5 郭永瑞;李树彪;;变频器件的测量技术[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北 张卫华;试用高斯贝尔双本振C头[N];电子报;2006年
2 河北 王永;也谈《使用同洲3188C接收机遇到的问题》[N];电子报;2006年
3 江苏 李德恩;多星接收的小经验[N];电子报;2004年
4 广东 许世东;双本振Ku高频头特殊故障维修一例[N];电子报;2003年
5 福建 谢道勇;双本振双极化高频头是实现“村村通”的好帮手[N];电子报;2007年
6 广西 宋学强;用双本振高频头收天浪[N];电子报;2007年
7 广西 韦振;嘉洲双本振Ku头的修复[N];电子报;2013年
8 河南 余红建;卫视接收经验几则[N];电子报;2007年
9 河南 王锡麟;一锅共享不是梦[N];电子报;2004年
10 河北 郑秀峰;利用双本振高频头实现老式数字机双星接收[N];电子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伟;毫米波及太赫兹混频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闻达;D波段宽带混频[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锶惟;微波本振的光纤稳相传输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周小闯;DBF本振馈电方式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缪依展;TD-SCDMA系统中的本振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5 程桂仙;Ka波段通信机前端本振与电源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马雪;宽带无线射频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7 魏志强;TD-LTE无线综测仪中宽频带合成本振模块设计[D];中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76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77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