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营养盐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营养盐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无论在浅的近岸区域还是在深海中,沉积物再悬浮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物理过程。尤其在河口地区,水动力条件活跃,再悬浮现象频繁发生。沉积物再悬浮将引起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再分配,从而明显影响了氮、磷、硅的迁移、转化、储存等过程。沉积物发生再悬浮时,沉积物对营养盐既有吸附作用,又有解吸作用,二者同时发生,何种作用为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不同条件差别很大。本论文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沉积物磷赋存形态、间隙水磷酸盐(P04-P)含量的测定,系统探讨了沉积物再悬浮对上覆水体磷酸盐(P04-P)浓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沉积物再悬浮对上覆水体铵盐(NH4-N)、硝酸盐(N03-N)、亚硝酸盐(N02-N)以及硅酸盐(SiO3-Si)的含量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碎屑磷(De-P)是沉积物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占总磷(TP)的50%以上;其次是可提取态有机磷(Or-P)和非活性有机磷(Re-P),三者之和超过总磷的80%。另外,生物有效磷(BAP)占总磷的比例约为21%,其中,可提取态有机磷(Or-P)是生物有效磷(BAP)的主要成分,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2)沉积物再悬浮导致水体P04-P含量升高或不变。其中,再悬浮过程中上覆水体P04-P浓度随时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增加速率逐渐减慢,再悬浮后期P04-P浓度趋于稳定:而沉降过程中上覆水体P04-P浓度并不是稳定降低的,也有可能升高。(3)沉积物再悬浮不仅能改变沉积物溶解无机氮的“源”“汇”作用强度,而且也能改变沉积物-水界面NH4-N、NO3-N、NO2-N的交换行为,不同站位水体溶解无机氮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4)沉积物再悬浮会导致水体NH4-N含量的升高,沉积物表现为NH4-N的源。其中,扰动过程中上覆水体NH4-N浓度随时间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增加速率逐渐减慢;沉降过程中上覆水体NH4-N浓度并不是稳定降低的,也有可能升高;而沉积物再悬浮不利于硝酸盐(N03-N)的释放,亚硝酸盐(N02-N)的变化则比较复杂。(5)沉积物再悬浮会导致水体SiO3-Si含量的升高,沉积物表现为Si的源。其中,再悬浮过程中水体SiO3-Si浓度升高;沉降过程中上覆水体SiO3-Si浓度升高或不变,这与BSi的溶解作用较强有关。(6)沉积物发生再悬浮时,好氧条件相对于厌氧条件,更有利于沉积物SiO3-Si、NH4-N的释放,而不利于PO4-P、NO3-N的释放。
【关键词】:长江口 沉积物再悬浮 沉积物磷赋存形态 营养盐 吸附/释放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34.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文献综述11-19
- 1.1 沉积物再悬浮的成因11-12
- 1.2 沉积物再悬浮对营养盐的影响12-18
- 1.2.1 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磷酸盐的影响13-15
- 1.2.1.1 沉积物磷赋存形态13-14
- 1.2.1.2 典型案例14-15
- 1.2.2 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溶解无机氮的影响15-17
- 1.2.3 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硅酸盐的影响17-18
- 1.3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概况18-19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19
- 2 实验方法19-24
- 2.1 样品采集与处理19-23
- 2.1.1 柱状沉积物及间隙水19-20
- 2.1.2 模拟实验20-23
- 2.2 分析方法23-24
- 2.2.1 沉积物颗粒磷赋存形态的测定23-24
- 2.2.2 营养盐的测定24
- 3 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磷酸盐的影响24-44
- 3.1 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与含量25-33
- 3.1.1 表层0-5 cm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分析26-27
- 3.1.2 柱状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分析27-33
- 3.1.2.1 结果27-29
- 3.1.2.2 分析与讨论29-33
- 3.2 沉积物间隙水磷酸盐剖面研究33-34
- 3.3 沉积物颗粒物与间隙水磷酸盐的释放34-37
- 3.4 沉积物再悬浮时上覆水PO_4-P含量的变化过程37-41
- 3.5 沉积物再悬浮时影响上覆水PO_4-P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41-44
- 3.6 小结44
- 4 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溶解无机氮的影响44-56
- 4.1 沉积物再悬浮时上覆水溶解无机氮含量的变化过程44-54
- 4.2 沉积物再悬浮时影响上覆水溶解无机氮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54-55
- 4.3 小结55-56
- 5 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硅酸盐的影响56-62
- 5.1 沉积物再悬浮时上覆水硅酸盐含量的变化过程56-60
- 5.2 沉积物再悬浮时影响上覆水硅酸盐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60-62
- 5.3 小结62
- 主要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78
- 致谢78-79
- 个人简历79
- 发表的学术论文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彬;吕伟香;鲁超;刘素美;;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生物硅溶解行为研究[J];环境科学;2014年03期
2 姚鹏;郭志刚;于志刚;;大河影响下的陆架边缘海沉积有机碳的再矿化作用[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4年02期
3 郑西来;张俊杰;陈蕾;;再悬浮条件下沉积物内源磷迁移-转化机制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4 董慧;郑西来;张健;;河口沉积物孔隙水营养盐分布特征及扩散通量[J];水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5 孟佳;姚庆祯;陈洪涛;于志刚;;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颗粒态磷的形态分布[J];环境科学;2012年10期
6 吕昌伟;崔萌;高际玫;张细燕;万丽丽;何江;孟婷婷;白帆;杨旭;;硅在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分布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01期
7 王玲玲;孙志高;牟晓杰;孙万龙;;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氮素分布特征[J];土壤通报;2011年06期
8 刘波;周锋;王国祥;许宽;杜旭;凌芬;夏劲;;沉积物氮形态与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1年22期
9 王华新;线薇微;;长江口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科学;2011年05期
10 曹璐;刘素美;李瑞香;;春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颗粒态硅的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营养盐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