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生红球藻优良藻株的诱变选育及其培养基的氮磷浓度的优化

发布时间:2020-10-19 08:20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在胁迫条件下能够大量积累虾青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虾青素具有显著的着色能力,并能够抗癌变、抗氧化、抗紫外线辐射及增强免疫力等,在保健品、化妆品、医药、水产养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规模化培养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过程中,优良藻株的诱变选育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诱变选育出生长速度快、虾青素含量高的藻株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为了提高雨生红球藻的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本研究采用了紫外线诱变的方法。以雨生红球藻株(H0)为出发藻株,根据致死率,确定了紫外照射的最适时间为8min。经过诱变、筛选和对藻株性能的检测,获得了两株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都较高的突变藻株H7和H11。与出发藻株比,突变株的生长速度提高了18.9%和17.0%,虾青素含量提高了9.0%和4.5%。在选育了优良藻株的基础上,本论文对雨生红球藻培养基中氮源的种类、最适浓度,以及磷源的最适浓度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硝酸钠、碳酸氢铵和氯化铵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发现雨生红球藻的适宜氮源为硝酸钠,适宜的浓度为1.0g/L。雨生红球藻在含1.0g/L硝酸钠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2天,生物量可以达到4.85×105cell/ml,培养结束后,虾青素可以有效积累,含量达到3.49%。磷的最适浓度为0.04g/L,在最适磷浓度下,连续培养12天,生物量可以达到5.9×105cell/ml,诱变15天后,虾青素含量达到3.82%。最后通过正交实验得到,NaNO3浓度、K2HPO4·3H2O浓度、pH分别为0.8g/L、.04g/L、7的配方利于雨生红球藻的生长,NaNO3浓度、K2HPO4·3H2O浓度、初始pH分别为0.4g/L0.06g/L、6的配方利于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积累。最后,在分子水平上对雨生红球藻氮代谢中的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进行了研究。首次克隆了雨生红球藻硝酸还原酶基因DNA及cDNA序列。硝酸还原酶基因序列的全长为5636bp,含15段外显子和14段内含子,cDNA序列的全长为共2718bp,共编码905个氨基酸,对雨生红球藻的硝酸还原酶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P比对分析,发现有三个较为保守的结构域分别为Mo-Co复合体结合域、亚铁血红素结合域和FAD结合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硝酸还原酶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在培养基中硝酸钠的浓度为0-1.0g/L时,随着硝酸盐浓度的增高,雨生红球藻硝酸还原酶的表达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硝酸还原酶是硝酸盐同化的关键酶,培养基中硝酸盐浓度增高,需要的硝酸还原酶增多,所以其表达量就会增加,进而使得雨生红球藻的生长速度加快。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诱变筛选了生长速度较快且虾青素含量较高的藻株,初步确定了其适宜的氮源和磷源浓度,为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通过克隆硝酸还原酶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氮浓度下的转录水平,为研究雨生红球藻的氮代谢过程及指导氮源优化提供了分子基础。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Q949.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虾青素的结构、功能及来源
        1.1 虾青素的化学结构
        1.2 虾青素的功能
        1.3 虾青素的来源
    2. 雨生红球藻的生物学特性
    3. 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积累机制
    4. 影响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的主要因素
        4.1 光照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4.2 温度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4.3 pH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4.4 营养盐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的影响
    5. 微藻育种的方法
        5.1 自然选择育种
        5.2 诱变育种
        5.3 生物学方法育种
        5.4 雨生红球藻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6. 硝酸还原酶研究进展
    7. 论文的立项依据和研究目的
第二章 雨生红球藻的诱变选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藻种来源
        1.2 培养基各营养成分及其制备
        1.3 培养条件
        1.4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雨生红球藻培养液吸光度-细胞密度关系的确定
        2.2 虾青素含量测定时超声破碎时间的确定
        2.3 诱变时间的确定
        2.4 突变株的筛选
        2.5 突变株的性状测定
    3 讨论
第三章 雨生红球藻培养基氮源和磷源的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藻种
        1.2 培养基
        1.3 培养条件
        1.4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硝酸钠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
        2.2 碳酸氢铵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
        2.3 氯化铵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色素积累的影响
        2.4 不同磷浓度对藻株的影响
        2.5 正交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藻株硝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录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藻种
        1.2 培养基
        1.3 培养条件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雨生红球藻基因组DNA的提取
        2.2 硝酸还原酶基因的克隆
        2.3 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2.4 硝酸还原酶表达量分析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惠如,陈必链,卢海声,施巧琴,陈荣;不同激光对雨生红球藻的刺激效应[J];激光生物学报;2000年04期

2 叶勇,应巧兰;雨生红球藻3个株系的生长及对光盐反应初探[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1期

3 胡章立,吴玉荷,罗杏桃;雨生红球藻细胞类型转化影响因子的协同作用[J];深圳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曹平华,李晓霞,禹学礼,陶林;雨生红球藻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效果比较[J];河南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5 李晓霞,曹平华,禹学礼,陶林;雨生红球藻在不同培养基中生长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年08期

6 张英,蔡明刚,齐安翔,金贵娥,王鑫煌;维生素B_1、B_(12)在雨生红球藻不同培养阶段的作用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7 滕长英,梁成伟,秦松,曾呈奎;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基因工程选择试剂的筛选[J];海洋与湖沼;2005年04期

8 陈兴才,黄伟光,欧阳琴;雨生红球藻的培养及虾青素累积条件的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陈兴才;黄伟光;欧阳琴;;雨生红球藻培养及虾青素累积条件探讨[J];中国食品学报;2006年04期

10 吴霞;康瑞娟;丛威;谭天伟;;转光膜在雨生红球藻养殖上的应用[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晓丽;雨生红球藻抗氧化作用及藻粉质量安全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2 苗凤萍;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虾青素酯和脂肪酸的鉴定及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07年

3 滕长英;雨生红球藻控制虾青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4 孟春晓;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5 闫晋飞;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两种微藻的生物量与特定代谢产物产量[D];沈阳药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河儒;雨生红球藻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干预调节作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陶云莹;四种环境因子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ivialis)生长、虾青素及内源激素积累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刘峰;雨生红球藻优良藻株的诱变选育及其培养基的氮磷浓度的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陈俊琳;碳源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及培养条件的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王铭;雨生红球藻绿色细胞的光合特性及其无机碳利用机制[D];暨南大学;2009年

6 李涛;营养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CG-11生长的影响及培养基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李福生;雨生红球藻培养周期中主要色素的动态变化[D];暨南大学;2009年

8 卢水秀;雨生红球藻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电转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莹;强光胁迫下雨生红球藻积累次生类胡萝卜素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变化和光保护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健晖;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绿色营养细胞的培养条件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6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46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9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