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区区域蒸散发的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20-11-03 01:53
   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我国三大主要河流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具有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典型特点。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评估地下水蒸散量对该地区水分循环和水资源量评价有重要作用,对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一定意义。因此本文采用连续序列的MODIS数据和GLDAS数据,利用SEBS模型计算了三江源地区2001-2017年17年间的区域蒸散量,并采用Sen+Mann-Kendall法分析了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对三江源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区蒸散量从2001到2017年总体呈增长趋势,2001年至2009年蒸散量增加明显,2009年至2017年蒸散量总体平稳,2009年蒸散量最大(552.55mm),2002年最小(275.03mm)。(2)17年间,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年蒸散量变化趋势与三江源基本一致,总体呈增长趋势。(3)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和三江源蒸散量年内变化趋势一致,主要集中在5至9月,6月蒸散量最高,1月和12月的蒸散量最小。(4)三个源区多年年平均蒸散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澜沧江源(482.87mm)黄河源(424.67mm)长江源(414.18mm)。(5)三江源区域内湖泊水体的蒸散量最大,年蒸散量最高可达1200mm以上;裸土地区蒸散量较小,年蒸散量小于100mm。(6)三江源、长江源、黄河源和澜沧江源地区蒸散量变化呈显著增长趋势地区面积占比分别为62.62%、63.25%、58.73%和68.37%,轻微显著增长地区达28.03%面积占比分别为28.03%、28.21%、32.69%和23.37%,显著减小地区均基本不存在。(7)研究区的气候是影响蒸散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蒸散量与降水、气温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确定系数分别为0.89和0.80,蒸散量随着降水和气温的增加而增长。(8)蒸散量与植被指数和土壤湿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呈正相关关系,确定系数分别为0.62和0.60,随着植被指数和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大。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S161.4
【部分图文】:

行政区划图,地理位置,藏族,自治州


11图2-1研究区地理位置及DEM图三江源行政区域包括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玛沁、达日、甘德、久治和班玛6个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和玉树6个县市,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同德2个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河南2个县以及格尔木市代管的唐古拉山镇,共16县市1镇(图2-2)。三江源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极低,仅为2.3人/km2。总人口87万,农业户籍人口71.68万,占总人口的82.3%。三江源区还是少数民族聚集地,除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以蒙古族为主外,各县市皆以藏族为主,区内分布的其他民族还有汉、回、撒拉、东乡、土、满等族。图2-2研究区行政区划图

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图,藏族,自治州


11图2-1研究区地理位置及DEM图三江源行政区域包括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玛沁、达日、甘德、久治和班玛6个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称多、杂多、治多、曲麻莱、囊谦和玉树6个县市,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同德2个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河南2个县以及格尔木市代管的唐古拉山镇,共16县市1镇(图2-2)。三江源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极低,仅为2.3人/km2。总人口87万,农业户籍人口71.68万,占总人口的82.3%。三江源区还是少数民族聚集地,除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以蒙古族为主外,各县市皆以藏族为主,区内分布的其他民族还有汉、回、撒拉、东乡、土、满等族。图2-2研究区行政区划图

野生动物,植物,野驴,羚羊


研究区的植物及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菊英;;青海省三江源区水资源特征分析[J];水资源研究;2007年02期

2 宋晓娟;韦宝玉;杨剑坤;侯嫣琳;;三江源黄河源区水鸟同步调查[J];中国周刊;2017年07期

3 陈书伟;王士心;杨永梅;;三江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价值补偿机制与制度创新研究[J];生态经济;2013年06期

4 梁红梅;吕圳昌;;基于三江源区生态补偿的财政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5 侯铁军;虞卫国;李令喜;李晶;尹萍;;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中的植被恢复问题初探[J];青海交通科技;2010年03期

6 刘建明;侯铁军;;三江源区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问题探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辛文菁;吴纯杰;;三江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8 绽小林;陶秉元;马占山;昂秀才让;黄生秀;;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价值测算与补偿机制研究[J];攀登;2008年06期

9 王春青;王苑;吴析楚;马进全;;三江源区信息化平台建设策略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年06期

10 赵串串;杨晓阳;张凤臣;杨兴中;;三江源区森林资源评价[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尕丹才让;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德科加;施肥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和土壤养分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3 孙飞达;高原鼠兔洞穴密度对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及土壤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4 杨淑霞;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海洪;三江源区区域蒸散发的分布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

2 韩雅洁;三江源区移民生态补偿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3 郭灿灿;三江源区草地植被和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及牧民生计分析[D];兰州大学;2019年

4 孙海宁;三江源区草地退化与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5 刘乃精;基于遥感数据的2000-2016年区域化三江源区草地覆盖度时空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6 高雅;三江源区草原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能值评价[D];兰州大学;2014年

7 马宝龙;三江源区生态移民与社区重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8 童李霞;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遥感估算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7年

9 李宁;三江源区地表土壤湿度的遥感反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

10 郭振虹;三江源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考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7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67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0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