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无乳链球菌GlnR因子与DNA相互作用

发布时间:2017-04-06 19:13

  本文关键词: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无乳链球菌GlnR因子与DNA相互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罗非鱼“突眼病”暴发严重,其主要致病菌为无乳链球菌,GlnR因子是无乳链球菌的致病因子,其通过结合glnRA操纵子参与无乳链球菌氮代谢基因glnA(谷氨酰胺合成酶编码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影响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性。因此深入研究无乳链球菌GlnR因子与操纵子片段DNA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子模拟方法开展这一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以Bmr R为模板,通过同源建模由GlnR因子的一级序列获得其合理的三维结构。然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对所获得的GlnR的结构进行模拟以优化其结构,并将优化后的平均结构用于下一步对接。2.将所获得的GlnR结构用于分子对接模拟来研究其与特异性DNA的相互作用。首先,通过Autodock将GlnR因子与16种二核苷酸进行半柔性对接。结果表明R47和R48与二核苷酸相互作用最强,这与已有实验结果相一致,并且在所有类型的二核苷酸中,二核苷酸AT与GlnR的结合性最强,而二核苷酸AT是实验推测的GlnR特异性DNA序列的部分。此外,氨基酸残基I15、R27、R47和H70所在的区域也参与与二核苷酸的相互作用。为了表征GlnR与其整条特异性DNA的相互作用,以Autodock获得的相互作用残基限定对接搜索区域,用Haddock软件将GlnR单体与其特异性DNA双链进行半柔性对接。对接结果显示GlnR-DNA复合物结构与同族蛋白相似。最后,根据GlnR单体对接信息结合实验信息,用Haddock多体对接模块,将GlnR二聚体与DNA双链进行对接。结果表明,两个GlnR因子单体分别与其特异性DNA序列的碱基1-9、11-19所在片段结合,并且相对于第10个碱基对旋转对称;R27、R30、R47、R48、I15、G16、T25、Q28、Y31和H70等氨基酸残基与DNA存在相互作用,且前四个作用力较强。3.为了解GlnR-DNA复合物的结合特点,对通过对接所获得的GlnR-DNA复合物进行MD模拟。结果表明,15-20氨基酸区域、26-31氨基酸区域以及45-50氨基酸区域与其特异性DNA的结合较稳定,68-73氨基酸区域虽然对结合DNA有贡献,但结合较不稳定;45-50氨基酸区域柔性大,可以随DNA运动而运动,使DNA结合稳定。
【关键词】:GlnR因子 DNA分子对接 MD模拟 蛋白质-DNA相互作用 Haddock Autodock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41.4;Q7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6
  • 1.1 研究背景9-14
  • 1.1.1 无乳链球菌致病因子的研究9-10
  • 1.1.2 GlnR因子与DNA结合的研究10-12
  • 1.1.3 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12-14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4-15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5-16
  • 第二章 计算方法与原理16-25
  • 2.1 分子模拟简介16
  • 2.2 分子对接16-21
  • 2.2.1 分子对接的基本原理16-17
  • 2.2.2 分子对接的搜索算法17-19
  • 2.2.3 分子对接打分函数19-21
  • 2.3 分子动力学模拟21-25
  • 2.3.1 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21-22
  • 2.3.2 分子力场22-23
  • 2.3.3 周期边界条件23-25
  • 第三章 三维结构的获得与优化25-31
  • 3.1 研究方法25-26
  • 3.1.1 GlnR因子三维结构的获得25
  • 3.1.2 完整DNA双链、半条DNA双链与16种二核苷酸的获得25-26
  • 3.1.3 GlnR因子三维结构的动力学优化26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26-30
  • 3.2.1 GlnR因子三维结构的分析26-27
  • 3.2.2 完整DNA双链、半条DNA双链三维结构分析27-28
  • 3.2.3 GlnR因子优化结果分析28-30
  • 3.3 小结30-31
  • 第四章 GlnR因子与DNA的对接31-49
  • 4.1 研究方法31-34
  • 4.1.1 Autodock对GlnR因子单体与二核苷酸片段的对接31-32
  • 4.1.2 Haddock对GlnR因子单体与半条DNA链的对接32-33
  • 4.1.3 Haddock对GlnR因子二聚体与整条DNA链进行多体对接33-34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34-48
  • 4.2.1 GlnR因子与二核苷酸对接结果分析34-39
  • 4.2.2 GlnR因子与半条DNA双链对接结果分析39-42
  • 4.2.3 GlnR因子二聚体与双链DNA对接结果分析42-48
  • 4.3 小结48-49
  • 第五章 GlnR因子复合物的动力学模拟49-60
  • 5.1 研究方法49-50
  • 5.1.1 复合物的动力学模拟49
  • 5.1.2 对比结构GlnR的动力学模拟49-50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50-58
  • 5.2.1 体系总能量分析50
  • 5.2.2 体系均方根偏差分析50-53
  • 5.2.3 回转半径的分析53-55
  • 5.2.4 GlnR因子结合前后二级结构的分析55-56
  • 5.2.5 结合前后均方根涨落分析56-57
  • 5.2.6 GlnR因子与DNA各部分分子间距离的分析57-58
  • 5.3 小结58-6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6.1 结论60
  • 6.2 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5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瑞祥;王旭荣;杨志强;李建喜;;无乳链球菌黏附因子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4年02期

2 沈定树;周雪艳;;无乳链球菌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年05期

3 夏杰;易弋;罗福广;杨军;王佳;伍时华;黄稀;;无乳链球菌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10期

4 黄锦炉;汪开毓;肖丹;王均;付希;王浩丞;连海;;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ip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分子特性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1年04期

5 林虹;孙九峰;谈宇菲;邓小玲;;感染罗非鱼的无乳链球菌对人致病性的研究进展[J];华南预防医学;2013年06期

6 王永;赵新;景海春;兰青阔;朱珠;程奕;;LAMP检测无乳链球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英文)[J];华北农学报;2009年05期

7 郝葆青;宋慧;吴润;向慧耀;秦天莺;;奶样无乳链球菌PCR检测方法敏感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8 沈定树;周雪艳;;无乳链球菌表面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年05期

9 布日额;任晓峰;吴金花;王学理;刘燕;锡林高娃;孙立杰;刘洋;;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表面蛋白pgk抗原优势区的原核表达及其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3年04期

10 汤炜;周雪;于立权;吴志军;朱战波;崔玉东;;无乳链球菌及其血清型的PCR方法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胜;郁杰;李新圃;罗金印;徐继英;;牛源性无乳链球菌培养特性及生长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任思宇;耿毅;汪开毓;周赵英;刘星星;吴春艳;;一株致病性兔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孙晓飞;郭伟良;胡文婷;谢珍玉;王世锋;周永灿;;丹参抗无乳链球菌活性成分提取工艺优化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4 孙鑓;郭东春;崔玉东;曲连东;;无乳链球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张海宝;布日额;郎景民;唐吉思;张婷;;牛乳中无乳链球菌的公共卫生意义及其表面蛋白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布日额;;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性研究[A];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胡长敏;徐海洋;郭爱珍;;新型嵌合亚单位疫苗对小鼠无乳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保护力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三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贾玉萍;周东顺;万仁忠;刘文强;胡敬东;赵宏坤;;巢式PCR检测无乳链球菌16S rRN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贾玉萍;周东顺;万仁忠;刘丈强;胡敬东;赵宏坤;;巢式PCR检测无乳链球菌16S rRN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穆飞飞;孙龚;刘乐锋;李闰婷;邓洪宇;佟春玉;姜海芳;陈亮;呼锐;朱战波;崔玉东;;无乳链球菌Sip蛋白的表达及免疫保护作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明;分子生物技术检测病原菌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王蓓;基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筛选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ZQ0910株保护性抗原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菊梅;宁夏地区牛源无乳链球菌主要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序列分析[D];宁夏大学;2015年

2 杨洪帅;无乳链球菌浓度与水温对罗非鱼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3 曾垞聪;罗非鱼无乳链球菌LrrG-Sip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免疫保护作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4 郭佳;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晓雪;Sip蛋白高亲和性噬菌体介导的牛源无乳链球菌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兆飞;鱼源无乳链球菌透明质酸酶和金属蛋白酶基因缺失株构建及特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彭练慈;抗无乳链球菌中药的筛选及盐酸小檗碱抗无乳链球菌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8 崔静雯;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脑膜炎病理损伤的动态研究及无乳链球菌透明质酸酶多克隆抗体制备[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9 李岚敏;无乳链球菌α-烯醇化酶原核表达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10 倪晗;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无乳链球菌GlnR因子与DNA相互作用[D];广西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无乳链球菌GlnR因子与DNA相互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9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0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