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史视野下民国时期辽宁水旱灾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4 17:23
  自然灾害问题归根结底是环境问题,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干预会导致自然灾害日趋严重和频繁,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辽宁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曾一度为关内移民之首选。但是,近代以来,尤其是民国时期,辽宁地区的环境遭到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紧张,水旱灾害频现。本文从环境史的角度出发,将灾荒史学与统计学、地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环境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采用数据统计分析法归纳整理后发现:民国时期辽宁水旱灾害发生频繁,几乎年年有灾;时空分布不平衡,季节性、区域性特征明显;旱灾持续时间较水灾更具连续性,水灾波及地域较旱灾更具广泛性。民国时期辽宁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辽宁地区季风气候、“凹”字型地形、幅合状水系以及草甸土和砂性土壤等自然地理因素构成的孕灾环境;二是森林锐减、过度农垦以及工矿业的勃兴等人为因素导致的自然环境退化。在水旱灾害面前,一系列调适人与自然关系的环保法令和措施先后出台,如设立环保方面的相关管理机构、颁布环保法令、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和实施护林造林及兴修水利等规避水旱灾害的措施。这些调适法令和措施日渐成熟,然而战争和日本殖民却影响了...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材料和方法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国时期辽宁水旱灾害概况
    (一)民国时期辽宁水旱灾害的年际分布与波及范围
    (二)民国时期辽宁水旱灾害的季节、月份分布
    (三)民国时期辽宁水旱灾害的区域分布
二、环境史视野下辽宁水旱灾害的成因分析
    (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引发了水旱灾害
        1.季风气候导致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
        2.“凹”型地形导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
        3.幅合状水系影响水量的汇聚
        4.草甸土、砂性土土质影响水的下渗与蒸发
    (二)森林锐减是水旱灾害的深层诱因
        1.森林与水旱灾害的内在关联
        2.民国时期辽宁地区森林的锐减
    (三)过度农垦是水旱灾害的根源
        1.过度农垦之动因
        2.过度农垦与生态环境恶化
    (四)工矿铁路勃兴与生态环境破坏
        1.工矿开发与生态环境恶化
        2.铁路勃兴与生态环境退化
三、环境史视野下辽宁地区人与自然关系调适
    (一)环保方面管理机构的设立
        1.林业管理机构
        2.水利管理机构
    (二)环保法令的颁布
        1.林业法令的颁布
        2.水利法令的颁布
    (三)环保思想的传播
        1.政府的宣传
        2.报刊杂志的宣传
        3.推广林业教育
    (四)环保建设的施行
        1.护林造林
        2.兴修水利
    (五)民国时期辽宁地区人与自然关系调适措施分析
        1.调适措施日渐成熟
        2.调适效果欠佳
四、对民国时期辽宁水旱灾害的反思
    (一)人与自然和自然灾害共生共存
    (二)战争和殖民影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
    (三)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事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2897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897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3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