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盛冰期以来东亚与北美季风区干湿变化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05:45
  东亚和北美的气候变化具有遥相关关系,在不同时间尺度下,两个地区的干湿变化存在一定联系。基于古气候记录进行定量重建,反演过去东亚和北美季风区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有利于了解不同时间尺度的水循环变化,为预测未来干旱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观测数据、多种古气候代用指标、TraCE模型以及PMIP3/CMIP5模型数据重建和模拟了末次盛冰期以来多时间尺度东亚与北美的干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年际/年代际尺度的干湿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东亚与北美地区的干湿状况对各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不一致,东亚和北美地区的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大,同时东亚季风区西南部和北美季风区的降水减少,导致当地干旱程度加剧。受降水增加的影响,东亚西北部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气候依旧变湿。东亚季风区的东部区域温度增幅与其他地区差异不大,但是降水增幅较大,所以干旱程度较季风区的其他区域低。说明当温度升高的时候,只有降水增幅更大,才能缓解干旱,这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东亚季风区的干湿变化对温度的响应比对降水的响应更显著。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干湿变化与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末次盛冰期以来东亚与北美季风区干湿变化对比研究


965-2014年东亚和北美季风区Fig.1-1TheregionofEastAsianandNorthAmericanmonsoon

分布图,指标,分布图,正比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末次盛冰期以来东亚与北美季风区干湿变化对比研究10指示干湿变化,地理位置分布如图2-1所示,相应的指标基本信息见表2-1。大部分指标的值都与干湿程度成正比,其中δ18O、δ13C和sand这三种指标以及DahuSwamp的TOC指标与干湿程度成反比,但也有特殊的沉积点如Yulin、Xunyi、Luochuan和草海记录点的指标δ13C是与干湿程度成正比的。本文所采用的指标资料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文章和NOAA古气候数据网站(https://www.ncdc.noaa.gov/paleo-search/)。图2-1代用指标分布图Fig.2-1Thespatialpatternsofproxies

空间分布,线性变化,空间分布,趋势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末次盛冰期以来东亚与北美季风区干湿变化对比研究22陆地区较为湿润,其余年份则较为干旱。第二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16.7%(通过North检验),存在经向的偶极模式,北美季风区存在较大的负值荷载量,非季风区西北部则为正值中心,PC2时间序列及其9年滑动平均显示,第二模态的干湿变化存在较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94年以前季风区主要受湿润气候影响,北美西北部受干旱气候影响,1994年之后则相反。1965-2014年干湿变化的线性趋势以及EOF分析表明,东亚和北美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存在差异,东亚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状况呈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较大,且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北美地区整体上都在变干旱,但是变化幅度小于东亚,北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变化趋势的差异比东亚的校图3-11965-2014年PDSI线性变化趋势空间分布Fig.3-1Thespatialpatternsofthetrend(cm/50year)ofPDSIfrom1965to2014图3-21965-2014东亚PDSIEOF模态空间分布和时间序列,实线为9年滑动平均Fig.3-2TheEOFmodesandcorrespondingtimeseriesofPDSIovertheEAfrom1965-2014,thesolidlinesindicate9-yearrunningaveragecurve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太阳活动对年代际-亚轨道尺度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探讨[J]. 黄春菊,田晓丽.  第四纪研究. 2018 (05)
[2]东亚和北美地区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J]. 杨朝虹,张镭,苑广辉,郭琪,孙乃秀,杜韬.  高原气象. 2018(03)
[3]不同类型ENSO对东亚季风的影响和机理研究进展[J]. 陈文,丁硕毅,冯娟,陈尚锋,薛旭,周群.  大气科学. 2018(03)
[4]7种气象干旱指数的中国区域适应性[J]. 杨庆,李明星,郑子彦,马柱国.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3)
[5]亚洲夏季风动力学研究综述[J]. 刘伯奇,何金海.  热带气象学报. 2015(06)
[6]全新世中期和末次冰盛期中国季风区面积和季风降水变化[J]. 田芝平,姜大膀.  科学通报. 2015(04)
[7]近50年中国大陆冬季气温和区域环流的年代际变化研究[J]. 梁苏洁,丁一汇,赵南,孙颖.  大气科学. 2014(05)
[8]晚新生代东亚气候变化:进展与问题[J]. 鹿化煜,郭正堂.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12)
[9]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北方沙地古气候定量重建初探[J]. 俞凯峰,鹿化煜,Frank Lehmkuhl,Veit Nottebaum.  第四纪研究. 2013(02)
[10]亚洲区域海—陆—气相互作用对全球和亚洲气候变化的作用研究进展[J]. 李建平,任荣彩,齐义泉,王法明,陆日宇,张培群,江志红,段晚锁,于非,杨永增.  大气科学. 2013(02)

博士论文
[1]全新世东亚地区气候时空演变及古气候定量重建[D]. 赵传湖.南京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04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04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2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